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美好的品格會讓你受益一生(3 / 3)

晏殊當官後,每日辦完公事,總是回到家裏閉門讀書。後來皇帝了解到這個情況,十分高興,就點名讓他做了太子手下的官員。當晏殊去向皇帝謝恩時,皇帝又稱讚他能夠閉門苦讀。晏殊卻說:“我不是不想去宴飲遊樂,隻是因為家貧無錢,才不去參加。我是有愧於皇上的誇獎的。”皇帝又稱讚他既有真實才學,又質樸誠實,是個難得的人才,幾年後提拔他當了宰相。

晏殊為人誠實,表裏如一,不弄虛作假,這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學習的。

智慧箴言

誠信是一種責任、一種美德、一種力量,誠信是立身之本,如果一個人喪失了誠信,就無以在社會上立足。誠信幾乎滲透到了我們每個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麵麵,小到誠實、不說謊、遵守時間,大到對祖國、事業的忠誠與堅守。講誠信的人並不是“傻”,而是具有一種高尚的情操,這也是現代文明的重要基礎和標誌。

財富越多,責任越大

商人對錢的看法往往十分一致,有時候用錙銖必較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但對於那些胸懷寬廣、極富愛心的商人來說卻大有不同。這些商人盡管在商業經營中十分精明,但在社會公益方麵卻十分大方,且心甘情願奉獻。他們長期以來都持有這樣一種觀點,那就是錢來自社會,亦應該用於社會。因此,無論自己在生意場上是否順利,都會將社會責任放在重要的位置。

作為世界上的首位億萬富翁,洛克菲勒說:“我一直財源滾滾,心如天助,這是因為神知道我會把錢返還給社會的。”在洛克菲勒看來,一個人的財富越多,社會責任就越大。他自拿到自己的第一份工資起,就把每份收入的10%交給教會,還有6%捐贈給慈善。在有生之年,他捐錢成立了芝加哥大學、洛克菲勒大學、紐約的洛克菲勒醫學研究中心,於1884年在亞特蘭大建立了黑人女子學院,對醫學和教育領域都有大筆資金投入,僅紐約的洛克菲勒醫學研究中心至今就出了24位諾貝爾獎得主。

1913年,洛克菲勒基金會在紐約成立,它的創辦資金是1億美元,後來再加上洛克菲勒新的捐贈,到1951年資金超過3億美元,到2000年超過了33億美元。洛克菲勒一直熱心於慈善事業,洛克菲勒基金會成立之初,他即對中國這個最後向世界開放的人口眾多的大國發生了興趣,願意投資於傳教、慈善事業和醫學教育。為此,在1909年、1914年和1915年,洛克菲勒曾三次派考察團到中國進行廣泛的考察,其考察內容包括社會狀況、教育、衛生、醫學院校和醫院。最終,考察團建議在中國的首都北京創辦一所高水平的醫學院。根據這一建議,洛克菲勒於1914年撥款設立中華醫學基金會全力支持這一事業。1915年,洛克菲勒基金會以20萬美元從倫敦購得原協和醫學堂的全部產業,又以12.5萬美元購得東單三條胡同原豫王府全部房地產。隨後,洛克菲勒基金會投入巨資進行新校的建設。新校和醫院房屋的設計建築都由美國人負責,從1917~1921年,建築工程進行了4年之久。原預算為100萬—150萬美元,結果共耗資750萬美元。學校全部建築外部造型為宮殿式,畫棟雕梁,琉璃瓦頂,均為高級建築材料。而內部則為現代化裝備,病房、教室、實驗室等均符合實用需要。學校有獨立的完整的動力係統,電力、水暖、冷凍、煤氣、自來水、壓縮空氣係統等一應俱全。除學校建築群之外,還在附近外交部街及北極閣兩處建有小樓30餘座,供高級教職員居住,並有學生宿舍,共55幢建築。此外,洛克菲勒基金會還為新校物色了一批教學人員,他們多數來自英、美、加拿大,其中也有一部分中國人。這是一項重要的工作,直接關係到學校的質量。從接辦到1921年期間,共聘請了151名高級人員,其中外國人共123名,中國人中有25名曾在國外接受教育。1921年9月,當新校建築完成之後,協和醫學院舉行了隆重的開幕典禮。除本校教職員工學生外,參加的還有洛克菲勒基金會和中華醫學基金會的代表、中國政府的代表和社會名流,以及世界各國的一些著名大學校長、教授和醫學團體負責人。2007年,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正式更名為“北京協和醫學院”。

