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條通向成功的道路是沒有荊棘、鋪滿鮮花的,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難免與各種各樣的困難、挫折狹路相逢。此時,如果選擇逃避和退縮,人生必然會一敗塗地;相反,如果選擇直麵和對抗,那麼必然會迎來轉機和希望。洛克菲勒說:“明智的人絕不會為命運坐下來哀號。”一味的怨天尤人隻能讓你的境遇更加糟糕,相反,調整心態,改變戰術,迎難而上,努力前行,就會抵達“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全新境界。人生因挑戰而精彩,生命因拚搏而燦爛!
起點不決定終點
在我國曆史上,陳勝吳廣曾經喊出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口號,意思是說,那些王侯將相難道生來就比別人高貴嗎?是啊,有誌之士怎能以出身卑微或高貴來評定自己的一生?
一個人的成績是靠自己的勤勉、努力和智慧取得的,而不是由出身等外在條件決定的。這也正如洛克菲勒所說的:“在這個世界上,永遠沒有窮、富世襲之說,也永遠沒有成、敗世襲之說,有的隻是我奮鬥、我成功的真理。我堅信,我們的命運由我們的行動決定,而絕非完全由我們的出身決定。”
正如大家所知道的那樣,約翰·D. 洛克菲勒出生於紐約州的一個小鎮,父親威廉·埃弗裏·洛克菲勒是一個無牌遊醫,母親伊萊紮·戴維森是一個虔誠的浸理會教徒。由於其父缺乏責任心,長年在外以藥販身份流浪,導致家庭生活艱難。母親伊萊紮肩負起養家糊口的繁重任務,獨自撫養5個子女。幼年時,洛克菲勒曾將自己捉到的小火雞精心喂養,挑好的在集市上出售。甚至,他上中學時所用的書本都是好心的鄰居送給他的。但是,由於家境貧寒,他不得不在距離高中畢業典禮隻有兩個月的時候輟學。洛克菲勒的職業生涯開始時,也隻是一個周薪隻有5美元的簿記員,但經由不懈地努力和奮鬥,他於1870年創立了標準石油公司,全盛期幾乎壟斷全美石油市場,即便後來在1911年被美國最高法院判決違反“反托拉斯法”勒令分拆為34家公司,後繼的艾克森美孚、埃莫科、康納科、雪佛龍仍是現今世界知名的幾家石油公司。除此,洛克菲勒也涉足鐵路、海路運輸、金融、教育等事業版圖。
洛克菲勒不僅建立了一個令人豔羨的石油王國,是美國乃至全球家喻戶曉的商業巨擘,身價折合今日達3000億美元以上,而且也是一個極富愛心的慈善家,美國著名的芝加哥大學、生物醫學研究中心—洛克菲勒大學、大通銀行、現代藝術博物館等皆為洛克菲勒家族創設或讚助。
在很多人眼裏,洛克菲勒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物,但是他自己卻認為他所有的成就都是他持之以恒、積極奮鬥的回報,是命運之神對他艱苦卓絕的付出的獎賞。
洛克菲勒出身貧寒,但這並沒有成為他取得令世人矚目的輝煌成就的障礙,反而磨煉了他的意誌,激勵和促使他更加努力,更加勤奮,最終摘得了成功的桂冠。這再次深刻印證了“起點不決定終點”這個道理。
