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曾簡明地說:“品格即命運。”一個人身處於社會之中,應當具有美好的品格,這樣才會受到他人的尊重,才會得到良好的發展,才會真正實現自身的價值。美好的品格涵蓋了多個方麵的內容,如勤奮、謙遜、節儉、誠信、正直、善良、感恩等。洛克菲勒曾告誡自己的兒子說:“約翰,我們是有錢,但是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該肆意花錢,我們的錢要用在能給人類創造幸福的地方。”洛克菲勒本人生活節儉,但對於慈善事業的投入卻從未吝嗇過。是的,我們每個人都跟這個世界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每個人的品格都會對社會的發展產生重大的影響。美好的品格,可以培養,可以鍛造,讓我們一起為之努力!
勤奮是創造財富的前提條件
有一句話說得好:“善於思考能發現未知,付諸行動則能將未知轉換為財富。”是的,沒有實際行動,再美好的設想也隻能是海市蜃樓。隻想不做不能帶來收益,隻有善於思考,把握商機,並且勤勉有加,付諸實際行動,才能創造財富。魯迅先生曾經說過:“偉大的事業同辛勤的勞動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勞動就有一分收獲,日積月累,從少到多,奇跡就會出現。”古往今來,任何領域的成功人士,他們的名聲、榮譽、地位和財富,無不是以勤奮換來的。奧地利著名音樂家莫紮特5歲時便寫出了鋼琴協奏曲,被稱為音樂奇才,但他從沒有驕傲過,一輩子勤勤懇懇,在實踐中千錘百煉,終於成為令世人敬仰的音樂家;我國香港首富李嘉誠先生僅有小學文化,他之所以能夠成功,也離不開勤奮這個重要的因子,他曾有連續十年的時間每天要工作14個小時以上……
古希臘著名哲學家蘇格拉底認為,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有其必然的原因。換句話說,當你看到任何現象的時候,你不用覺得不可理解或者奇怪,因為任何事情的發生都必有其原因。因此,要想成為獲得豐厚的待遇或創造巨大的財富的人,你首先要做的就是勤奮、努力地去工作,這是公平遊戲的規則。
作為世界上的第一位億萬富翁,洛克菲勒有一句秉持一生的座右銘,那就是“勤奮出貴族”。他說:“自孩提時代起,我就堅信,沒有辛勤的耕耘就不會有豐碩的收獲,作為貧民之子,除了靠勤奮贏得成功、財富和尊嚴,別無他策。”
1839年,洛克菲勒出生在美國東北部紐約州的一個小鎮,跟當時大部分的美國人一樣,他的祖先是從歐洲遷徙到北美的移民。他的母親是一名勤勞、偉大的家庭主婦,由於父親常常遊蕩在外,家裏的6個孩子幾乎由她一人撫養,而作為長子的洛克菲勒很早就承擔起了協助母親照顧家庭的責任,他盡可能多地幹活,砍柴、擠奶、打水、耕種、養火雞、賣土豆等,而且從不惜力,這也為他日後的成功奠定了基礎。在回憶這段時光時,他說:“正是農村艱苦而辛勞的歲月,磨煉了我的意誌,使我能夠承受日後創業的艱辛,也讓我變得更加堅忍不拔。”
從古至今,一個人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環境、機遇、天賦等因素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還是他自身的勤奮和努力。洛克菲勒曾在信中對自己兒子說:“作為移民,勤奮努力並永遠懷揣希望是我們的天性,當我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母親就將勤奮、節儉、守信、自立和不懈的創業精神等美德植入了我的骨髓。我真誠地篤信這些美德,將其視為偉大的成功信條,直到今天,我的血液中依然流淌著這些偉大的信念。而所有的這一切結成了我向上攀爬的階梯,將我送上了財富之山的頂端。”
“勤奮是創造財富的前提條件”,這是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
在一個依山傍水的村子裏,住著一對相依為命的父子,他們以經營果園為生。父親是一個非常勤勞的人,天天早出晚歸,給果樹澆水、施肥,修枝除蟲,待到秋天,果實都豐收了,就采摘下來拿到集市上去賣。因為有了老人精心的照顧,果園常年不衰,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日子當然過得還不錯。
可是老人的兒子就截然不同了,他整天遊手好閑,好吃懶做,無所事事,也不幫父親幹活。終於有一天,父親因為過度疲勞而病倒了。
在父親生病的時候,兒子也沒有照顧好果園,隻是去果園澆了一兩次水,日積月累,果園漸漸變得死氣沉沉,雜草叢生,樹枝也黃蔫蔫地抬不起頭來了。
