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曲折的路(2 / 2)

它如河能和草原的強大女真部族,大清的鐵甲騎兵軍團抗衡?

四月十三日,李自成率兵約10萬往攻。

在山海關之戰中,大順朝義軍被吳三桂、清攝政王多爾袞聯兵擊敗,損兵數萬,退師北京地區。

大順軍由盛轉衰。李自成廿九日匆忙稱帝,翌日離京西撤。

畢竟農民就是農民,除了懂得喂豬趕鴨子,其它的都沒有人教會他。

事實上此刻的重點,不是戴上皇帝的皇冠,坐上龍椅這件事很重要,而是誰拿到民眾的支持才重要。

他在這時候其實犯了兩個錯誤,不能攻打滿清和大明叛軍強勢軍團,他偏要攻打。

這就是逞小強隻能,屈了自家銳氣之兵,實乃不知。

事實他當時堅壁清野,把山海關一線到北京的民眾,全部移到皇城居守,等清兵遠道來攻打,此刻就是全民抗戰,那麼,後來的曆史勢必重寫......

當時的他匆忙丟了這個曆史皇城,慌不擇路的帶著殘部逃去......

大順政權崇禎十七年(大順永昌元年,1644年)正月初一,李自成在西安正式建國,國號大順,年號永昌。

李自成自己改名自晟。改西安為西京。

此刻為了確立自己的大順皇權,設天佑殿大學士,由牛金星充任。

李自成增設六政府尚書等官。地方上增加省級設置,分全國為十二個州,官為節度使。

同時發布開科取士,緊急的招攬人才。

三月十七日,兩路義軍會師北京城下,於十九日破城,迫崇禎帝朱由檢自縊煤山(今景山),推翻了明朝的統治。

在他的政權最終得以進駐北京後,首先是加強大順政權的建設,其中主要措施有:任命官員,開科取士,選拔知識分子,政府官員一律受權將軍節製;立即釋放明錦衣衛獄中的犯人。

另一個錯誤就是李自成立足未穩之初,就一手嚴厲鎮壓作惡多端的明朝皇族和達官貴人。這是打壓舊封建貴族,確立新興貴族勢力的必然舉措。

史稱農民軍“滿街捉士大夫,拘係枷鎖,相望於道”,一時“向來廠衛知名者,鹹從束縛;要津猾胥,先傾其家而殺之”。

在大順軍的軍事打擊下,地主官宦“混稠人中,低頭下氣,惟人覺”,“赤體狂奔,四散逃命”。

這就是一個很混亂的時代,雞飛狗跳的時局。

這樣做的結果,是讓舊勢力殘留的一群封建貴族,遠遠的離開了他的身邊,形成了一股抵抗勢力。

那些投順的明朝官吏,也是醜態百出。

每天在午門外,他們身著青衣小帽,“匍伏聽點。平日老成、儇巧者,負文名、才名者,曉曉利口者,昂昂負氣者,至是皆俯首低眉,植立如木偶,任兵卒侮虐,不敢出聲。

亦有削發成僧,帕首作病”者,真是“種種醜態,筆不盡繪”。

作為貴族,他們過去的那些淫威,在大順軍麵前一掃無餘。

其實作為有錢人,這些人本身亦沒什麼卵用。

當時的大順革命軍,逮捕並處決了五百餘名罪大惡極者。

同時,宣布免除貧民賦稅,成立“比餉鎮撫司”,勒令明朝大官僚交出贓銀,叫做“輸銀助餉”,由劉宗敏、李過等主持,追贓助餉工作取得很大成績,共得銀七千萬兩。

這些事實作為,從而在政治、經濟上打擊了明朝的官僚地主,維護了農民階級的利益。

也解決了李自成軍事集團,在立國之初的財政危機問題。

農民戰爭期間,在義軍控製的地區裏,李自成采取了一些安定人民生活和發展社會生產的措施。

如沒收南陽、襄陽一帶地主的“莊田”,進行耕種。

同時招撫流亡的貧苦農民,“給牛種,賑貧困,畜孽生,務農桑”。又“募民墾田,收其籽粒以餉軍”。

由於當時義軍係流動作戰,這些措施不可能完全執行到底,但這些政策的本質,卻同封建皇朝的繁重盤剝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攻占北京之後,在經濟上,李自成明確提出“貴賤均田”之製,鑄錢“永昌通寶”,平抑物價以利商品交易。

為了保護當時很羸弱的地方農業生產,重申“馬騰入田苗,斬之”和不準軍士搶掠的禁令。

陝西是李自成的故鄉,義軍所到之處,都對父老進行慰諭,凡軍士妄殺百姓者償命。

責令官僚富戶輸金助餉,規定“九卿五萬,中丞三萬,監司萬兩,州縣長吏半之”。

在文化上,製定“甲申曆”,廢除八股對偶的陳腐文體,改為散文形式。

事實上,李自成也在學著做一個睿智和開明的皇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