“約翰,機會永遠都會不平等,但結果卻可能平等。在曆史上,無論是在政界還是在商界,尤其在商界,白手起家的事例俯拾皆是,他們都曾因貧窮而少有機會,他們卻都因奮鬥而功成名就。”洛克菲勒如此對自己的兒子說。曆史上確實也充斥著不少富家子弟擁有很多優勢,卻最終走向失敗的事例。美國馬薩諸塞州的一項統計數字說,平均17個有錢人的孩子裏麵,竟然沒有一個在離開這個世界時還是富翁。所以,在小約翰和他的姐姐們很小的時候,洛克菲勒就有意識地不讓他們知道他們的父親是個富人,作為一名父親,洛克菲勒向自己的孩子們灌輸的最多的就是諸如節儉、個人奮鬥等價值觀念。因為他知道給人帶來傷害最快捷的途徑就是給錢,它可以讓人腐化墮落、飛揚跋扈、不可一世,失去最美好的快樂;因為他知道他不能用財富埋葬自己孩子們的進取心,愚蠢地讓他們成為不思進取、隻知依賴父母的無能者。
作為父母,無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朝一日能夠有所成就、出人頭地。有這樣一個小故事值得我們分享:
一位父親帶著兒子去參觀凡·高故居,在看過那張小木床及裂了口的皮鞋之後,兒子問父親:“凡·高不是位百萬富翁嗎?”父親答:“凡·高是位連妻子都沒娶上的窮人。”
第二年,這位父親帶兒子去丹麥,在安徒生的故居前,兒子又困惑地問:“爸爸,安徒生不是生活在皇宮裏嗎?”父親答:“安徒生是位鞋匠的兒子,他就生活在這棟閣樓裏。”
這位父親是一個水手,他每年往來於大西洋各個港口,這位兒子叫伊東·布拉格,是美國曆史上第一位獲普利策獎的黑人記者。
20年後,在回憶童年的時光時,他說:“那時我們家很窮,父母都靠出苦力為生。有很長一段時間,我一直認為像我們這樣地位卑微的黑人是不可能有什麼出息的。但是父親讓我認識了凡·高和安徒生,這兩個人告訴我,上帝沒有這個意思。”
在年幼的伊東·布拉格的心裏,出身貧苦的孩子是沒有機會出人頭地的,但睿智的父親讓他明白,出身卑微和出身富裕的人並無二致,隻要心懷夢想,敢於拚搏和奮鬥,就一定會摘得成功的桂冠。事實證明,伊東·布拉格成功了。
“你需要強化這樣的信念:起點可能影響結果,但不會決定結果。能力、態度、性格、抱負、手段、經驗和運氣等,在人生和商業世界裏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你的人生剛剛開始,但一場人生之戰就在你麵前。我能深切地感覺到你想成為這場戰爭的勝利者,但你要知道,每個人都有追求勝利的意誌,有決心、做好準備的人才會贏得勝利。”洛克菲勒殷切地對兒子小約翰說道。是的,起點不決定終點,人生路漫漫,大有時間和機會讓你去拚搏和奮鬥,實現自己的夢想。
智慧箴言
現實生活中常有這樣的人,他們因自己身份的卑微而否定自己的智慧,因自己地位的低下而放棄繽紛的夢想,其實這是一個極大的謬誤。洛克菲勒曾經說過這樣一句名言:“享有特權而無力量的人是廢物,受過教育而無影響的人是一堆一文不值的垃圾。”隻要我們心存夢想,堅信自己能夠成功,成功就會屬於我們每個人。
幸運是精心策劃的結果
在很多人的眼裏,運氣是與生俱來的,他們經常會用“幸運”來形容個人或企業的崛起和成功。他們一旦發現有人在職務上得到升遷、在商海中勢如破竹、或在某一領域取得非凡的成績,就會隨口而出:“這個人的運氣真好,是好運幫了他!”殊不知,好運氣和機遇一樣,隻垂青於有準備的人。我國著名作家冰心曾經說過:“成功的花,人們隻驚羨它開放時的嬌豔,然而當初它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卻很少為人知曉。”是的,成功需要付出,運氣需要謀劃。就此,洛克菲勒也曾對自己的子女說過:“每個人都是他自己命運的設計師和建築師。”
