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生存細節——職場的奧秘(1)(3 / 3)

在“馬太效應”中領先者已經取得過一定的成功,並能夠把成功的經驗累積起來,形成優勢。優勢積累的越多,就會有更多的機會取得更大的成功和進步。這就是強者更強。相對於弱者,如果弱者想要超越強者,必須要付出比強者以往幾倍的努力;一旦弱者成功了,變成了強者,他也就擁有了和強者一樣的優勢。

我們先看一下房地產中的“馬太效應”

從近幾年房地產市場發展看,“地價越拍越高,房子越漲越搶,越搶越漲,貧富分化加劇”。?馬太效應正逐步形成,由於地價的越來越高,加之一些小型開發商投放的廣告宣傳費用大,可結局卻是“顆粒無收”,用他們的話說“播下的是龍種,收獲的是跳蚤”。於是在房產業內刮起了“並購狂風”。這場風暴使得“有錢的越來越有錢,沒有錢的越來越沒錢”。一些開發商的規模隨著並購而逐漸擴大。某開發商曾以2300萬元/畝的價格購買了河北廊坊市區一塊土地,價格之高在房產界實屬少有。可以想象的是這家開發商規模之大了,高地價必然會帶來高房價,房價高開發商的收益就會越高,如此類推,房產商的生意也是越來越大,那麼他會有更多的優勢去開發新的地產。所以我們稱為他們是強者中的強者。

我們再來看一下互聯網中的“馬太效應”。

在網絡經濟領域,QQ的用戶數越來越多並在將來仍會越來越多、百度、google、搜狐、雅虎……這些都是網絡時代的強者,強者往往會積累優勢,為能夠取得更大的成功和進步而努力奮鬥。所以越是有錢的公司越能掙錢,越掙錢的公司就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由此看來,強者總是在不停地進步。

從上麵的例子可以看出,馬太效應在各行各業中的重要作用,無論你是企業的領導,還是企業的員工,如果你想成為強者,通過努力,取得成功,那麼你就是馬太效應的受益者;如果你沒有努力,可能你就是馬太福音中那個越來越窮的仆人。所以,當馬太效應出現時,我們不要埋怨上帝的不公,我們應該想的是,我們是否曾和那些強者一樣付出努力了呢?如果還沒有,那麼從現在開始,就要努力了,相信付出總會有回報,相信你自己就是馬太福音裏的那位富人!

經濟學家

羅伯特·默頓(Robert Merton)

羅伯特·默頓1944年出生美國紐約曾就讀於哥倫比亞大學、加州理工學院。並獲得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博士學,是哈佛大學的資深教授,1997年度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他在期權定價理論方麵作出了傑出貢獻,這是經濟學界對期權定價理論巨大意義的充分肯定。期權定價理論成果與金融市場的實際操作有非常緊密的聯係,被直接應用於金融交易實踐並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推動了全球衍生金融市場的迅猛發展。

好羊離不開狼——鯰魚效應

鯰魚和沙丁魚之間的對抗就是強者與弱者的對抗,弱者如果稍不注意就有可能成為強者口中的美味。弱者想要生存,就要學會適應社會。

社會是很現實的。“弱肉強食,適者生存”可以說是體現的淋漓盡致。此說法最早應該是清末民初啟蒙思想家嚴複翻譯的英國博物學家和社會達爾文主義者郝胥黎的《進化論與倫理學》裏出現的。隨著自然科學的和人類認識的發展,人們認識到這種說法是自然界形成食物鏈的條件。

澳大利亞某牧場因為狼群經常出沒,所以牧民的羊會受到狼的攻擊而喪命。牧民於是求助政府和軍隊將狼群趕盡殺絕。狼沒有了,羊的數量大增,牧民們非常高興,認為預期好日子到來了。可是,若幹年以後,卻發現羊的繁殖能力大大下降,羊的數量銳減且體弱多病,羊毛的質量也大不如從前。牧民這才明白,失去了天敵,羊就沒有了太大的生存壓力,因此再也不用像從前那樣為了逃命而拚命逃跑。可是,也正是因為如此,其生存和繁殖基因逐漸退化了。於是,牧民又請求政府再引進野狼,狼回到草原,羊的數量又開始增加。原來狼吃掉的幾乎全是羊們中的老弱病殘分子。這樣的優勝劣汰,給羊帶來一種緊張的意識,羊群中的競爭也日益激烈起來。從經濟學角度來看,狼發揮了“鯰魚效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