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天王是佛教的護法神,位於欲界第一重天四天王天,須彌山山腰的四座山峰上。
持國天王的形象,據《陀羅尼集經》記載,身著天衣,左手伸臂下垂持刀,右手屈臂向前,仰手,掌中托寶珠。《般若守護十六善神王形體》中記載,持國天王身青色,紫發,麵顯忿怒狀。著紅衣甲胄,手持大刀。中國內地佛教寺院中的持國天王塑像,受《封神演義》影響,為手持琵琶、身披中國式戰甲的武將形象。
“持國”的意思是慈悲為懷,保佑眾生,護持國土。持國天王居須彌山黃金地,造像是身為白色,穿甲胄,手持琵琶。持國天王主樂神,表明他要用音樂來使眾生皈依佛教。持國天王負責守護東勝神洲。
東方、南方天王
琵琶彈奏要注意琴弦,琴弦鬆弛,彈不出聲;琴弦太緊,一彈就斷。凡事不可操之過急,不能過也不能不及。儒家講中庸,佛法講中道,就是要做得恰到好處,不要過頭,也不能有欠缺,事情才能圓滿。
⊙南方增長天王
增長天王的形象有多種,據《陀羅尼集經》記載,增長天王衣甲與東方持國天王基本相同,右手執矟(長矛),矟根著地。《般若守護十六善神王形體》記載,增長天王身赤紫色,紺發,臉顯忿怒相。身穿甲胄,一手叉腰,一手持金剛杵。在中國佛教寺院中,其一般是身青色,手持寶劍。
“增長”是指能令眾生增長善根,護持佛法。增長天王居須彌山琉璃地,身為青色,穿甲胄,手握寶劍,以保護佛法不受侵犯。增長天王負責守護南贍部洲。增長天王手持的寶劍,為智慧之劍,能夠快刀斬亂麻,劍斷煩惱,降伏妄心。增長天王要求我們把職責之內的事情做好還不夠,要天天有所進步。
⊙西方廣目天王
廣目天王形象有多種,據《陀羅尼集經》記載左手持矟,右手執赤索,其餘與持國天王大致相同。《般若守護十六善神王形體》記載,其身紅色,一麵二臂,目圓而外凸,頭戴龍盔,身穿鎧甲,右手捉龍,左手托塔,於諸佛淨土壇城中,守護西門之職,主懷愛。因其為金翅鳥所化,能鎮伏龍王,故右手捉龍,表示風調雨順。也有說南方增長天王、東方持國天王、北方多聞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分別代表風、調、雨、順。
西方、北方天王
“廣目”意為能以淨天眼隨時觀察世界,護持人民,故名廣目天王。廣目天王居須彌山白銀地,一般寺廟的廣目天王身為紅色,穿甲胄,為群龍領袖,故手纏一赤龍(也有的作赤索),看到有人不信奉佛法,即用索捉來,使其皈依佛教。廣目天王負責守護西牛賀洲。
身上的龍,有時候是蛇,蛇跟龍都代表著變化。神龍見首不見尾,表示這個物質世界的現實社會,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是變化無常、變化多端,一定要看清楚,才能夠從容應付。
⊙北方多聞天王
多聞天又名施財天,是古印度的財神。天王多聞多識,以福德名聞四方,居須彌山水晶地。身為綠色,穿甲胄,右手持寶傘(又稱寶幡),左手握神鼠(銀鼠)。用以製服魔眾,護持人民財富。他負責守護北俱蘆洲。
傘是遮蓋,代表在千變萬化的世界裏,有種種染汙,人們需要預防。在廣學多聞的同時,要保護自己的清淨心,不受染汙。對現實社會要能夠完全、理智的理解,才有智慧、有能力,知道應該用什麼態度、方法去應付、處理(人、對事、對物),才能做到盡善盡美。
天寶元年(742),安西城被蕃軍圍困,多聞天王於城北門樓上出現,大放光明。金鼠咬斷敵軍弓弦,三五百名神兵身穿金甲,擊鼓聲震三百裏,地動山崩。蕃軍大敗。唐玄宗大悅,令諸道州府於城樓西北隅置天王像供奉。一時毗沙門天王聲威大震,香火極盛。
⊙韋陀
韋陀姓韋名琨,是南方增長天王屬下八大神將之一,位居三十二員神將之首(四大天王每人手下有八神將)。據說,在釋迦牟尼佛入滅時,邪魔把佛的遺骨搶走,韋陀及時追趕,奮力奪回。因此佛教把他作為驅除邪魔、保護佛法的天神。從宋代開始,中國寺廟中供奉韋陀,稱為韋陀菩薩,麵向大雄寶殿,護持佛法,護助出家人。
如果韋陀杵扛在肩上,表示這個寺廟是大的寺廟,可以招待雲遊到此的和尚免費吃住三天;如果韋陀杵平端在手中,表示這個寺廟是中等規模寺廟,可以招待雲遊到此的和尚免費吃住一天;如果韋陀杵杵在地上,表示這個寺廟是小寺廟,不能招待雲遊到此的和尚免費吃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