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素質提升,終成大器(6)(1 / 2)

——超越常人的遠見

站得高,看得遠;看得遠,才能成就大事業。大凡領導,都需要有超凡的眼光,發現常人不能看到的方向和創新,才能占領事業的製高點,獲得成功的先機。

台灣企業家王永慶是一個富有遠見的企業家。上世紀初,台灣由於沒有多餘的食物,民眾出售的鵝都很瘦;但王永慶發現這些鵝有很多優點,那就是特別能吃,生命力強,耐受能力強;因此,他大量買進很多瘦鵝,又購來大批蔬菜飼料,這些鵝很快長大,收益頗豐。他還因此而創造了著名的“瘦鵝理論”。

這個理論包含了超越常人的遠見,很多時候一個團隊也好,單個人的發展也罷,可能遇到暫時的困難和逆境,甚至出現讓人喪失信心的挫折;有時候遇到順境,成功一個接著一個,發展勢頭非常良好;但是,如果隻看重眼前利益,悲觀失望或者盲目樂觀,都會給發展帶來嚴重損失。在王永慶看來,艱苦的環境和暫時的挫折都不值得擔憂,對鍛煉企業的堅韌性來說或許是一件好事也說不定。

在投資方麵,王永慶更具備超常的思維和眼光。50年代初,塑料成為台灣急需發展的幾大行業之一,但台灣化工行業的企業家出國考察得出結論,台灣的塑料工業無論如何也超不過日本企業,絕對沒有發展前途。王永慶卻表示願意投資塑料業!消息一出,王永慶的朋友、親戚、下屬,包括台灣知名的化學專家都紛紛勸誡或指責王永慶,認為他投資塑料行業肯定要失敗。

王永慶頂住壓力,堅持自己的決策。1954年,他與朋友合作以50萬美元的資金創辦了台灣島上第一家塑料公司。建成投產後,果然遭遇到銷售的困境。首批產品100噸,在台灣隻銷出了20噸。在這種情況下,理應減少生產。但王永慶卻不但沒有減少產量,反而下令擴大生產!他的這一決定,將那些合夥的朋友都嚇得隻好撤資。在這種情況下,王永慶居然變賣了自己的全部財產,買下了公司的全部產權,台塑公司變成了他的獨家產業。

為降低產品價格,王永慶建立了自己的塑料產品加工廠——南亞塑料工廠,直接將一部分塑料原料生產出成品供應市場。兩個廠的產品都打開銷路,他很快成為塑料大王。

王永慶成功後,人們紛紛佩服他的運氣和超人的遠見。但隻有王永慶自己清楚,所謂的遠見不過是建立在詳細的調查研究基礎之上的。沒有第一手的數據和親身實踐,所有的預測都是捕風捉影,都是無準備之仗,注定要失敗的。

在塑料投資之前,王永慶已經做了周密的調查和認真的分析;雖然他不懂化工,但他聘請了塑料方麵的專家幫助他研究,還虛心向很多有名的實業家請教,並對市場情況做了深入細致的調查,還私下東渡日本考察塑料企業。況且他掌握了一個重要的信息:台灣的燒堿工業非常發達,每年產生大量的氯氣,其中有70%可供回收製造PVC塑料粉。在台灣從事塑料產業,不用像日本企業一樣擔心原材料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