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山門殿與天王殿(1 / 3)

一、山門

寺廟多居於山林之中,開山祖師稱為開山,大門稱為“山門”。山門是寺廟正麵的樓門。一般來說,從山門可以看出寺廟的宗派。山門上若寫有“淨土道場”,寺廟僧眾一般主修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淨土;若寫有“禪宗勝地”,應該是禪宗的道場。山門有時也特指寺廟。隨著佛教的發展,一些寺廟建造在平地、市井之中,這些寺廟的大門也被稱為山門。山門一般有三個門,所以又稱“三門”。禪宗伽藍的正門,三門代表智慧、慈悲、方便三解脫門,或象征信、解、行三者。

三門也指菩薩進趣菩提所修的三種法門:一是智慧門,知進守退為智,知空無我為慧;依智故不求自樂,依慧故遠離貪著。二是慈悲門,拔苦為慈,與樂為悲,依慈故拔一切眾生之苦,依悲故遠離迷妄眾生心。三是方便門,正直外方,外己為便;依正直故生憐憫一切眾生心,依外己故遠離供養恭敬自身心。

三門的建築有說是根據《大智度論》卷中記載:“諸法實相是涅槃城,城有三門:空、無相、無作。”三門於是分別指“空門”、“無相門”和“無作門”。

空,一切法都是因緣所生之法,究竟而無實義,故說為空。任何物體,都有成住壞空,時時刻刻在變化之中,找不到一個不變的東西存在。如果說是這個樣子的,那麼一秒鍾之後又是另一個樣子的,累世之後,將不存在,變為另一物體。任何動物、植物有生有死,生老病死,沒有停息。任何語言文字,規則方法,也都是假有的“名色”,找不到一個真正不變的東西。“諸法究竟無所有,是空義。”

無相指真理之絕眾相。“涅槃名為無相,以何因緣名為無相?善男子!無十相故。何等為十?所謂色相、聲相、香相、味相、觸相、生、住、壞相、男相、女相,是名十相。無如是相,故名無相。”“一相無相為二,若知一相,即是無相,亦不取無相。入於平等,是為入不二法門。”“諸法悉空,名為無相。”

無作是無因緣造作。如言無為,法爾任運自然體,心無造作物之念。不假身口意之動作,自然相續之法。

有些寺廟大門隻有一個門,也稱為三門。

二、山門殿

山門殿為正式進入寺院的入口,寺廟一般沿山門殿向兩側延伸,用圍牆隔開,圍牆以裏為寺院。山門殿內兩邊一般供奉著兩位護法神——哼哈二將。哼哈二將睜眼鼓鼻,上身裸露,體魄健壯,手持武器,為大力士與大武士模樣,神態威嚴。兩位大將不同的是,哼將忿顏閉口,平托金剛杵,怒目睜視;哈將怒顏張口,以金剛杵作打擊之勢。

哼將原名為鄭倫,是商紂王的大將,度厄真人的弟子。鄭倫虔誠拜師,認真學法,深得真人的鍾愛。真人傳授一種法術,就是“竅中二氣”。如遇盜賊,隻要鼻子一哼,就會響如洪鍾,並隨響聲噴出兩道白光,吸人魂魄。哈將名為陳奇,腹內有一道黃氣。如遇敵人,隻要張口哈出一口黃氣,便能致人魂飛魄散,呆若木雞,束手就擒。薑子牙在封神時,敕封鄭倫、陳奇鎮守西釋山門,宣布教化、保護法寶。

最初守護山門的隻有一位金剛力士,是佛國護法二十諸天之一的密跡金剛。金剛本來使用的武器是吠陀和印度神話中的狼牙棒、粗棒,是眾神之王因陀羅的武器,由金、銅、鐵、山岩製成,有四角或一百個角、一千個利齒。在佛教中,金剛譬喻堅固、銳利、能摧毀一切,是堅固、不滅的象征。在佛教密宗中,金剛表示伏魔、斷煩惱、堅利智的法器。金剛力士,是手執金剛杵護衛佛法的衛士。

金剛密跡,又叫密跡金剛、密跡力士、秘密主,是手持金剛杵護衛佛法的夜叉神頭領。密跡金剛本是出身顯赫的法意太子。法意太子發誓皈依佛門,“當作金剛力士,常親近佛”,以便“普聞一切諸佛秘要密跡之事”。後來成為五百金剛的首領,被稱“密跡金剛”或“夜叉王”。

中國文化認為一位衛士勢單力薄,立在門側一邊有失對稱,於是密跡金剛被演化成一分為二,有了兩個金剛力士把守山門,哼哈二將由此而出。

三、鍾鼓樓

晨鍾暮鼓驚醒世間名利客,經聲佛號喚回苦海迷路人。寺廟鍾鼓樓為寺廟建築中的附屬建築,唐代時寺廟內設鍾和鼓,元、明時期發展為鍾樓、鼓樓,相對而建,專供佛事之用。鍾鼓樓一般位於山門殿之後,天王殿之前,左鍾右鼓,兩側對稱。

⊙鍾

鍾是寺院報時、集眾所敲打的法器。在印度,召集大眾時常常以打擊木製犍椎的方式。佛“告訴阿難,在露地上速擊犍椎,召集大眾”。隨著佛教傳入中國,中國固有的鍾、鼓等代替了犍椎。如今,一些寺廟仍采用打板的方式召集僧眾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