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
列奧尼德·康托羅為奇(LEONID VITALIYEVICH KANTOROV)
列奧尼德·康托羅為奇1912出生於俄國比得堡。曾獲列寧格勒大學博士學位。在1939年創立了享譽全球的線形規劃要點,對資源最優分配理論做出了貢獻,從而獲得197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小村莊變“矽穀”——自主創新
自主創新是中國經濟學的立學之本,也是企業文化的精髓。中關村靠自主創新成為中國的“矽穀”。自主創新彰顯商戰中的王者風範。
中關村被稱為中國的“矽穀”。走在中關村的大街上,能夠很明顯地感受到了自主創新的濃厚氛圍。大企業在創新,小的企業也在創新,具有年輕團隊激情洋溢的創新,也有成熟企業的理性、沉穩的創新。有了自主創新的勇氣和智慧,也就有了勃勃生機和強大的競爭力。
中國“矽穀”——中關村,這裏聚集著包括信息產業在內的眾多高新技術企業,是我國目前規模最大的高科技園區。20多年前,中關村還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村”,有田、有菜、有小路。從當年的“村”變成電子一條街再變成今天的一區七園,在中關村的發展曆程中,自主創新是不可或缺的關鍵詞。讓我們來看一看中關村的創新成果:2005年,中關村科技園高新技術企業達17000家,實現銷售收入超過4800億元,五年內年均增長達到20%以上;“九五”至“十五”的10年間,中關村科技園的企業累計申請專利15430件,其中發明專利占50%以上;中關村科技園的企業每年研發投入超過100億元,在軟件、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新材料、環保、新能源等國家戰略領域保持著領先地位。
漢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關村眾多企業中其中的一家技術創新型企業,其掌握的手寫識別、攝像識別等技術處於世界前列。成功推出“增值稅發票防偽認證係統”、“銀行儲蓄身份識別應用係統”、“車牌號碼識別係統”、“車型分類管理係統”、“指紋考勤係統”、“指紋門禁係統”、“OA網絡辦公係統”等多項新型產品,漢王公司在自主創新方麵也走過一段彎路,最初漢王公司采用“撒大網捕小魚”的方式,盲目投入多項研發,最終使得研發的成功率僅有5%,這樣的後果使得漢王一度陷入財政危機。覺醒後的漢王認識到創新型企業要有科學的創新戰略,於是漢王將公司人力、物力集中使用在最具發展前景的項目上,使創新成功率從原先的5%一下提高50%。
通過自主創新,如今漢王公司擁有世界領先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手寫漢字識別和OCR兩大核心技術,並不斷拓展模式識別應用的廣度和深度,以致力於提高人們在互聯網時代的生活和工作的品質。
在中關村自主創新的故事中還有:疫苗研發企業——北京科興生物製品有限公司,該企業從成立之初就推出了我國第一支甲肝滅活疫苗,填補了國內空白。北京科興的創新機製,使得北京科興在最短時間內研發出全球第一支SARS滅活疫苗,還有人用禽流感疫苗。自主創新使得北京科興為全世界所熟知,成為行業內的龍頭企業。
一個個企業的自主創新,使中關村科技園形成了以集成電路,計算機網絡、通信等為代表的重點產業集群。什麼是創新呢?美國經濟學家熊彼特在1912年出版的《經濟發展理論》一書中給創新定下的新概念是“生產要素的重新組合”。可以分為五種形式即:引進一個新產品,開辟一個新市場,找到一種新原料,發明一種新的生產工藝流程,采用一種新的企業組織形式。而且熊彼特認為,創新是社會經濟進步的動力,創新不等於發明,是把已有發明運用於實際。
因此,創新就是指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主體的企業創新者的一種創造性的市場開發活動。創造性是市場創新活動的本質特征。創新的主要目標是開辟新市場。而且開辟新市場的途徑也有多種,比如重新界定產業的目標顧客群,發掘互補性產品或服務的需求等等。
有一家銷售木梳的大公司由於效益相當不錯,為擴大經營規模,決定高薪招聘部門經理。廣告一打出來,報名者蜂擁而至。
麵對眾多應聘者,負責招聘的工作人員說:“相馬不如賽馬,為了能選拔出高素質的人才,我們出一道實踐性的試題:就是想辦法把木梳盡量多的賣給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