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17世紀西方哲學概念(1 / 3)

四、17世紀西方哲學概念

17世紀是西方哲學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而且一些宅史大家,都將西方近代哲學史的真正源頭,界定在17世紀。他們或者認為,弗蘭西斯 培根才是近代西方哲學史的第一位代或者認為笛卡爾是西方近代哲學的真正始祖。

17世紀的西方哲學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為他和15、16世紀的西方哲學比較起來,有自己的鮮明特征。這些特征包括:

1,西方近代思想史上哲學家集群出現的世紀

現代社會學有這樣一種觀點:一個專業的興盛與否,其基本標誌是看這個專業有沒有人才集群出現的現象。很顯然,這是一個富於說服力的標準。人才集群出現,證明其事業的興旺發達,也證明該領域達到或正在達到全盛時期。世界上不論那個地區或民族,人才集群出現的情況都是不可多得的,或者說十分罕見的,古希臘羅馬時代,是西方哲學家呈集群狀況或成團崛起的時期;中國的春秋戰國時代,也是這樣一個時期。這種情況,在他們之後的1000多年時間,無論東方還是西方,都很少再現了。但是西方的17世紀卻再度輝煌,重現了這種哲學家集群出現或成團崛起的情況。一個世紀對於一個人來講,確實是太長了些,畢竟百歲老人,於今為罕。但相對於整個人類而言,100年不過白駒過隙,瞬間而已。所謂百年易過,如花如夢。但17世紀這100年,西方哲學家成批出現,其中一直影響到今天的哲學大家,就有七八位之多。人類固然有幾千年文明史,但能夠稱為哲學大家的能有幾人,能產生數百年曆史影響的又有幾位。人類——以不同民族的各自曆史計算,——有時一連好幾個世紀連一個這樣的人物都不曾出現過。而僅僅一個17世紀,這樣的大思想家就有七八個之多,這等光榮,堪稱奇跡。若不是在這個世紀中還有其他一些同樣影響巨大的人物和同樣影響巨大的事件,17世紀,簡直就可以稱之為哲學世紀。盡管如此,人們仍然將17世紀毫不猶豫地命名為理性時代。

2,西方近代哲學卓然獨立的世紀

.我在前麵說過,15、16世紀的人文主義思想家,他們雖然對人類思想進程產生過巨人般影響,但就他們每個人的思想或成就的具體構成而言,他們卻並不以哲學取勝,那是一個巨人哲學的時代,而不是一個哲學巨人的時代,以致羅素要批評那個時代是哲學的不毛之地。當時最有影響的人物中.馬丁 路德以宗教改革著稱,馬基雅維利以政論政見著稱,托馬斯 莫爾以烏托邦思想著稱,哥白尼、伽裏略以自然科學成就著稱,布魯諾以傳播哥白尼學說著稱,蒙田以人文主義散文隨筆著稱,埃拉斯謨以文學名作《愚神頌》著稱,達 芬奇以多才多藝特別是他的繪畫成就著稱。可以說,這是一個沒有狹義哲學的哲學家時代。

到了17世紀,瓜熟蒂落,風雲變化。17世紀的大哲學家中,固然有在科學方麵卓有成就的大科學家、大數學家,比如笛卡爾對解析幾何的貢獻,萊布尼茨對微積分的貢獻,都可以和人類曆史上超一流的大科學家相提並論。但是他們與自己前輩不同的表現是,他們盡管科學成就巨大,並不影響他們在哲學方麵作出同樣巨大的曆史性貢獻。他們既是大數學家,又是大哲學家。如果用一句簡捷明了的語言比較這兩個時代思想家的特點或許應該這樣說:

15、16世紀的哲學特征是——巨人們在思想;

17世紀的哲學特征是——哲學界有巨人。

17世紀的思想英華真正開始以一代哲學偉人的麵目登上曆史舞台。

順便說,這些哲學人物的主要創作時代幾乎齊刷刷都處在17世紀這個曆史時間之內。他們最早登台的人物培根,生於1561年,死於1626年,但他的主要創作時間,不在16世紀,而在17世紀。緊隨其後的霍布斯生於1588年,去世於1679年,幾乎完全是17世紀的思想人物了。該世紀最後一位代表人物洛克,則生於1632年,去世於1704年,雖然他的影響在18世紀才最充分地表現出來,而就其本人的生命曆程來看,他依然是個不折不扣的17世紀的哲學天才。

所以,到17世紀,雖然文藝複興運動已經經曆了近300年曆史,而西方近代哲學,則直到培根、笛卡爾,才算露出廬山真麵目。

3,科技,革命,哲學高潮迭起的世紀

17世紀之前的人文主義思想時期,不但沒有狹義上的思想家,而且也可以說沒有狹義上的哲學著作,尤其沒有真正的哲學巨作。哥白尼和路德是15、16世紀影響最大的人物,但他們並沒有哲學著作問世。其他如馬基雅維利,莫爾、康帕內拉莫不如是,蒙田以隨筆見長,於脆不寫理論著作。唯庫薩的尼古拉和布魯諾最富思考與論辯精神,但二人皆為教會中人,所言所辯固有新說,不脫舊彀,其書在神學與哲學或科學與神學之間。17世紀不同了。17世紀的思想家,從培根、笛卡爾,到霍布斯、斯賓諾莎,以至生命結束於世紀之交的洛克,幾乎個個都有哲學著作,絕大多數都有以哲學為本色的重要曆史文獻。即使帕斯卡固以傑出的大數學家享名於世,同樣寫出《思想錄》這樣出色的作品。以這作品比之於15、16世紀的諸位思想人物的大作,堪稱佼佼者也。但與他17世紀的同仁相反,還是低了一個檔次。

自然17世紀也有一些影響同樣巨大甚至更其巨大的科學巨匠。但是17世紀已不再是科學家或綜合性思想人物獨占鼇頭的世紀了。哲學家們正如科學家們所取得的巨大成果一樣,也寫出了同樣不愧於這個時代的哲學著作。

然而,17世紀哲學又是與15、16世紀的思想進程不能截然分開的,按西方著名哲學史家文德爾班的劃分方法,這幾個世紀就其發展階段看,原本屬於同一個時代,即文藝複興時代。他認為:“文藝複興時期的哲學史主要是從希臘哲學的人文主義的複興開始逐漸形成自然科學世界觀的過程史。據此,文藝複興時代哲學史恰如其份地分為兩個時期:人文主義時期和自然科學時期。我們也許可以把1600年作為兩者之間的界線。這兩個時期的第一個時期用真正的希臘思想傳統取代了中世紀的傳統,這兩個世紀對於文化史和文學活動有極其濃厚的興趣,但從哲學觀點看,這兩個世紀僅僅表現出早期思想的傳遞,為新的時期開辟道路。第二時期包括逐步取得獨立的近代自然科學研究的初期,並包括隨之而來的17世紀的偉大的形而上學體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