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是我們人類的祖先,因為它的勞動延伸了生命族群,延續了各文化體係的發展與繁衍......我們謂之神農。
農民是一個國家的支柱,帝國大廈都是在它的脊梁上構建。
農民是我們的父母,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
可是為什麼總是有一群人,如此的作踐,迫害和壓榨農民?如此的用黑暗殘暴的統治,來剝削農民?
這就是我們研究曆史,分析人類社會發展形態,最後探索人類新的生存理由的一個原因。
很多人不想做農民,他和劉邦、李自成、洪秀全一樣,都向往著不再做農民,而是做高高在上的,哪一個皇帝。
因為現實裏的農民,勞作很辛苦,為人很艱難,事實很悲催,命運很坎坷......
春耕......夏穀......秋收......冬藏......
每年一個收獲的過程,農民都是那麼的辛勤勞作。
一旦遇到幹旱,蝗災,山洪,水澇,鼠疫,瘟疫,龍卷風,冰雹,泥石流,兵禍,戰亂......
田園裏生長的一切,都會毀於一旦......
民生是如此的脆弱,而生產技術,亦是這樣的落後。
而一大群貴族、統治階級的生活事實還是這樣的奢華
他們把沉重的物質消費負擔,都沉澱下來,積壓在勞動人民孱弱不堪的身體之上......
在遇到風調雨順的時候,民眾還有一口飽飯,但是在遇到上麵的災難時,誰能為民眾遞上一個希望?
這就是得民心,得天下,失民心,則敗亡的基本道理。
沒有人願意做農民,因為這個角色辛苦,低賤,無知,還有事實被人打壓欺淩的結果。
誰都願意做皇帝,那樣的一種享受,或許才叫所謂的人生。
於是,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夫不夫,妻不妻的混亂人生觀,它潛流暗藏,它混雜其中,貫穿著整個人類社會的古代和近代曆史中來。
由此,人心不古了。
於是,一種奢望通過詭計與奸謀,通過結黨營私,可以獲得上位的一種伎倆,一種文化,一種人群,它也應運而生,隨著社會的變動,它也摻雜其中,也魚目混珠起來......。
農民,亦不再是愚蠢的。
農民,亦不再是樸實的。
在血的封建枷鎖,殘酷的黑暗法律皮鞭之下......它抵抗了,暴亂了,成為了亂民,發展成為了亂黨......
最終一個農民,他劉邦暴亂最終導致的成功,事實締造了一個新的詞彙“成王敗寇”。
於是趁此社會動蕩不安,國家社稷震蕩,朝中人等良莠不齊之機,很多農民都做起了皇帝的美夢......
雖然曆史不乏魚躍龍門之說,也有山雞變鳳凰的先例。
但是曆史是要有學識,有技能,有品行,有德能的人群來推動。
一個時代,一個民族,它不可能是一個人推得動的,這個道理,曆史發展至今,能有多少人,事實能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