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

公元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金田村宣布起義。同年3月23日,洪秀全在武宣東鄉稱天王。9月,永安被太平軍攻陷,洪秀全按當初拜上帝會聚眾時排的順序,封楊秀清為東王、蕭朝貴為西王、馮雲山為南王、韋昌輝為北王、石達開為翼王,規定西王以下俱受東王節製。同時,頒布了《太平禮製》、《天曆》,進行了整飭軍紀、清除內奸等工作。

太平軍在永安休整半年後,1852年4月突圍北上,圍桂林,占全州,攻長沙,克嶽州,在進軍途中,蕭朝貴和馮雲山不幸犧牲。1853年1月,太平軍攻占武漢。同年2月,太平軍水師東下,陸師夾岸並進,於3月29日攻占南京,遂在南京定都,改稱天京。這樣,太平天國起義的旗幟從金田村傳到了南京城。

火燒圓明園

1856年,英國與法國分別借口“亞羅號事件”和“馬神甫事件”,對中國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1857年,英法聯軍占領了廣州。1858年5月,他們又北上天津,侵占了大沽炮台。清政府懾於列強的威勢,被迫在6月分別與俄、美、英、法簽訂了《天津條約》。一年後,中國和英、法之間交換《天津條約》文本的時候,英、法兩國軍隊再次北上,他們拒絕了清政府規定的由北塘進京的路線而去進攻大沽,被駐守大沽的清軍給予堅決的回擊。8月,英法聯軍再次進攻大沽得手後,馬上向通州進發。在通州,他們與中方的談判破裂。10月5日,英法聯軍借口中方扣押了他們的人,開始對北京城發動進攻。清軍在戰鬥中節節敗退,侵略者更加有恃無恐。10月6日,他們闖進了圓明園這座藝術宮殿。麵對無數的珍奇財寶,英、法軍官率先搶劫,然後又縱兵自由掠奪。劫後的圓明園麵目全非,能拿走的東西都被侵略者拿走了,拿不動的都被侵略者毀掉了。為了掩蓋他們的邪惡行徑,侵略者在6日和8日兩次焚燒了圓明園,大火延續了幾個日夜。這個凝聚了中國人民一百多年的血汗、綜合中西建築藝術、聚集古今藝術品的壯麗宮殿和皇家園林霎時成為廢墟。

天京事變

天京事變是由太平天國領導集團內部矛盾導致的一場內訌事件。公元1856年上半年,太平軍繼西征戰場轉敗為勝之後,又先後攻破了威脅天京數年之久的江北、江南兩大營,太平天國在軍事上達到了全盛時期,與此同時,其領導集團的內部卻出現了矛盾,終於導致了內訌。東王楊秀清被勝利衝昏頭腦,居功自傲,一切專擅,竟於8月逼洪秀全封其為“萬歲”。洪秀全表麵上答應了他,暗中卻密令韋昌輝、石達開等回京,尋機將楊秀清除掉。9月1日。韋昌輝率3000餘人從江西秘密回京。次日晨將楊秀清及其家屬殺死,並乘機把事態擴大。殘殺楊秀清部眾2萬餘人。石達開從湖北趕回北京,責備韋昌輝濫殺無辜,韋又欲殺石。石達開出走安慶,準備起兵討韋,其家屬則被韋昌輝全部殺害。11月,洪秀全處死了韋昌輝及其同夥約200人,然後召石達開回京輔政。月底,石達開抵天京,受到軍民的擁護和歡迎,但洪秀全對石達開仍然感到不放心,“不授以兵事”,且加以牽製、監視。石達開遂於1857年5月底負氣離京出走,並帶走太平軍精銳10萬餘人。從此,石達開走上了與太平天國公開分裂的道路,天京事變使太平天國的力量遭到嚴重削弱。此後,太平天國即由前期的戰略進攻轉變為後期的戰略防禦。

洋務運動

公元1861年(鹹豐十一年),曾國藩設立安慶內軍械所。這一小型軍工廠的設立,標誌著長達30多年(公元19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的洋務運動開始興起。

洋務是泛指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有關的一切事務,諸如外交、通商、傳教以及輸入武器、機器和科學技術等。洋務運動中所興辦的“洋務”,則專指引進西洋武備、機器生產和科學技術等,從事上述活動的官員被稱為“洋務派”。洋務派在地方官吏中以兩江總督曾國藩、閩浙總督左宗棠、直隸總督李鴻章以及後起的湖廣總督張之洞等為代表;在中央官吏中以總理衙門大臣恭親王奕新、大學士桂良、戶部侍郎文祥等為代表。他們繼承了林則徐、魏源的“師夷之長技以製夷”的思想,以“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為宗旨,逐步形成舉辦洋務的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