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爾哈赤通過此前的古勒山大勝之威,消滅當時參與九部聯軍的訥殷路。
又強勢攻打訥殷駐地佛多和山城,斬路長搜穩塞克什,又順勢征服了珠舍裏部。
再加上早前已經征服的女真族鴨綠江部,努爾哈赤又完全將長白山女真,納入了自己的統治範圍之內。
所以此刻努爾哈赤的女真族勢力,已經靠近了當時的朝鮮族。
烏碣岩之役,係明朝末期,努爾哈赤部與烏拉部在圖們江畔的烏碣岩(今朝鮮境內鍾城附近)附近,開展的一場戰役,曆史上稱為烏碣岩大戰。
曆史評論此烏碣岩大戰,是建州、烏拉兩強部族,為爭取“藩胡”而進行的較量,它是努爾哈赤和烏拉布占泰之間爭當女真王的較量。
這是兩強之戰,成王敗寇之說溢於言表。
元末明初期間,就有許多女真人進入朝鮮地區,牧耕居住,一些酋長還向朝鮮國王稱臣納貢,被朝鮮官府稱之為“藩胡”,事實還依靠他們作為藩籬。
努爾哈赤起兵後,之所以強盛的因素,除了他內部加強部族管理,積極備軍強勢攻伐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是,積極收取“藩胡”人口,就此增加了人丁,事實壯大了實力。
烏拉布占泰貝勒在建州四年,親眼目睹了努爾哈赤由於收取藩胡地區,由此而迅速壯大的經驗,其雖然在萬曆二十四才主持烏拉國政,但是,他始終將收取“藩胡”作為重要國策,反而勢力超過了努爾哈赤的建州。
後來者居上:經過短短六七年,烏拉軍力已有很大提高,士卒增多,軍械精良,“甲胄、戈劍、戰馬極其精健曾未所見”。
“其進退合戰之狀,頗有紀律,有非昔年雜胡之比”可見,當時的烏拉布占泰收取藩胡,用心的訓練軍隊後,部族的軍事實力大增,已是今非昔比,事實還超過了努爾哈赤,具備了同努爾哈赤一爭高下的條件。
烏拉布占泰由於收取藩胡而就此強盛,並勢力上遠遠超過努爾哈赤建州女真,介此極大刺激了努爾哈赤。
畢竟此貨一再的坐大,是幾個意思?
二虎相爭必有死傷。
這個現實,決定兩國必然要為收取藩胡而大打出手。
萬曆三十五年(1607)正月,努爾哈赤派弟舒爾哈齊、長子褚英、次子代善、大臣費英東、侍衛扈爾漢和將領揚古利等率兵三千,到東海瓦爾喀部斐優城,護送新歸附的部眾回建州。
同時,又遣官往朝鮮,說明布占泰之兵,殺掠藩胡,殃及朝鮮。為避烏拉之擾,其城主等相率已去雲雲。
建州遣使通書朝鮮,意在為借道朝鮮、搬接策穆特赫而取得朝鮮的諒解。
但是,烏拉布占泰派其叔博克多和大將常柱、胡裏布統兵萬人,前往朝鮮鍾城圖們江地帶阻截建州軍。
建州軍在搬接策穆特赫回程路上,建州的三千軍隊和烏拉的一萬軍隊,三月、在圖們江畔鍾城附近的烏碣岩展開大戰,史稱烏碣岩大戰。
這可謂是一次遭遇戰。
當時一看兩邊屯兵在即,於是扈爾漢、揚古利在山上樹柵紮營,派兵守護帶來的五百戶,統二百人同烏拉軍前鋒格鬥。
隨後褚英與代善各率兵五百,分兩翼夾擊。
褚英率先衝人敵陣,當時時天寒地凍,還有雪風撲麵,他馳突來去奮勇廝殺。
此後代善擒斬烏拉主將博克多。
建州軍抖擻精神,驍勇衝殺,銳不可當,自午至暮,愈戰愈烈,頓時烏拉軍將死兵敗。
烏拉兵丟馬匹、棄器械,一敗塗地,屍相枕藉,建州軍追奔逐北,得勝而還。
是役,建州兵斬殺烏拉主將博克多貝勒以下三千餘級,獲馬五千匹,甲三千副,取得重大軍事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