洛克菲勒的人生信條之一是:不靠天賜的運氣活著,但靠策劃運氣發達。他相信好的計劃會左右運氣,甚至在任何情況下,都能成功地影響運氣。
1834年,麥考密克(1809—1884)發明了一台收割機,並獲得專利。1837 年開始小批量製造。1847年在伊利諾伊州芝加哥市建立工廠,開始大規模生產收割機,為麥考密克收割機公司(1902年與其他公司合並成為國際收割機公司)奠定了最初的基礎。麥考密克是第一個將營銷看做企業特有核心功能的人,認為管理的特殊任務在於創造顧客,發明了現代營銷的基本工具——市場分析法等。麥考密克用收割機解放了美國農民,同時也把自己送入全美最富有者的行列,甚至有人盛讚他為“對世界最有貢獻的人”。在洛克菲勒眼裏,麥考密克是位野心勃勃且具商業才能的實業巨子,他說:“麥考密克先生長著一顆能製造運氣的腦袋,知道如何將收割機變成收割鈔票的鐮刀。”
麥考密克曾經說過一句深奧的名言:“運氣是設計的殘餘物質。”這句話聽起來頗讓人費解。洛克菲勒認為,這句話一方麵是指運氣是謀劃和策略的結果,另一方麵是指運氣是策劃之後剩餘的東西。換句話說,“我們創造自己的運氣,我們的任何行動都不可能把運氣完全消除,運氣是策劃過程中難以擺脫的福音。”
有些人注定要成為令人炫目的王者或偉人,因為他們擁有非凡的才能。對於麥考密克,洛克菲勒本人充滿了敬意,他說:“在我們這個世界上,很難找到像麥考密克先生那樣善於策劃運氣的人。”
洛克菲勒對自己的兒子小約翰說:“等待運氣的時候,要知道如何引導運氣;設計運氣,就是設計人生。”他甚至將“策劃”運氣、設計人生的具體方法傳授給了自己的兒子:
“約翰,要想讓我們的好運連連,我們必須要精心策劃運氣,而策劃運氣,需要好的計劃,好的計劃一定是好的設計,好的設計一定能夠發揮作用。你需要知道,在構思好的設計時,要首先考慮兩個基本的先決條件,第一個條件是知道自己的目標,譬如你要做什麼,甚至你要成為什麼樣的人;第二個條件是知道自己擁有什麼資源,譬如地位、金錢、人際關係,乃至能力。
這兩個基本條件的順序並非絕對不能改變,你可能先有一個構想、一個目標,才開始尋找適於這些資源的目標。還可以把它們混合一處,形成第三和第四種方法,例如擁有某種目標和某種資源,為實現目標,你必須選擇性地創造一些資源,也可能擁有一些資源和某個目標,你必須根據這些資源,提高或降低目標。
你根據資源調整目標或根據目標調整資源之後,就有了一個基礎——可以據以構思設計的結構,剩下的東西就是用手段與時間去填充和等待運氣的來臨了。
你需要記住,我的兒子,設計運氣,就是設計人生。所以在你等待運氣的時候,你要知道如何引導運氣。試試看吧!”
生活中,經常會聽到一些人抱怨“幸運之神”不眷顧自己,並對生活和事業中的諸多“不公平”產生困惑和不滿。那麼,“幸運”和“成功”之間到底存在著怎樣的關係呢?有一則名為“距離金子三英寸”的故事廣為傳誦:
很多年前,一名叫達比的美國人和他的叔叔到遙遠的西部去淘金,他們手握鐵鍬不停地挖掘,幾個星期後他們終於驚喜地發現了金燦燦的礦石。於是,他們悄悄將礦井掩蓋起來,回到家鄉,準備籌集大筆資金購買采礦設備。
不久,他們的淘金事業便如火如荼地開始了。當采掘的首批礦石被運往冶煉廠時,專家們斷定他們遇到的可能是美國西部羅拉地區藏量最大的金礦之一。事實上,達比和他的叔叔僅僅隻用了幾車礦石,就將所有的投資全部收回了。
然而,令達比萬萬沒有料到的是,正當他們的希望在不斷升高的時候,奇怪的事情突然發生了——金礦脈突然消失!這讓達比和叔叔的夢想瞬間便化為泡影。萬般無奈之下,他們忍痛放棄了幾乎要使他們成為新一代富豪的礦井。
