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是企業家精神的靈魂,這是雄彼特所提出的。創新精神的消亡是一個企業最大的隱患,因此,每位企業家都必須使創新精神成為自己的本能。一個成熟的創新型企業家總是能夠發現隱藏在眾人背後、令人難以發現的機會;總是能夠運用一些一般人無法運用的資源;也總是能夠想到一般人所無法想像的辦法。但這不是“天才頭腦的閃爍”,而是他們艱苦努力工作的結果。不斷的探索、研究,把腦中所有的創想都聚集在工作中是他們的宗旨,從產品創新到技術創新,到市場創新再到組織形式創新,無一不是他們艱苦努力的結果。所以,具有創新精神的企業家更像一名充滿激情的藝術家,總是能不斷的在畫卷上揮灑自己的靈感。
實行一種新的管理模式;
采用一種新的生產方法;
開辟一個新的市場……
合作是企業家精神的精華,這是諾斯在新製度經濟學裏提出的。真正的企業家其實是擅長合作的,他們往往在重大決策中實行集體行為,讓企業中的所有員工參與到其中來。而且還將這種合作精神擴展到每個員工身上。就像西門子公司,“員工為企業內部的企業家”是其一直秉承的理念。在這裏,經理人充當了教練的角色,引導員工合作辦事,幫助他們製定合理的目標,同時給予足夠的技能施展空間,開發他們的潛力。西門子公司也因此不斷的成長、壯大。企業家是沒有必要成為一個獨斷的決策者的,而是應該成為像“蜘蛛俠”一樣具有超強的“結網”意識和能力,網聚所有的資源、團結一切的力量。
與自己的員工合作;
與自己的同伴合作;
與自己的對手合作……
敬業是企業家精神的動力。“這種需要人們不停地工作的事業,成為他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事實上,這是唯一可能的動機。但與此同時,從個人幸福的觀點來看,它表述了這類生活是如此的不合理:在生活中,一個人為了他的事業才生存,而不是為了他的生存才經營事業。”
——摘自馬克斯·韋伯《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
對自己事業的忠誠和責任,才是企業家登往頂峰的不竭動力。於是自己的事業不再用於養家糊口,不再用於享受生活,不再用於追求利潤。隻有兢兢業業才是自己事業中的目標。
忠於自己為事業而生的生命;
忠於自己的事業;
忠於自己的事業一輩子……
企業家的成敗往往決定著企業成敗。而企業家精神也在不斷感染著自身的核心團隊,不斷使自己的企業壯大。各位是否有這樣的企業家精神呢?
經濟學家
哈裏·馬科維茨(Harry Markowitz)
哈裏·馬科維茨1927年生於美國伊諾斯州的芝加哥。1947年,他從芝加哥大學經濟係畢業,獲得學士學位。現任紐約市立大學巴魯克學院教授。馬科維茨還被選為耶魯大學考爾斯(Cowels)經濟研究基金會員,美國社會科學研究會員,美國經濟計量學會會員,管理科學研究所董事長,美國金融學會主席等。主要著作有:《資產選擇:投資的有效分散化》、《Sim:一種模擬程序設計語言》、《過程分析研究廣義經濟性質的生產能力》、《第二代Sim程序設計語言》、《逆偏差》、《資產選擇與資本市場中的均值——方差分析》等。1990年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職場中的“金飯碗”——不可替代性
要想在職業生涯有所建樹,要想成為公司的頂梁柱,需要的就是不斷的提升自己的職業水平,打造自己的不可替代性。成為一名真正的強者。
文藝複興時期,畫家米開朗琪羅在一次修建大理石碑時,同他的讚助人教皇朱裏十二世發生激烈的爭吵,米開朗琪羅感到非常憤怒,甚至揚言要離開羅馬。當時所有人都認為朱裏十二世會怪罪他,但出乎意料的是,教皇不但沒有責罰他,反而極力挽留他。這是因為教皇知道米開朗琪羅一定可以找到新的讚助人,但他永遠無法找到另一個米開朗琪羅。米開朗琪羅卓越的藝術才華讓他具備了不可替代性,因此他的地位才能堅不可摧,連讓教皇都讓他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