對中國來說,最早接觸到的基金會是洛克菲勒基金會;對洛克菲勒來說,中國也是其最早和最重要的海外工作對象。值得一提的是,在洛克菲勒基金會成立的前十年裏,對協和醫學院的投入共1000萬美元,遠超捐贈給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的錢。協和醫學院對中國醫學發展的貢獻是基礎性的,中國第一代現代醫學的領軍人物如林巧稚、吳階平、陳誌潛等,幾乎盡出協和。

除協和醫學院外,洛克菲勒基金會及其中華醫學基金會還對湘雅醫學院、上海聖約翰大學醫學院、香港大學醫學校等學校給予過經濟資助。也援助過蕪湖總醫院、南京大學醫院、蘇州醫院、上海紅十字會總醫院等醫療機構。還提供了中國某些學校和醫院的人員到協和醫院或到國外進修的機會,通過贈予中國教會醫學會(博醫會)和中華醫學會經費,支援醫學名詞委員會統一醫學名詞、翻譯醫學文獻及出版工作。中華醫學基金會還支援過定縣的農村衛生事業和在周口店開展的古生物學研究工作等,可見中華醫學基金會已滲透到中國醫學事業的各個領域,對我國近代醫學教育和醫藥衛生事業有著重要的影響。洛克菲勒的基金會主要側重於人類健康、知識進步、人力資本領域,他的公益捐贈理念和基金會架構,被後來更多熱心於慈善事業的富人所模仿。

事實上,洛克菲勒在商界是個頗有爭議的人物,有人稱他為“凶狠的商界屠夫”,但是,通過他對慈善事業所作出的貢獻,尤其是對我國公共醫療衛生事業所傾注的心血,我們也可以領略到,他確實是一個心地溫厚、善良有愛心的人。

洛克菲勒曾說過:“我擁有巨大的財富,但我從未因為有錢而自命不凡,隻有傻瓜才會因為有錢而自命不凡。我也因擁有巨大的財富而承擔著巨大的公共責任。”……著名企業家李嘉誠先生曾經說過:“一個發了財的人,不應該隻顧自己的揮霍,也不應該當守財奴,更沒有必要把財產遺留給子孫,而應該為社會多做一些公益事業。把多餘的錢分給那些殘疾及貧困的人,特別是要用在教育和醫療方麵。”英國著名地產大亨亨特也曾說:“我們早已擁有所需的物質,目標亦早已達到,現時行善是我繼續賺錢的推動力。我不想把十億磅財富帶入棺材。”……

在滾滾紅塵中,這些富翁們關心的不是財富的無節製累積,也不是窮奢極欲的享樂,他們耿耿在念的是人類社會的不平等,他們致力於公共慈善事業,他們由此獲得的尊敬和快樂將遠遠超越財富本身帶給他們的。

智慧箴言

“眾人拾柴火焰高”,隻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溫暖的人間……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這句話出自《孟子》,意思是說,一個人欣賞音樂,享受快樂,不如和眾人一起欣賞音樂,享受快樂。這是一個很簡單的人生哲學。世界是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整體,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猶若唇齒相依,心中充滿愛,盡己所能去幫助和善待周圍的每一個人,我們的心靈便會多一份陽光照耀,少一份陰霾灰暗。

在《馬太福音》中有一句聖言:“你們是世上的鹽,鹽若失了味,怎能叫他再鹹呢?以後無用,不過丟在外麵,被人踐踏罷了。”鹽可以用來調味,又可以用來清潔、防腐,在人類曆史剛剛開始的時候,鹽被認為一種奢侈品,具有很高的價值。基督耶穌用這個比喻來教誨他的門徒,想告訴他們要淨化、美化他們所在的世界,要讓這個世界免於腐敗,並給予世人更新鮮、更健康的生活氣息。

我們都知道,洛克菲勒是一名虔誠的清教徒,他曾借用《馬太福音》中的這句聖言教育自己的子女:“我們要做世上的鹽,去積極地服務社會,使世人得福。這是我們最崇高的社會責任。”洛克菲勒在退休以後,開始學習打高爾夫球,從事園藝,與朋友和鄰居聊天、打牌、唱歌,並且,最重要的是,他開始想到別人,開始思考如何用自己的錢去為人類造福,而不再是一心想著如何賺錢。我們在前麵曾詳細介紹了洛克菲勒基金會,一點都不誇張地說,洛克菲勒基金會在人類曆史上是史無前例的,也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