接著,他們將全套機器設備賣給了當地一個舊貨商,帶著滿腔的遺憾和失望回到了家鄉。
然而就在他們剛剛離開後的幾天,這個舊貨商突發奇想,決定去那口廢棄的礦井碰碰運氣。他請來一名采礦工程師考察礦井,隻做了一番簡單的測算,工程師便指出前一輪工程失敗的原因,是由於業主不熟悉金礦的斷層線。考察結果表明,更大的礦脈其實就在距達比停止鑽探三英寸的地方。
你一定會羨慕舊貨商的運氣吧?事實上,當你在人生的戰場感到絕望、打算離場的時候,正有些人興致勃勃地打算入場,輕言放棄隻能讓你一敗塗地。再堅持一下,再認真鑽研一番,所謂的“幸運”就不會那麼容易地擦肩而過。
智慧箴言
一味的怨天尤人隻能讓你的境遇更加糟糕,相反,堅定自己的信念,努力前行,也許就會抵達“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全新境界。幸運一直鍾情於那些對它一往情深的人。
要有接受挑戰的決心
在生活和工作的過程中,我們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挑戰,這時,如果選擇逃避和退縮,人生必然會一敗塗地;相反,如果選擇直麵和對抗,那麼必然會迎來轉機和希望。海倫·凱勒年幼時因為一場大病喪失了視力、聽力和說話的能力,但是她沒有萎靡不振,也沒有怨天尤人,而是樂觀地接受命運的挑戰,以自強不息的精神和頑強的毅力,在黑暗中伸出雙手奮力抗爭,終於成為一代頗有影響力的作家與社會活動家;貝多芬在中年時失去了聽力,這對於一個作曲家來說無疑等於畫上了事業的句號,但是他沒有在無聲的世界中消沉下去,而是堅持創作,譜寫了不朽的名曲,也譜寫了生命的壯歌……縱觀曆史,卓越與出色的人,往往不是得到了上天更多的恩賜,而是經曆了更多的磨難。
相對於命運的挑戰和考驗來說,生活或工作中的挑戰或許不值一提,但是,不經曆風雨怎麼見彩虹?任何成功的得來都不是不費吹灰之力的。因此,一定要有接受挑戰的決心。“今天,在去打高爾夫的路上,我遇到了久違的挑戰:一個年輕人開著他那部時髦的雪佛蘭高傲地超過了我的車子。他刺激了我這個老頭子好勝的本性,結果他隻能看我的車屁股了。這讓我很高興,就像我在商場上戰勝我的對手一樣的高興……”洛克菲勒曾經這樣描述了一件事情,這也充分證明了接受挑戰的決心和好勝心是一個成功的商人縱橫馳騁商場的必備資本。
到了19世紀80年代初,標準石油公司在煉油、運輸和銷售等方麵已無所不能,但它隻擁有四處石油生產基地。鑒於賓夕法尼亞的油田業已枯竭,洛克菲勒擔心可能不得不轉而使用俄羅斯原油,這意味著將削弱甚至徹底打垮標準石油公司。
1885年的一天,一個轉折點出現了,一支勘探隊在俄亥俄州西北部的萊瑪鎮尋找天然氣時,意外地鑽探出一片油田。到那年年末,這兒四周一下冒出了二百五十多個石油井架,並且一直延伸到印第安納州。但美中不足的是,原油所含的化學成分中存在著一些難以對付的問題,燃燒時會在燈上形成一層薄膜。更麻煩的是,它的硫化物含量太高,會腐蝕機器,並且散發出一種難聞的氣味。但洛克菲勒仍對俄亥俄—印第安納的油田充滿信心。為了解決質量問題,他在1886年7月請來一位叫赫爾曼·弗拉希的著名德裔化學家,交給他的任務是:去掉萊瑪原油中的異味,把它變成可以上市銷售的商品。此時標準石油公司正麵臨著兩難的選擇:是相信弗拉希定能成功,把俄亥俄和印第安納交界處大片土地全都買下來呢?還是冒著失去大筆財富的危險,等弗拉希做完實驗再說?
