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無形的手——你看不見的市場信號(3)(2 / 3)

由此可見,消費者剩餘被廣泛的作為一種分析工具來應用,是衡量消費者福利的重要指標,是市場經濟的本質。由於社會經濟行為主體分為生產者和消費者兩類,而消費者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的地位是由現代社會分工體係引發並決定的,所以消費者權益是現代市場經濟體製的內在要求和必然產物。經濟學家豪斯曼認為,社會利益主要由消費者利益決定。從經濟學意義上來說,保護消費者權益就集中體現在增加消費者剩餘方麵。隻有滿足廣大消費者的需要,增進他們的經濟福利,才是市場經濟的根本要求。歐盟《羅馬條約》中假定消費者是條約所要實現的經濟目標的最終受益者,說明市場經濟的本質是消費者主權的經濟。這是因為:市場經濟是等價交換、平等競爭的經濟;市場經濟是消費需求導向型經濟;市場經濟是人們的物質文化需要不斷得到滿足的經濟。因此,在市場經濟中,消費者是產品消費的主體,而要想獲得利潤就必需滿足消費者的質量需求和價格需求,而消費者剩餘是一個關鍵。知道了這一點,很多商家自然會下一番功夫,盡量用消費者剩餘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從而讓自己獲得更多的利潤。

經濟學家

喬治·斯蒂格勒(GEORGE J.STIGLER)

斯蒂格勒出生在美國西雅圖市,斯蒂格勒先後得到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商學院企業管理學學士(1931年)、西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碩士(1932年)跟芝加哥大學的博士學位。1938年至1946年任教於明尼蘇達大學,當中於1941年升為正教授。 1958年芝加哥大學被聘為正教授。1977年在斯蒂格勒的指導下創立了“芝加哥大學經濟與國家研究中心”並出任該所主任。主要著作有《價格理論》、《訊息經濟學》、《知識份子與市場》、《經濟學史論文集》《人民與國家:管製經濟學論文集》、《經濟學布道家》、《史蒂格勒自傳:一個不接受管製的經濟學家》。

免費體驗——消費引導

市場競爭的方式五花八門,層出不窮。讓消費者親身感受是商家成功推銷產品的關鍵,是引導消費者銷售的一個很好的方法,因為隻有消費者真實的體會到了產品給他帶來的好處,才會投來肯定、信任的目光,才會購買產品。

經過一家附近剛開張了的麵館的時候,朋友指指上麵寫著“雜糧養生館”四個大字的招牌,笑著說這不是以前某某飯館嘛,以前這一帶的飯館生意屬它最差,環境倒其次,連最起碼的口味都達不到客人的要求,不是鹹了就是淡了。最要命的是服務質量非常差,假如你要一個湯,那麼服務員會兩個手指夾在菜湯裏,然後給你端上來。如果要是你因為對此不滿而說幾句,服務員就會反過來回你十幾句。試想,這樣的飯館怎麼能夠生意興隆呢?

正在我們談論的時候,一個身材高大,稍微發胖的一個中年男子手裏拿者一張代金券很恭敬的遞給我們,還一邊笑嘻嘻的給我們介紹裏麵的菜譜,菜樣的風味和做法,以及裏麵的環境設施。末了,還再次強調他們的菜係在北京其他任何地方都吃不到的,說的天花亂墜,還一邊誘導性的把我我們往裏麵拉,說什麼吃的不好不要錢,不吃白不吃,就這樣我們跟了進去,剛進去旁邊就迎來了兩位服務小姐,“先生,為了您的健康,請先跟我去洗手。”接下來上的菜係做的十分精細美觀,最重要的是味道十分可口,一頓飯吃下來,感覺不是在吃飯,簡直就在享受。從那以後,隻要是外出吃飯,定會呼朋喚友結伴去這家飯館,給他帶來了不少客人。而且,這家飯店的生意也越做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