洛克菲勒基金會在國際上的項目主要包括征服饑餓、控製人口、促進健康等,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國局勢動蕩的很多時間裏,基金會對我們的幫助依然鍥而不舍,特別是在抗日戰爭最艱苦的時期,它根據當時的條件和需要,以最可行的方式,對遷往內地的學術機構提供過很大的幫助。如由基金會撥款給有關大學,由大學出麵邀請一批中國著名學者到美國講學一年,在此項目下應邀的學者包括羅常培、馮友蘭、梁思成、費孝通等十幾位教授。改革開放後,洛克菲勒基金會最早恢複與中國的合作。現在,它在中國的合作單位相當廣泛,如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科學院的農業政策研究中心、中國環境與發展研究所、中國計劃生育委員會及其下屬機構,等等。

今天,我們都應該為盤尼西林和其他數十種使用洛克菲勒基金會捐贈經費完成的發明,而真誠地感謝洛克菲勒。以前兒童患腦膜炎的死亡率曾高達80%,現在年幼的孩子們的生命不再受腦膜炎的威脅,這也應歸功於洛克菲勒。

俗話說:“快樂與人分享,快樂就會加倍;痛苦與人分擔,痛苦也會減半。”世人對洛克菲勒散播億萬財富的善舉感激不已,而洛克菲勒本人又何嚐不感激眾生呢?洛克菲勒退休以後健康狀況堪憂,但是懷著一顆誠摯的心將自己的財富用於發展世界慈善事業,用於幫助他人,這使他感到快樂不已,健康狀況也繼而一天天好轉,直至98歲高齡。“贈人玫瑰,手留餘香”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

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說:“人是為別人而生存的——首先是為那樣一些人,他們的喜悅和健康關係著我們自己的全部幸福;然後因為許多我們所不認識的人,他們的命運通過同情的紐帶同我們密切結合在一起。我每天都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都依靠別人的勞動。我必須盡力以同樣的分量來飽嚐我所領受的和至今還在領受的東西。”是的,一個人如果隻考慮自己的利益,一味地索取,那麼也是非常可悲的!

在巴勒斯坦境內,有兩個很大的湖泊,一個名為加黎利海,一個名為死海。加黎利海湖泊的水質清澈甘甜,可供飲用,因為湖底清澈無比,連魚兒們在水中悠遊的景象也清晰可見,而附近的居民更是喜歡到此處遊泳和嬉戲,加黎利海的四周全是綠意盎然的田園景觀,因為環境清幽,許多人都將他們的住宅與別墅建在湖邊,享受這裏的美麗景致。而另一個名為死海的湖泊,正如其名,水是堿性的而且有一種怪怪的味道,不僅人們不敢來飲用,連魚兒也無法在這個湖泊中生存。在它的岸邊,連株小草都無法生長,更不要提人們選擇在這裏居住。

其實,這兩個湖泊發源於同一個源頭,但是,它們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不同呢?人們通過細致的觀察研究發現,在加黎利海,有入口也有出口,當約旦河流入加黎利海之後,水會繼續流出去,如此一來,水流不僅生生不息,也會不斷地循環更換,水質自然清澈幹淨。至於死海,則隻有入口沒有出口,當約旦河水流入之後,水會被完全封死在海裏,而汙水、廢水也會全部彙聚在這裏,最後的結果便如它的名字,成為沒有人願意接近的死海。

一位哲人曾經說過:“人當活在真理和自我奉獻裏。”不是每一個人都有如同洛克菲勒一般的機遇、智慧和財富,畢竟這個世界上隻有一個洛克菲勒,但是,隻要我們心懷感恩,時時提醒自己多為別人做點事,那麼生活就會更加美好,世界就會充滿陽光和友愛!

智慧箴言

洛克菲勒曾告誡自己的兒子說:“約翰,我們是有錢,但是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該肆意花錢,我們的錢要用在能給人類創造幸福的地方。”我們每一個人都跟這個世界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當你真誠地奉獻自己的時候,不僅會使他人得到幸福和快樂,也會使自己的心靈得到慰藉和安寧,那是一種莫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