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問你們一個問題,那個白人小男孩拉不到更多的生意是誰的錯?是他的錯還是顧客的錯?”
那些推銷人員不約而同地大聲說:“當然,是那個小男孩的錯。”
“正是如此。”查姆斯回答說,“現在我要告訴你們,你們現在推銷收銀機和一年前的情況完全相同:同樣的地區、同樣的對象以及同樣的商業條件。但是,你們的銷售成績卻比不上一年前,這是誰的錯?是你們的錯,還是顧客的錯?”
同樣又傳來如雷般的回答:“當然是我們的錯!”
“我很高興,你們能坦率承認自己的過錯。”查姆斯繼續說,“我現在要告訴你們,你們的錯誤在於,你們聽到了有關本公司財務發生困難的謠言,這影響了你們的工作熱忱,因此,你們就不像以前那般努力了。隻要你們回到自己的銷售地區,並保證在之後的30天內,每人賣出5台收銀機,那麼,本公司就不會再發生什麼財務危機了。你們願意這樣做嗎?”
大家都說願意。在接下來的工作中,什麼商業不景氣,獎金缺乏等,種種借口均消失殆盡。所有人的心目中隻有一個盡力擦皮鞋的黑人小男孩的身影,這個身影不斷激勵著他們,每當遇到困難,他們就會先檢查自己的行為,看看自己是否是全力以赴,結果,每個員工似乎都成為商場上的一名強兵,工作成績都出人意料的好。
難怪有人說過這樣的一句話:“全力以赴乃是逆境的克星,因為它讓你咬緊牙關堅持下去,無論被擊倒多少次,它總能支持你再爬起來,所以,隻要你的工作目標已經確立,你就必須全力以赴。”
全力以赴可以讓你把工作做得比別人更完美、更迅速、更正確、更專注,全力以赴可以調動你全部的智力,幫你從舊事中找出新方法,全力以赴可以為你抓住機遇,擴大你發揮才能的空間,以滿足你心中高效執行的願望。
米開朗基羅30歲的時候,當時的教皇米利安二世要求他在梵蒂岡一座沒人注意的小教堂的頂棚上,畫一幅耶穌十二門徒的畫像。這是一項十分具有挑戰性的工作,對於熱衷於雕刻的米開朗基羅來說更是如此。他很明白這是一些藝術界勁敵故意把他推到教皇麵前做這件不討好的差事。若推辭,教皇可能就不再用他;若接受,這項工作可能叫他交不出像樣的成果。
但令他的藝術勁敵萬萬沒想到的是,米開朗基羅迫於這樣的形勢,加上教皇的再三敦促,他決定接受這個挑戰。後來發生的一切都出乎那些狡猾的藝術勁敵所料。藝術在米開朗基羅眼中是一項比生命還重要的事,他從不允許自己有哪怕一絲敷衍應付的想法出現。在他的“不做則已,要做就要全力以赴”的做事原則的支持下,他在高架平台上整整畫了四年。他沒有簡單地把耶穌十二門徒的畫像畫在頂棚上,而是做了一幅包含描述上帝創造世界的九大景象和包括400多位人物的曠世名作。
全力以赴的工作精神是米開朗基羅取得卓越藝術成就的根基。他的全力以赴的工作精神不僅讓教皇深受感動,也震撼了整個藝術界。
全力以赴的工作精神是自發的,別人強迫不來,也約束不了。隻有從思想上以及行動上去實踐它,才能使之發揮作用,促進績效的提高。隻說不做的“全力以赴”,充其量隻不過是口頭上的一麵旌旗,對個人實際能力的提高毫無幫助。說和做是有一定差距的,隻有通過實際行動,才能實現最初的夢想。一言以蔽之,真正的全力以赴必須接受行動的考驗。
在考驗過程中,首先要為自己製定一個衡量自己是否全力以赴的指標。很多時候,你以為自己已經全力以赴去做一件事了,但實際上你並沒有做到這一點,正如前麵提到的鮑比的故事。
有了這樣一個衡量指標,在具體行動時你就可以隨時拿出來衡量自己的行為。尤其在執行任務步履維艱、似乎無路可走時,更應拿出標尺來加以衡量。或許你會驚訝地發現,你的行動遠沒有達到全力以赴的程度。沒有達到全力以赴的行動力自然是無力的,行動結果自然是低效的。
如果跨出全力以赴的第一步是你的主要難題,不妨模仿一下愛迪生的做法。每當自己想到一項發明時,愛迪生會立即召開會議將其公布於眾。然後他再進入實驗室,直到產品成功發明出來為止。當然,你不可能在招待會上公布自己的工作底線和高效執行的計劃,但你可以把計劃告知身邊的親朋好友,借助他人的力量來督促自己全力以赴,堅持不懈。假以時日,你的執行力必會獲得大幅提升。
一項任務能否有效落實的關鍵就在於你是否全力以赴地去做了。很多看似不可戰勝的困難,不可穿越的障礙,在全力以赴的工作精神麵前都會顯得軟弱不堪。所以,提高落實力的關鍵在於把握執行的核心,而全力以赴的工作精神正是突破這一核心的關鍵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