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要想知道自己會不會成為最大的笨蛋,除了需要深入的認識自己外,還需要對別人心理的準確猜測和判斷能力。
世界上的天才畢竟是少數的,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經曆成功或者失敗,但是很多人沒有正確的認識失敗,而是將失敗歸罪與“偶然發生”,跌倒後爬起來不假思索的往前衝,其結果往往是“在哪裏爬起,就在哪裏再次摔倒。”隻有那些善於觀察、思考和總結的人才懂得在失敗中總結經驗,在成功中總結規律,使自己聰明起來,不再一次次成為最大笨蛋。
經濟學家
阿瑟·奧肯(Arthur M.Okun)
阿瑟·奧肯美國新澤西州澤西城人。1956年獲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後任教於耶魯大學,講授經濟學。1961年.被邀擔任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成員。1964年,他又被聘為約翰遜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成員,1968年被任命為該委員會主席。他傾向於凱恩斯主義派,長期以來致力於宏觀經濟理論及經濟預測的研究,並且從事於政策的製訂及分析。他在理論上的主要貢獻是分析了平等與效率的替換關係,提出了估算“可能產出額”的“奧肯定理”。代表著作有:《繁榮政治經濟學》、《平等與效率》、《不公平的市場:如何解決市場經濟中的公平問題》。
做股市中的聰明小豬——智豬博弈
如果敵我力量懸殊,要想戰勝對方,就應該運用智豬博弈的經濟學理論,利用身邊合理的有利條件,為自己服務,爭取在風雲變換的股市上征得屬於自己的一席之地。
高明的管理者善於利用各種有利的條件來為自己服務。“搭便車”實際上是提供給職業經理人麵對每一項花費的另一種選擇,對它的留意和研究可以給企業節省很多不必要的費用,從而使企業的管理和發展走上一個新的台階。這種現象在經濟生活中十分常見,卻很少為小企業的經理人所熟識。
股票市場風起雲湧,跌宕起伏,作為散戶應該如何才能在風浪中獲勝呢?
實際上,證券市場就是一個博弈場所,是一個集體博弈的場所,在我們看來,似乎占有優勢的是大戶,而對於小股民來說,賺錢似乎很難,而實際並非如此。
首先,讓我們來看一個故事:在一個很大很長的豬圈裏麵養了兩頭豬,一頭大豬和一頭小豬。豬圈的一端放了一個踏板,另一端放的是食槽。如果一頭豬去踩踏板,另一頭豬就有機會首先吃到另一端落在食槽的豬食。當小豬去踩踏板,大豬肯定會搶先大豬吃到豬食,而且當小豬跑過去,豬食已經被大豬吃光了。如果是大豬踩動踏板,則小豬就會第一個吃到食物,但是它吃的速度沒有大豬快,所以當大豬跑過去還能遲到槽裏的殘羹。還有有一種方法就是大豬和小豬同時踩踏板,然後同時跑過去吃食。
假設,每踩踏一次踏板,將會有10個單位的豬食流進食槽,踩踏板後跑到食槽所消耗的能量相當於2個單位的豬食。當大豬和小豬同時踩踏板,再一起跑過去吃食,大豬可以遲到7個單位的豬食,小豬可以吃到3個單位的豬食,二者同時減去消耗的2個單位的豬食,結果大豬淨得5個單位的豬食,小豬淨得1個單位的豬食。
如果小豬踩踏板,大豬等著吃,那麼大豬將會吃到10個單位的食物,但是小豬吃到的單位數為零,而且它跑到食槽前需要消耗兩個單位豬食的能量,也就是說,小豬不但得不到豬食還會虧損2個單位的豬食的能量。
如果大豬踩踏板,小豬先吃,那麼小豬吃到4個單位的豬食,而大豬及時趕過去可以吃到6個單位的豬食,然後減去它跑過去需要花費的兩個單位能量,最後,二者各得到四個單位的豬食。
如此算來,小豬肯定不會首先去踩踏板,而大豬為了不讓自己虧損太多,自然會主動踩踏板。這樣一來,大豬每次都是奔忙在踩踏板與搶豬食之間,而小豬可以“搭乘便車”,坐享其成。回到我的股票市場,莊家就好比大豬,而散戶就是小豬,由於莊家比散戶的掌控能力更強,因此,他的操作權就更有力量。莊家有比較選擇的優勢,但是作為小豬的散戶,要想獲利,聰明的做法就是等待莊家去“踩踏板”。因為如果二者誰都不去“踩踏板”,最終損失最的一定是大豬,因為莊家在股價低迷時買進的大量股票,已經付出了很多資金和其他成本,如果不等價格上升就撤退,最終的虧損會非常大,但是散戶的虧損就很小了,基於賺錢的目的,大豬,也就是股市中的莊家一定會堅持到底,而且會盡量抬高價格,以求股票增值。這時作為散戶,就會追加資金,讓“大豬”盡力抬高股價,最終實現自己的利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