後來,父親病得越來越厲害,在奄奄一息之際,他把兒子叫到了床邊,上氣不接下氣地說:“兒子呀!父親就要不行……行了!我把我的遺產交給……給你,果園裏……裏有黃……黃金。”說完,便咽氣了。兒子悲痛欲絕,他把父親埋葬好之後,趕緊抄起鋤頭,來到果園,開始“淘金”。可是,他把果園翻了個底朝天,也沒有找到黃金,兒子搖搖頭,抹了抹頭上的汗水,便又重新挖了起來,他挖呀挖,滿頭大汗,仍一無所獲。兒子急了,氣得把鋤頭扔在一旁,幹脆坐了下來,抱怨到:“果園裏沒有黃金,我的努力全都白費了,可惡,父親在騙我。”他感到非常生氣。
轉眼又到了秋天,兒子到了果園,果園裏的景象使他大吃一驚:紫色的葡萄,紅豔豔的蘋果,黃燦燦的橘子都咧開了嘴朝著他笑呢!兒子怔住了,他不明白是怎麼回事。後來他才恍然大悟:父親之所以說“果園裏有黃金”是為了讓我給果園翻土,父親所說的黃金,實際上是指自己勞動的結果,果園裏真正的黃金原來是“勤勞”二字。
洛克菲勒曾對自己的兒子說:“約翰,我今天的顯赫地位和巨額財富都是通過付出比常人多得多的勞動換來的。我原本也是普普通通的人,原本頭上並沒有桂冠,但我相信,孜孜不倦的耕耘加上頑強的毅力,終可功成名就。財富是對我們勤奮的嘉獎,讓我們堅定信念,認定目標,繼續努力吧。”
智慧箴言
成功學大師戴爾·卡耐基曾說:“體力勞動需要勤奮,腦力勞動尤其是創造性的思維更需要勤奮,勤奮是創造之神。”在這個世界上,勤奮是人們獲得成功、創造財富的必要前提,也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一種良好品格。唯有勤奮,才能創造一個人事業的成功與輝煌。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從前,有一位愛民如子的國王,在他的英明領導下,人民豐衣足食,安居樂業。深謀遠慮的國王擔心自己死後,人民過不上幸福的生活,於是召集了國內的一些賢達之士,命令他們找到一個能確保人民生活幸福的智慧法則,以啟示後人。
半年過後,這些賢達之士把自己夜以繼日、嘔心瀝血合寫而成的一本很厚的帛書呈給國王,並說:“國王陛下,天下生活幸福的智慧都彙集在這一本書內。隻要人民讀完它,就能確保他們的生活無憂了。”國王不以為然,因為他認為人民都不會花那麼多的時間來看書。所以他再次命令這些賢達之士繼續鑽研,三個月後,這些人將書的厚度縮至一半,但國王還是不滿意。又過了一個月,賢達之士把一張紙呈給國王,國王看後非常滿意地說:“很好,隻要我的人民日後能真正奉行這條寶貴的智慧,我相信他們一定能過上富裕幸福的生活。”
原來,紙上隻寫了一句話:“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它傳達給了我們一個簡單的道理,即有付出才會有收獲,一心隻想收獲,而拒絕付出,那是不可能的事情。縱觀人類曆史,沒有與生俱來的成功者,隻有不努力的失敗者。努力是成就事業、創造財富的前提條件,一個人應該把有限的時間和精力都用在讀書學習上,用在開發和曆練自己的思維上,用在提高和實踐自己的能力上。成功學大師卡耐基曾經說:“集中所有的智慧,所有的熱情,把今天的事情做得盡善盡美,這就是迎接未來的最好方法。”或許這就是努力付出的最好闡述。
洛克菲勒也曾告誡自己的兒女說:“‘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任何人要想獲得成功,都必須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收獲成果的多少取決於這個人努力的程度。努力付出,早晚會得到回報的。”在現實生活中,幾乎所有人都想有所作為,創造更多的財富,讓生活變得更加美好,這本無可厚非,但他們中的很多人卻不願意多付出一點,隻是不停地抱怨命運的不公。其實,這樣一種消極的心態,是無法改變現狀的,更談不上什麼成功了。
莉娜和蘇珊是大學同學,她們兩個有著相同的夢想,那就是當一名電視節目主持人。莉娜很有這方麵的才幹,善於與人溝通,親和力強,而且長相漂亮。她經常對人說:“隻要有人給我一次機會,讓我上電視,我相信我一定會成功。”然而,大學畢業後,一年多的時間倏忽而逝,莉娜悄然等待了很久,仍是沒有等來這個機會。
再來看看蘇珊,如果論天賦和才幹,她是不能與莉娜相媲美的。蘇珊長相一般,天生有些木訥,但是執著的她從來沒有停止過對夢想的追求。在大學畢業後一年多的時間裏,她沒有像莉娜那樣待在家裏,空等所謂機會的降臨。而是白天去工作,晚上到某學校的舞台藝術係去上夜校。為了實現心中的理想,她跑遍了所在城市的每一個電視台。但是電視台的經理給她的答複幾乎都差不多:“沒有主持經驗的人,我們是不能雇用的。”蘇珊也曾反駁過:“要是你們都不雇傭沒有經驗的人,那我的經驗應該從何而得呢?”
