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宮,舊稱紫禁城。
這裏曾居住過曆代24個皇帝,是明清兩代(公元1368~1911年)的皇宮,現辟為“故宮博物院”。
故宮的整個建築金碧輝煌,莊嚴絢麗,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一(北京故宮、法國凡爾賽宮、英國白金漢宮、美國白宮、俄羅斯克裏姆林宮),目前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紫禁城位於北京市區中軸線的中心,是明清兩個朝代的皇宮,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的宮殿型建築。故宮入選了世界文化遺產,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5a級旅遊景區。
故宮的宮殿建築是中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總麵積達72萬多平方米。
傳說有它的殿宇宮室有9999間半,被稱為“殿宇之海”,氣魄宏偉,極為壯觀。
無論是從建築平麵布局,整體的三維立體效果,還是形式上的雄偉堂皇,都堪稱世界建築裏,無與倫比的傑作。
一條中軸貫通著整個故宮,這條中軸又在北京城的中軸線上。
三大殿、後三宮、禦花園都位於這條中軸線上。
在中軸宮殿兩旁,還對稱分布著許多殿宇,也都宏偉華麗。
這些宮殿可分為外朝和內廷兩大部分。
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為中心,文華、武英殿為兩翼。
內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為中心,東西六宮為兩翼,布局嚴謹有序。
故宮的四個城角都有精巧玲瓏的角樓,建造精巧美觀。宮城周圍環繞著高10米,長3400米的宮牆,牆外有52米寬的護城河。
1644年,3月29日......
李自成入住紫禁城,封宮女竇美儀為妃。
大順軍入北京之初,當時的農民義軍士兵不滿二萬。
李自成下令:“敢有傷人,及掠人財物婦女者,殺無赦!”
隻是當時大明的很多貴族和朝臣都向南攜家帶口,車載金銀、擺件、字畫、古董......很快的跑路了,整個城市其實十室九空。
於是體現的就是京城秩序尚好,店鋪營業如常,有二賊膽敢掠緞鋪,立剮於棋盤街。民間大喜,安堵如故。
但從3月29日起,農民軍開始拷掠明官,四處抄家,規定助餉額為“中堂十萬,部院京堂錦衣七萬或五萬三萬,道科吏部五萬三萬,翰林三萬二萬一萬,部屬而下則各以千計”。
他們能夠這樣公開的,強行向京城貴族富戶征收軍餉,也是一種很隨意的舉措。
劉宗敏當時為了強行征稅,找人製作了五千具夾棍,“木皆生棱,用釘相連,以夾人無不骨碎。”
一時間,這夥人露出為人猙獰的麵孔,到處迫害民族資產階級和貴族地主。強行征收個人資產稅,這是從古到今沒有先例的。
城中恐怖氣氛逐漸凝重,弄得雞飛狗跳,人追豬跑......凡拷夾百官,大抵家資萬金者,過逼二三萬,數稍不滿,再行嚴比,夾打炮烙,備極慘毒,不死不休。
當時牽扯到的魏藻德、方嶽貢、丘瑜、陳演、李遇知等,勳戚冉興讓、張國紀、徐允楨、張世澤等八百人被如此追贓助餉。
談遷《棗林雜俎》稱,當時的死者有1600餘人。
李自成進城不到三日,就縱容手下士卒搶掠,臣將生活驕奢,各自爭搶美姬少婦,霸占豪門府邸自居,士兵則是殺人無虛日,到處掠搶民財者滿街可見。
大順軍於占領區皆設官治事,首為追餉,例如在城固縣,“賊索餉,加以炮烙”;在汾陽,“搜括富室,桁夾助餉”;在絳州,“士大夫慘加三木,多遭酷拷死”;在宣化,“權將軍檄征紳弁大姓,貫以五木,備極慘毒,酷索金錢”。
從很多曆史中體現的,不是出生農民的義軍人等,在得到國家的治理機會時,他不會是和民眾一起治理國家,發展生產與社會經濟。
他們入城以後,行的是兵匪之道,做的是非人行徑。
就這樣的強盜隊伍,亦能得到民眾的上下齊心?
何況李自成亦想做皇帝,很多留下來的貴族都被他的人這樣殘酷的折磨致死了,誰來作為他立國的資本和骨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