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豐元年(1851),太平天國起義爆發,聲勢浩大。對清朝統治構成了嚴重的威脅。曾國藩仿效明朝戚繼光,建立了一支以湖南人為主體的地方武裝力量--湘軍,包括陸軍13營、水師10營,加上勤雜人員共1.7萬餘人的湘軍,擔負起了剿滅太平天國的重任。1864年7月19日,湘軍攻陷天京(今南京),中國曆史上規模最大的農民起義被鎮壓了。曾國藩也為此被封為一等毅勇侯,成為清代文人封武侯的第一人,加太子太傅、兵部尚書銜,又曆任兩江總督、直隸總督,可謂權傾一時。
曾國藩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方麵都對大清乃至今日都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他是中國洋務運動的最早發起者之一,被人稱作“洋務之父”、“近代化之父”。
曾國藩畢生追求立德、立功、立言的至高精神境界,他以一個書生從克己、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偉大實踐中實現了報國的偉大願望,在大清王朝由盛轉衰的時刻,力挽狂瀾,讓清朝一度出現了中興的局麵。盡管後世因為曾國藩曾犯下了一些不可饒恕的罪過,而對他褒貶不一,但總體來講。他仍然不失為一個有作為的地主階級政治家。
李鴻章
李鴻章出生在一個官僚地主家庭。世代以耕讀為業。道光二十四年(1844),李鴻章中安徽鄉榜,1847年,中進士,受翰林院庶吉士。
鹹豐二年(1852),洪秀全領導太平軍起義,攻陷武漢。鹹豐三年(1853),李鴻章奉命與呂賢基回籍練鄉勇,隨後,他加入到曾國藩的幕府辦事。曾國藩大力支持李鴻章編練淮軍,鎮壓太平軍和撚軍,升任江蘇巡撫、兩江總督,最終形成淮軍軍閥。同治九年(1870),李鴻章繼任曾國藩的直隸總督的職務,又兼任北洋大臣,掌握了大清的外交、政治、經濟大權長達30年之久,是晚清舉足輕重的實權人物,並曾多次代表清政府與英、法、俄、日等帝國主義列強進行議和。
光緒二十七年(1901),九月病逝。死後,清政府將其晉封為一等侯爵,諡文忠。
李鴻章是我國近代史上一個有著重大影響的人物,其是非功過。可謂毀譽參半。前期的李鴻章殘忍地鎮壓太平天國運動,置人民的生死於不顧。他的頂戴花翎沾滿了人民的鮮血。
到了後期,李鴻章越發位高權重,成了主宰全國政局的關鍵人物。因此,評價其是非功過也應以後期為主。在後期,李鴻章對於中國的影響集中反映在了兩件事上。一是興辦洋務,籌辦海軍;一是辦理外交,力撐危局。
李鴻章從“求強…求富”的目的出發,興辦洋務,開啟了我國近代資本主義民族工業的大門。同時對西方科學文明的傳播也具有重大的意義。但他對帝國主義列強一味退讓,簽訂了一係列不平等條約。使中國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因此,作為中國洋務運動的先驅,對外交往的奠基者,李鴻章的一生在生前死後都備受爭議。
胡雪岩
胡雪岩是清末“富比陶白”、名震天下的商界大亨,也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大的官商。
1823年,胡雪岩出生於杭州一個普通人家。胡雪岩自幼喪父,家境貧寒,無以為計。1835年,作為長子的胡雪岩經親戚推薦,來到杭州“信和”錢莊當了一名學徒工。
一個偶然的機會,胡雪岩結識了王有齡,兩人很快就成了朋友。王有齡想到京城捐個官做,但卻苦於沒錢。胡雪岩為了義氣,偷偷地將錢莊裏的500兩銀子借給了王有齡。
後來,王有齡坐上了浙江巡撫的寶座。他不但將500兩銀子加上利息還給了胡雪岩,還幫胡雪岩創辦了自己的錢莊--阜康錢莊。1861年,太平軍攻戰杭州。次年,任浙江巡撫的王有齡自盡。王有齡死後,左宗棠繼任浙江巡撫。當時的浙江糧餉短缺,左宗棠欲進攻太平軍,但卻苦於軍需供應不上。而胡雪岩在這時卻幫了左宗棠的忙。
有了充足的軍餉。左宗棠很快便率軍攻下杭州。然後,左宗棠又委任胡雪岩管理賑災局、設立粥廠、難民局、善堂、醫藥局等,胡雪岩都幹得非常出色,很快使浙江的經濟得到了穩定,他自己也撈了不少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