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之,彥自被你救起,已在這裏居住半旬有餘,叨嘮多日,令平之費心了,彥如今身無錢財,無償報答,待到日後必定重償。”
“趙兄可是要走?”李安聽聞趙彥要離開連忙勸道:“可曾是賤妻照顧不周,惱怒了趙兄。”
“嫂夫人照顧周全,不曾怠慢彥,隻是叨嘮平之多日,彥過意不去。”趙彥心有愧疚。
“哪裏話,趙兄何必如此,你身無錢財,又無去處…”
趙彥打斷李安的話:“平之勿憂,我已有定策。”李安見趙彥心意已決,直道:“罷了罷了,既然趙兄已有定策,平之就不再挽留。”轉過身又對他妻子說道“你去取些錢財來。”“是夫君。”女子緩緩走進屋內。不大一會兒持錢而出,李安拉著趙彥的手,把錢財塞到趙彥懷裏:“趙兄,這百十文錢你就收下,在路上也好有個照應不是。”趙彥本身就缺錢,沒有拒絕,接過錢財,看著李安夫妻倆對自己如此之好,眼眶濕潤,朝他二人行了一個大禮,“吾若有出人頭地之時,必來報答平之今日之恩。”說完緩緩離去。趙彥沿官道而行約至一個時辰,時至午時,驕陽如火,趙彥口幹舌燥,突見前方拐角處有一涼亭,趙彥正愁沒有地方歇腳庇蔭,匆忙趕去。入得亭前,才發現亭旁停靠著一輛馬車,亭內有一男孩捧書而觀,四周圍坐著仆人。趙彥好奇,悄悄走進,發現那男孩竟是在受學。
“古語有雲:‘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這是聖人提醒我們學習之時要勤於思考,不可走馬觀花。“
“公子,我等皆是卑賤之人,哪裏思考的了那麼多,顧得上溫飽就行。”。
不待那些仆人口中的公子回話,趙彥便已搶先說道:“人乃萬事之根本,豈有貴賤之分?況易溫飽,難銘德,不可隻為溫飽而不讀書。”那男孩聽聞此話,輕咦了一下,隨即站起,望向眼前這個短發粗鄙的奇怪男子,:“公子所言甚妙。”趙彥看那孩童相貌堂堂,舉止有禮,舉手投足之間文人墨客的氣質便淋漓盡致的散發出來,趙彥肯定這是一位有才之人,頓時打起精神:“粗鄙之見,不得入耳。”
“公子謙虛了,君所言事事耳。”隨即又雙手交叉胸前,(古代禮節)詢問道:“在下幽州右北平郡無終人氏,田姓、名疇,不知閣下哪裏高就?”田疇?趙彥看向麵前這個十來歲的小孩,先是驚訝,然後詫異,最後震驚,田疇,居然是田疇,這可是曆史名士呀,曾獻計與曹操大破烏恒,曹操曾稱他:‘文雅優備,忠武又著,和於撫下,慎於事上,量時度理,進退合義。’沒想到讓自己遇見了,幸運幸運,自己一定要給他個好印象。趙彥暗暗想到。“幸會幸會,在下益州漢中郡上庸人,姓趙名彥,尚無表字,因河內幹旱,賊寇流竄,逃難至此,哪來高就之事。”“趙兄可有去處。”趙彥哀歎一聲,情不自已的說道:“窘迫之極也,無下榻之處。”田疇聽聞,連忙說道:“趙兄,今日聞兄所言,疇不得自己,疇前有一屋舍,若兄不嫌棄,一同前往,疇願盡地主之誼。”趙彥正好沒有去處,聽聞田疇所言,也不推辭,行禮說道:“疇君好意,彥卻之不恭了。”“哈哈哈,趙兄能來寒舍,可謂蓬蓽生輝。”隨即二人上了馬車,向無終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