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祝蒹(2 / 2)

她說得不錯,遭遇和環境都不能成為我們行為的理由。

“你又是怎麼樣一個人呢?”

李芳就靠在我的椅背旁邊,我完全不自覺地用手摟著了她的腰。

“我嗎?當然是一個好人!能夠處處替別人著想,也從來不怕苦了累了自己。就算是話多了一點,也沒有人抓起抵門杠當針使……”

還真是這樣,魏老師也總是這樣誇她……

“明天,我們去趟禹跡山,好不好?”

禹跡山位於南部縣碑院鎮,離縣城有四十多裏。傳說大禹曾在這裏治水……有的同學已經去過了,都說禹跡山十分險峻,有一種九龍捧聖的雄偉氣勢。

尤其是它的山頂,其沉積地貌堪稱奇觀。

禹跡山以前是一座要塞,倚崖而建的山寨和古堡秘道,構成了一座完美的軍事防禦體係。

“下了夜班,你應該休息一下。”我十分關切地說:“要走四十多裏的路,不要把身體累壞了!”

“沒事,我有個同學,天天要到那裏去拉石料。我們坐他的車去,再坐他的車回來。”

也許,她喊我下來,就是為了說這件事……

第二天一早,李芳同學的手扶式拖拉機,一直把我們送到了禹跡山的腳下。

峰巒逶迤,紫氣環繞,一條石道從半山腰一直通到山頂。

當我和李芳從雜草叢生的爛泥路上,登上山腰上的石梯,一尊立佛就展現在了我們眼前。

立佛神態端莊,又高又大,顯得既靜穆嚴肅又麵帶慈祥。整個佛像雕鑿簡潔,線條流暢,頗有吳帶當風的盛唐氣象。

佛像的下麵,細泉涓涓而出,明代的人把它稱為:“甘泉”。

再從這裏攀著破碎的石級向上爬,就到了禹跡山寨。相傳這是白蓮教義軍為抵禦清兵而鑿的軍事工事,有東、南、西、北、中五個從山岩體上硬挖出來的寨門。

走進寨門,有兩層四十多間大大小小的石室,依山而鑿。

石室之間,由一條迂回曲折的甬道貫通相連。穿行其間,時而左,時而右,時而拾級而上,時而又絕路忽現……宛如一座迷宮。

這時,再回頭向下看,山壁陡峭而落,四周群山環抱。

我們爬到山頂上,找到一方幹淨的石塊坐了下來。我用手摟著她的肩膀,她也把身體靠了過來。

雲天緲緲,山風習習,在深深地吸了一口氣,仿佛想要吸盡她生命的芬芳。

“我累了!”她小聲地咕嘟著,閉上了自己的眼睛。

我看著她長長的眼睫和又小又挺的鼻子,有些情不自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