第57章 清軍入關(1 / 2)

皇太極即位後,在太祖努爾哈赤此前建立的,統一女真部族的基礎上,他事實在圍繞一個核心,兩個基本工作內容在展開王朝攻略。

那就是決定在南下入關之前,解決蒙古這個後背隱患,以避免重蹈金朝的覆轍。於是為消弱林丹汗的勢力,皇太極對蒙古各部采取聯姻、勸誘、征討一係列軟硬兼施的策略。

而且由於丹汗後期在西藏紅教喇嘛沙爾巴呼圖克圖的影響下皈依紅教,引起信奉黃教的蒙古眾多部的不滿,使得這些部落開始疏遠林丹汗。

同時,在後金軍的優勢武力打擊下,漠南蒙古各部逐漸瓦解。

林丹汗雖組織力量抵抗,但在皇太極軍事集團的不斷打擊之下,其下屬已逐漸離心離德,紛紛向後金投降。三月皇太極決定親自對林丹汗進行最後一次決定性的征討戰。

在後金大軍壓境之下,林丹汗撤退到漠北蒙古喀爾喀部,然而喀爾喀部不願接納他。在皇太極的追擊之下,林丹汗隻得西逃,直到1634年,林丹汗逃至大草灘一帶安營紮寨,但在此因病去世。

第二年,林丹汗之子額哲歸降皇太極,並獻上據說是當年元順帝離開中原時帶走的傳國玉璽。

那麼完成了第一個工作任務後,崇德元年(1636年)五月十五日,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改元崇德,上尊號“寬溫仁聖皇帝”,改國號為大清,改族名為“滿洲”。

崇德二年(1637年),皇太極率軍親自征討不服從後金統治的朝鮮,迫使朝鮮向其臣服;從此朝鮮成為清朝的藩屬。

這第二個工作任務也順利完成。

崇德二年(1637年),即皇太極稱帝改後金為大清的第二年,又分漢軍旗為兩旗。崇德七年(1642年),把漢軍擴為八旗。至此,漢軍八旗正式出現,成為清朝三軍之一。

其實做到這裏,皇太極已經在曆史功勳上已經締造了努爾哈赤不可能的業績。

當時這樣看來攻打大明的理由和事實還不夠。在皇太極看來還不足以有攻打大明的諸多可能。

他一直在顧慮一個問題,那就是滿漢兩個民族,此後能否融合在一起的這個大問題。

此前女真各部所使用的旗幟和滿洲、蒙古相一致,即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鑲白旗,正紅旗、鑲紅旗,正藍旗、鑲藍旗。

那麼事實成為自己屬下的漢人如何安置?其實在大清入主中原此前,皇太極就構建了一個政治集團的基礎。

由於漢軍編成八旗,所有旗下成員都是旗人,也稱漢軍旗人。

漢八旗中的原漢人後代與滿人同樣享受世襲待遇,亦有很多世襲佐領之職。漢軍旗人在司法上和滿洲旗人一樣,與民人同罪不同罰。

崇德五年(1640年),皇太極決計奪取錦州,打通遼西入關通道,粉碎關寧防線,為入主中原掃清道路。

崇德六年(1641年)三月,清軍圍困錦州,祖大壽堅守不出。

明廷急令駐於寧遠的洪承疇率領13萬大軍赴援錦州,欲解其圍。七月二十六,洪承疇率軍至鬆山。

皇太極聞訊,親征洪承疇,當時率精銳3000人馬先行於十九日抵達鬆山附近的戚家堡。

皇太極到達後登山觀察,見明援軍後陣頗弱,且首尾不相顧,遂決定斷明軍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