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無形的手——你看不見的市場信號(3)(3 / 3)

相信類似的情況大家也不少見,大街小巷,隻要你經過一些繁華地帶,就常常會被一些人拉進去,涉及的範圍非常廣,譬如美容美發,教育培訓,可口飲料,甚至還時常發生在買菜買水果的市場。免費試吃、試用的現象像一支支裸露的樹葉,哪裏有陽光就往哪裏努力的生長。

對於中小食品企業而言,新產品還未開拓市場時,由於自身牌子不亮而麵臨一係列難題。眼下,除了免費試吃成本低、能夠帶給顧客最直觀的味覺體驗,這種免費的試吃試飲意義在於運用和現有客戶與潛在顧客的信息溝通,吸引並抓住消費者的心理,進而刺激其購買需求,進而達到擴大銷售額增加盈利的目的。這種銷售方式用經濟學的理論講,就是商家以盈利為目的,利用對消費者消費過程加以引導。

有人會問,這些商家給我們提供免費的服務,難道就不怕虧本麼?但是,大家可能忽略了“消費引導”這個概念,實際上,商家通過對消費者的消費引導而采取“先死而後生”的戰略。商家抓住了人們“貪小便宜”的心理,用“免費”或者“打折”等優惠策略吸引消費者的眼球,引導其購買產品。再加之上好的服務,來加深消費者對產品的印象,使消費者的目光完全凝聚在自己的商品上,那還怕以後沒人去光顧?還怕店麵不會火?還怕不能狠狠的賺一筆嗎?

可見,讓消費者親身感受是商家成功推銷產品的關鍵,是引導消費者銷售的一個很好的方法,因為隻有消費者真實的體會到了產品給他帶來的好處,才會投來肯定、信任的目光,才會購買產品。而“免費”這塊大招牌最終是引導了我們消費者前去赴會……

經濟學家

詹姆士·托賓(James Tobin)

詹姆士·托賓1918年出生於美國伊利諾斯州的香檳。1935年,托賓進入哈佛大學學習,四年後獲經濟學學士學位,1940年又獲得碩士學位,在哈佛的六年期間,托賓受到了約瑟夫·熊彼特、愛德華·張伯倫、華西裏·裏昂惕夫等著名經濟學家的指導。1947年,他以一篇關於消費函數的理論和統計的論文獲得博士學位。主要著作有:《經濟學論文集,宏觀經濟學》、《新經濟學的過去十年》、《增長過時了嗎》、《十年來的新經濟學》、《經濟學論文集:消費和經濟計量學》、《經濟學論文集》:理論和政策》。

超市的酸奶買二送一——捆綁銷售

捆綁銷售成為市場經濟的最火熱的方式,樓房與車位捆綁銷售;機票與飯店捆綁銷售;手機與電話卡捆綁銷售……就連超市裏的酸奶都要捆綁銷售,捆綁銷售被商家們發揮的淋漓盡致。那麼這種捆綁銷售的方式對於消費者來說是真正的優惠嗎?

當走在各大超市裏,你是否也像其他人趨之若鶩般的擠進標榜物美價廉的瘋狂打折購物熱潮中呢?答案在大多數人麵前是肯定的,這是人類“趨利弊害”的一種天性,一種本能。比如,超市裏以前的酸奶2元一包,現在是4元3包,這就相當於降價出售,這樣撿都撿不來的便宜當然會引起人們的“瘋狂舉動”了。

那麼這時你會心生疑惑,瘋狂打折不是會導致商家產品利潤下降或者賠錢嗎?他們為什麼采取這種讓人不可思議的銷售方式呢?先來看一個例子:

W製藥公司以生產普藥為主,目前上市的產品有很多種,但各個品種的市場份額都不理想,僅有幾種產品銷售較好。市場份額不大的主要原因是產品價格普遍較高,產品進入市場較晚,品牌基礎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