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大多數應聘者感到荒謬,甚至非常憤怒,於是紛紛拂袖而去,最後隻剩下三個應聘者。負責人交待:“以10日為限,以銷售最多者為部門經理。”
轉眼之間10日期限已到。
負責人問第一個應聘者:“賣出多少把?”答:“1把。”負責人略顯不滿。接著問第二個應聘者:“賣出多少把?”答:“10把。”負責人臉上有了幾分悅色。最後問第三個應品者:“賣出多少把?”答:“1000把。”這次負責人簡直驚呆了,忙問:“怎麼賣的?”第三個應聘者開始講述他的銷售過程:“我來到一個頗具盛名且香火極旺的深山寺廟,看到朝聖者、施主絡繹不絕。就對住持說:“凡來進香參觀者,多有一顆虔誠之心,寺廟應有所回贈,以做紀念,保佑其平安吉祥,鼓勵其多做善事為妙。如今我有一批木梳,而且您的書法過人,如果刻上‘積善梳’三個字,以做贈品,得到“積善梳”的施主與香客肯定會很高興,進而一傳十、十傳百,朝聖不斷增多,香火就會更旺。住持聽後大喜,立即買下1000把木梳。
自主創新——企業文化的精髓,是企業長盛不衰的法寶。 國內人士曾說過:“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 諸多企業之所以生存至今,原因就在於其自主創新長盛不衰,他們把自主創新作為企業文化,然後像基因一樣置入到企業的細胞當中。
經濟學家
庫普曼斯(TJALLING C.KOOPMANS)
庫普曼斯1910年生於荷蘭,在中學時代,他就立誌成為科學家,決心為造福人類做出貢獻。1933年,庫普曼斯以優異成績畢業於烏德勒支大學的數理係。次年,庫普曼寫出了關於量子力學的論文,獲得了碩土學位。庫普曼斯於 1938年至1940年擔任日內瓦國際聯盟財政秘書,在普林斯頓大學研究會研究經濟並兼任紐約大學商學院特邀教師。1946年,他任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副教授,1948年升為教授並兼任柯爾斯委員會主任。1955年,他到耶魯大學任教,此後又受聘於哈佛大學。 著作有《動態經濟模型的統計推斷》。
城裏人“租地”種菜 農業“嫁接”旅遊—— 旅遊乘數效應
沐浴在午後的陽光中,品著美味的下午茶,聊聊去哪裏旅遊最好呢?真想過一種真正的田園式生活,一家人生活在一起,吃著自己親手種的菜,分享一天的快樂,尋找原始的浪漫。
經濟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無賴打破了商店的一塊玻璃後逃之夭夭,店主自認倒黴隻好自己花錢裝玻璃,由於商店老板投入的錢可以引起下麵一係列的投資變化:玻璃店老板得到這筆收入以後,將其中一部分用於買衣服,於是服裝店老板又得到一筆收入,並用其中一部分用於買食物,食品店老板就得到了一筆收入,然後再花出去……如此傳遞下去,盡管這種傳遞的效應會變得越來越小,但最終所有的效應彙集起來,經濟就得到了一個加倍的增量。這就是著名經濟學家凱恩斯在《通論》一書中提出的乘數效應。
可以看見一筆初始的資金投入就會產生一係列連鎖反應,最終推動了社會經濟的繁榮。不用感到奇怪,生活中類似的現象比比皆是,如在NBA或者足球俱樂部的各種賽事中,運動員、教練員、裁判員、工作人員,都會從足球比賽中獲得收益,然後這些人把掙了錢再花出去的這一過程使得足球經濟的這個雪球就會越滾越大。還有很多的例子,今天我們來說一說日常的旅遊中會什麼樣的乘數效應。
近年來,旅遊業全麵升溫。諸如我國進一步推動了生態旅遊、文化旅遊、鄉村旅遊、工業旅遊、紅色旅遊、濱海旅遊、溫泉旅遊、冰雪旅遊、森林旅遊、科技旅遊、健康旅遊……一係列各種形式的旅遊。據報導去年我國旅遊業總收入達1.09萬億元,首次突破1萬億元。真是可喜可賀,旅遊業推動了中國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一些人為如何發展旅遊業費盡心思,在成都郊區,有一片著名的“江家菜地”。之所以說“著名”,是因為這片菜地引來了城裏人的“包租”競標。最終以1分(1畝=10分)菜地1年租金800元的價格成交。城裏人為什麼要租菜地?派啥用場?當然是種菜!城裏人租下菜地後,用業餘時間到自己的菜地上勞動,並享用自己的勞動成果。這一新興的農業旅遊項目使得城裏人體驗到了回歸自然的快樂,也為“江家菜地”的菜農帶來一筆不小的收入。當地的菜農每分地的年淨收入一下子就達到600元。新興的農業旅遊如此火爆,嚐到甜頭的菜農們決定建造一個“江家菜地”農業遊景區,於是上百戶農民的房屋一律改成川西民居,菜地裏全部鋪成青石板路,而“江家菜地”的菜農們如今也變成了“種菜顧問”,級別明顯不同以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