洛克菲勒一向行事謹慎,這時卻顯示出了獨特的遠見和膽量,他決定在萊瑪石油上投下一大筆賭注。這遭到董事會中以普拉特為首的一批人的反對。為打破僵局,洛克菲勒在董事會上提出:“我用自己的錢進行這項投資,並且承擔兩年的風險。”他答應拿出300萬美元——相當於1996年的4700萬美元,“兩年後如果成功了,公司可以把錢還給我;如果失敗的話,由我來承擔損失。”
標準石油公司花了數百萬元買下萊瑪的油田,還鋪設了輸油管道。那時這種“臭鼬石油”每桶隻賣15美分,沒有市場,但公司還是把這些石油庫存起來。到1888年存量達到4000萬桶以上。當然,洛克菲勒在這場賭博中沒有單純依靠化學家們,他還到處尋找這種難聞石油的新用途。 他派出一批批推銷員和技術人員去動員鐵路公司用石油代替煤炭做機車燃料,勸說旅館、工廠和倉庫用石油做燃料替換煤爐,但這些生意並未做大。終於,到1887年10月,弗拉希用氧化銅去硫法處理萊瑪原油取得成功,生產出了可供上市的石油,公司全力以赴地投入了石油生產。洛克菲勒恢複了活力,開始進行這一行業前所未有的大並購。1890年,他吞並了聯合石油公司和其他三家大型石油生產公司,控製了賓夕法尼亞和西弗吉尼亞州30萬英畝的土地,從此成了該行業中的頭號霸主。
“失敗的痛苦是商戰的一部分,我們彼此都在扼殺對手,沒有競爭奮鬥到底的決心,就隻有做失敗者的資格。”洛克菲勒如此勸誡自己的子女。是的,生活中不僅需要目標和行動,還需要接受挑戰的決心和勇氣,隻有這樣,才會使我們的生命畫卷絢麗多彩。
智慧箴言
人生在世,碌碌無為是一生,轟轟烈烈也是一生,與其甘於平凡,淪為平庸之輩,不如勇敢接受生命中的種種挑戰,一往無前。事實上,也隻有勇於挑戰,不怕失敗,我們才會真正感受到生命的激情和價值,才會在挑戰中不斷地找到真正的自我,才能在人生的舞台上展示自己的魅力。人生因挑戰而精彩,生命因拚搏而燦爛!
不要總認為“我不夠聰明”
生活中我們常可遇到這樣的人,不懂裝懂,且喜歡借貶低別人來抬高自己,這種人我們稱其為“自作聰明”。“自作聰明”顯然不可取,做人應多一些謙虛謹慎,但是我們也不應該終日沉浸在自卑的情緒裏,做什麼事都認為自己“不夠聰明”,這是一種自我輕視、自我貶低,也是一種非常危險的思想“毒瘤”,可致使我們的人生碌碌無為、一事無成。
洛克菲勒曾說:“‘我不夠聰明’的借口很常見,幾乎有95%的人都有這種毛病,隻是程度不同而已。這種借口與眾不同,它通常默不作聲。人們不會公開承認自己缺少足夠多的聰明才智,多半是在自己內心深處這麼想……”他還對自己子女說:“認為自己愚蠢的人才是真正的愚蠢,事實上,一個人如果根本不考慮才智的問題,而勇於一試,通常能夠將工作做得很好。
“認為自己愚蠢的人才是真正的愚蠢”,這句話說得極有道理,據相關研究資料證明,人的智商在多數情況下是相差無幾的,不同的隻是人的心態。如果你抱著一種積極樂觀的心態,堅定地認為自己並不比別人少什麼,並不比別人笨,別人通過自身努力能夠取得的成績,自己通過努力同樣可以取得,那麼你最終收獲的一定是成功的桂冠;相反,如果你總是消極悲觀地認為自己就是不夠聰明,做什麼事情都做不好,那麼失敗一定非你莫屬。
成功學家拿破侖·希爾曾說:“心態決定成功。”事實上的確如此,積極的心態是取得一切成功的前提條件。如果一個人總是預期自己會失敗,他當然就會得此惡果;相反,如果一個人能保持一種積極的心態,就能夠盡自己的最大努力把內心中最常出現的想法轉化為事實,當然,成功就會向他走來。
洛克菲勒曾說:“機會如同時間一樣是平等的,為什麼我能抓住機會成為巨富,而很多人卻與機會擦肩而過、不得不與貧困為伍呢?難道真的像詆毀我的人所說,是因為我貪得無厭嗎?不!是勤奮!機會隻留給勤奮的人!自我年少時,我就篤信一條成功法則:財富是意外之物,是勤奮工作的副產品。每個目標的達成都來自於勤奮的思考與勤奮的行動,實現財富夢想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