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十二(1673)年,康熙果斷下令撤藩。吳三桂舉兵叛亂,自稱周王。尚可喜、耿精忠紛紛起兵響應。康熙十七(1678)年,康熙帝利用吳三桂進兵武漢劃江而守的時機,數道反攻,迫使吳三桂轉攻為守,節節後退。不久,吳三桂死去。其孫吳世瑤繼續抵抗,康熙二十(1681)年,清軍攻克昆明,吳世瑤自殺。至此,曆時八年的“三藩之亂”被平定。

康熙二十一(1682)年,康熙帝開始解決台灣問題。他派姚啟聖、施琅為將,率重兵進攻台灣,對鄭經采取軍事進攻和政治勸降雙管齊下,終於在次年八月,迫使鄭氏投降。次年,在台灣設置一府三縣,歸福建省管轄。自此,向來就是中國領土的台灣正式並入清朝版圖,成為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正當清王朝內部酣戰之時,沙皇俄國節節深入黑龍江流域,並盤踞雅克薩城。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康熙二十四(1682)年,清廷正式向沙俄侵略軍發出通牒,並派出水陸援軍與黑龍江將軍薩布素會師。反擊雅克薩沙俄軍隊。沙俄軍隊受到重創,俄軍統帥托爾布津投降,清軍允許托爾布津退往尼布楚。然而,戰敗的沙俄侵略軍仍不甘心,同年冬,又返回雅克薩。康熙立即派薩布素率兩千精兵猛烈還擊,托爾布津被殺,八百人的俄軍最後隻剩了66人。沙俄再次請求談判,並於康熙二十八年簽訂了《尼布楚條約》,以法律的形式劃定了中俄兩國東段邊界,肯定了黑龍江和烏蘇裏江流域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的領土,鞏固了我國東北邊防,扞衛了祖國神聖的領土。

緊接著,康熙又平定了蒙古噶爾丹叛亂。這樣,清朝對內蒙和外蒙的統治得到穩固,也為雍正和乾隆經營新疆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曹雪芹

1715年前後,曹雪芹出生在南京顯赫一時的貴族世家。曹雪芹的先祖原為漢人。後來加入滿洲正白旗“包衣”,即內務府籍。曹家在康熙年間開始走向興盛。幼年的曹雪芹過著錦衣玉食的貴族生活。祖父曹寅能詩、詞、戲曲,是當時的名士,又是有名的藏書家,給年幼的曹雪芹展現了一個廣闊的知識海洋。

曹寅死後,曹顒、曹頰相繼世襲職位。康熙駕崩後,曹家被新皇黨列為政敵。雍正五年(1727年),曹雪芹的父親曹頫因為接連出錯。以“行為不端”和“虧空”等罪名被雍正處於罷官、抄家的處罰。從此,曹家家道開始衰落,全家北返。大約在乾隆元年(1736),曹家稍有複蘇,但很快又在1738年卷入了皇室鬥爭的旋渦之中,從此一敗塗地。

大約40歲左右,曹雪芹移居到北京西山的一個小荒村裏。由於他的傲岸不馴,他被開除了內務府籍,連一點微薄的生活補助也被切斷了,生活更加困頓,隻能靠朋友的接濟和賣畫為生。也是在這個時候,曹雪芹對社會上的黑暗與腐朽有了更加全麵而深刻的認識,對統治階級的不滿和反抗越來越強烈。於是,在“悼紅軒”中開始了長達10年時間的《石頭記》(即《紅樓夢》)的創作。他將自己所有的心血,所有的感情,所有的美好和落魄都融入到了《紅樓夢》裏。

乾隆二十九年(1763年)秋,北京流行天花,曹雪芹唯一的兒子染病而亡。多年的辛酸和愛子的夭折讓傲骨錚錚的曹雪芹一病不起,最後帶著“孤兒渺漠魂應逐,新婦飄零目豈暝”的肝腸寸斷的感慨在除夕之夜擱筆長逝了,留下了一部未完成的《紅樓夢》書稿,讓後世無從品評。

盡管曹雪芹的《紅樓夢》隻寫到了前八十回,但就其博大深刻的思想性和精致完美的藝術性都將這部曠世奇作推到了中國古典小說的巔峰。在思想上,他憑借自己的經驗和智慧對封建的腐朽統治做了無情地鞭韃。

曾國藩

1811年,曾國藩出生在湖南省湘鄉(今湖南雙峰)的一個地主家庭,祖輩務農,生活頗為富裕。曾國藩自幼天資聰明,勤奮好學。他6歲進私塾讀書,8歲便能讀八股文,誦讀《五經》,14歲時就已熟讀《周禮》、《史記》等,21歲便考中了秀才。

1838年,28歲的曾國藩終於考中進士,從此踏上仕途,並成為軍機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門生。仕途十年,他一步一步從翰林院庶吉士,文淵閣直閣事,內閣學士,稽察中書科事務。禮部侍郎及署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等,逐漸從七品升到二品,可謂官運亨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