氣憤歸氣憤,蘇珊並沒有氣餒,也沒有放棄,而是繼續付諸努力。她一連幾個月仔細瀏覽廣播電視方麵的各種雜誌、報紙,終於看到了一條某小電視台招聘天氣預報女主播的信息,於是隻身前往。
蘇珊在那裏工作了兩年之後,回到了故鄉,終於在一家大的電視台謀到了職位。之後,由於出色的表現,她一再得到提升,終於逐漸成長為一名著名的電視節目主持人。
轉而看看莉娜,由於隻是空想,從來也沒有為夢想付出過實際的行動,現在的她不得不在一家超市做收銀員的工作……
常言道:“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有了辛勤的耕耘,我們才會摘得成功的碩果,不勞而獲的事情是不存在的。努力付出是實現理想的奠基石,是補拙益智的催化劑,是通向成功彼岸的橋梁。
還有這樣一個小故事,或許能給我們以啟示:
從前,有兩個饑寒交迫的人得到了一位長者的恩賜:一根漁竿和一簍鮮活碩大的魚。其中一個人選擇了一簍魚,另一個人則選擇了漁竿,然後他們就分道揚鑣了。得到魚的人早已饑腸轆轆,沒走幾步,就用幹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魚,他狼吞虎咽,還沒有品嚐出鮮魚的肉香,轉瞬間,連魚帶湯就被他吃了個精光,不久,他便餓死在了空空的魚簍旁。另一個人則提著漁竿繼續忍饑挨餓,一步步艱難地向海邊走去,終於他看到了不遠處那片蔚藍色的海洋,於是開始了捕魚為生的日子,不久,他就有了自己的漁船,幾年後,他還蓋起了房子,娶妻生子,過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洛克菲勒曾告誡自己的兒子說:“智慧之書的第一章,也是最後一章,是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一個人隻是貪圖享受,得到的必是短暫的歡愉;相反,若能誌存高遠,向著目標腳踏實地地前進,終將擁抱勝利。
智慧箴言
洛克菲勒在自己的自傳中曾說:“一些報紙和媒體,在談到我創造的巨額財富時,常比喻我是一架很有天賦的賺錢機器,事實上他們對我幾乎一無所知,更對曆史缺乏洞見。我自小不甘人後,且明白一個道理: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因此總是勤懇付出,兢兢業業。”是的,世間事皆“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時刻保持謙遜的本色
謙遜是一種美德,是不斷進步和取得成功的必要前提。謙遜是指不自滿,肯接受批評,並虛心向人請教。有真才實學的人往往虛懷若穀,謙虛謹慎;而不學無術、一知半解的人,卻常常驕傲自大,好為人師。
我國古代大思想家老子曾經告誡世人:“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這句話的大意是,一個人不自我表現,反而會顯得與眾不同;一個不自以為是的人,會超出眾人;一個不自誇的人,會贏得成功;一個不自負的人,會不斷進步。是的,才識、學問越高的人,在態度上往往越謙卑,希望自己能精益求精,更上一層樓。也正因為如此,他們往往具有容人的風度和接受批評的雅量。
成功學大師卡耐基曾說:“真正謙遜,是人類一種最好的品性,因為他有自知之明,他知道在這廣大的世間的複雜的社會裏,他的能力和頭腦,實在太簡單太渺小了,不夠去解決人世間的一切問題。”著名文學家老舍也曾經說過:“驕傲自滿是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這個陷阱往往是我們自己親手挖掘的。”古往今來,但凡能成就一番大業的人,都具有謙虛的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