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知識和業務關係能力是所有行業和做生意的進入障礙,在營銷學中,有一個重要的概念就是進入障礙,這是指進入一個行業必須達到的前提條件。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這裏所說的專業技能(金剛鑽)就是幹瓷器活的進入障礙。在一般的創業和經營中,一般的進入障礙有兩個:一是資金;二是專業知識。一般的商店和企業雖然解決資金問題很困難,但除此之外的另一個問題就隻剩下特定行業的專業知識與業務能力。如果你對自己的生意和行業沒有一定的專業知識,成功的可能性就會降低很多,當然,如果你很會管理行業人才,那也是你的優勢。
畢竟,核心的專業知識才是賺錢的原因,在特定的生意中,都有特定的專業知識。兩家相鄰的店麵,經營同樣的服裝生意,所有的經營措施也類似,但是一家賺錢,一家賠錢。原因在於兩家老板的進貨眼光有差異,賺錢的老板進的貨通常銷路很好,受到消費者歡迎;賠錢的老板進的貨銷量平平。因此,開服裝店的專業知識就是進貨的眼光,包括個人品位、流行的資訊、供應渠道、對消費者的理解等。這也是很多行業的一大特點,所以最好的建議就是:不是內行就盡量避免開那一行的店。
開報攤給路人的印象往往就是維持生計的一個手段而已,餓不死撐不著。有不少書報攤,不過由於銷量都不太好,大都處於微薄利潤狀態,單月盈利超過1 000元就很是不錯了。為了增加盈利,很多書報亭便兼職運營公用電話、文具、飲料、電話卡等便民服務,但即使這樣,很多報亭盈利還是隻能停留在2 000元左右。但是在東昌路,卻有一家名為“四海書報”的書報攤,一枝獨秀,專門經營書報,每月平均盈利基本維持在8 000元以上,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
劉小姐是當地人,“四海書報”報攤的老板,自從2002年在東昌湖附近開設了這個書攤,她不同尋常的創業曆程就開始了。
有一天,劉小姐的書報攤裏來了一個年輕人,他們拿出一個刊物清單,開始翻看書攤上的雜誌,後來就一口氣要了十幾本,劉小姐覺得很奇怪,通過詢問,她了解到,他們是城郊工業園區工廠的工人,進城一次不是很容易,於是工人們紛紛托他們帶書和雜誌過去,所以兩個人每次進城都會買很多書、雜誌和音樂CD。那位顧客走後,劉小姐開始琢磨,他們那裏要買雜誌往往發愁買不到,我這裏有雜誌卻發愁賣不出去,把雜誌直接送到那裏賣,滿足雙方的需求,不就解決這個矛盾了嗎?
過了幾天,她就用電動車馱著一大捆新出的雜誌到那家工廠,選擇工廠下班的時候在廠門口擺起了書攤。果然,很多人從廠區出來的時候,一看到她的書攤馬上就圍觀了過來,不到半個鍾頭,她帶過去的雜誌就銷出了一大半,回來一清點,那半個鍾頭的營業額比守在城裏看攤一天還多。
這件事情使她發現了一個重要的商機:這個城市沒有大規模的工業區,工廠大多是零星地分布在郊區各地,交通不是很方便,工人比較繁忙,生活設施也不是特別健全,這就為她的雜誌零售提供了一個廣大的市場。由於銷售點太過於分散,大的書商不願意開展上門售書業務,她決定去開拓這片市場。她把書報攤的營業時間改變了一下,上午在城裏守攤;下午四點關門,輪流去各地工廠擺流動書攤賣書。這一改變很快就收到了明顯的效果,書報攤的雜誌銷售額由最初的每月不足1 000冊一下子猛增到了3 000多冊,而且還在繼續擴大。
劉小姐為了經營好書報攤動了很多腦筋,吃了很多苦,但是她的努力沒有白費,書報攤的業務在不斷地擴大,從2004年開始,店裏又先後增加了三名員工,一名員工負責看攤守店,兩名專門到各地流動送貨,她自己當起了小老板,把主要精力用於調查市場和組織進貨,短短幾年時間裏,劉小姐的書報淨賺了將近30萬元。但是劉小姐並沒有懈怠,因為她知道,隨著郊區基礎設施的完善,她的這種優勢會越來越小,她最近一直在琢磨怎麼實現更先進的經營模式。
劉小姐是一個勤於動腦子的人,大部分生意很成功的老板其實都是肯動腦子的人。提起市場調研,很多店主首先想到的是各類數據統計與問卷調查,想想就覺得麻煩,其實不然。事實上,你在與消費者打交道的過程中,就是進行市場調研的過程。
不管作什麼市場調研,你的根本出發點都是要將更合適的產品賣給盡可能多的人,消費者就是你的直接客戶。如果說作市場調研很困難,那麼你就應該多關注你的消費者,問問他們更想需要什麼,怎樣能夠更容易買到商品,而這些,劉小姐做到了。很可能也有很多其他書報攤的老板知道郊區工廠工人買書報不方便,但卻並沒有打算去開拓這個市場,劉小姐是不安於現狀的人,對於一個想擴大市場規模或營業額的老板來說,發現新市場很重要,去開拓新市場作出行動更重要。
其實作市場調查並不困難,發現潛在市場也不是可遇不可求,你需要多作各種分析,多觀察、多思考。一般調研方法如下:
(1)利用現有資料,如各種消費統計、市場上的熱銷商品榜單、附近市場內的各種可見資料等。
(2)直接從市場和商圈中搜集情報,進行各種調查、走訪等。
(3)第三種方法是試銷法,即先安排商品在市場上預先銷售一段時間,然後詳細觀察市場反應。這段時間要注意觀察消費者行為和潛在市場出現的可能性。
麵對著比自己塊頭大得多的強勢競爭對手,勢單力薄的我們該怎麼辦?插縫補缺是一個很好的訣竅。
在大洋彼岸的美國,有一個保險推銷員名叫湯姆·達克,他是一個閑不住的人,在他已經退休的時候,他仍然計劃要找點事做。1977年,他的家庭已經擁有4輛車,但他和太太商量要拿出1萬美元再買9輛比較舊的汽車。太太一如既往地支持他的決定,於是湯姆·達克用他僅有的13輛舊車玩起了舊車出租業務。
盡管達克開始是“玩”生意,但是在玩之前,他就發現,由於那時沒有其他人做舊車出租業務,在現有市場上的出租汽車公司用的都是新車,因此達克才打算使用舊車出租來填補這個市場空白。
那時,出租車市場上已經有幾家成熟的汽車租賃公司在運營,平均的收費標準基本都是每天15~25美元。在1978年的時候,這個價格其實是很高的,因此這些汽車出租的目標顧客主要是那些公務在身的旅行者。達克顯然不打算和這些汽車公司進行正麵競爭,他把自己的目標顧客鎖定在那些出外旅遊度假的家庭以及自己的車正在維修的人身上,這些顧客租車的費用都是自己掏腰包,對於這些顧客來說,車的新舊無所謂,隻要能開就行了。
達克的目標顧客群正是眼下出租車市場所忽略的一個階層——平民消費者,但這個平民階層的數量卻很龐大。由於達克擁有的汽車本身是很便宜的二手車,於是他把出租價格定得很低,每天的收費隻是4.95美元,再加上5美分一英裏的“裏程收費”,這個價格比市場上普通的汽車出租業務價格要便宜得多。
理所當然,達克的舊車出租生意非常紅火,有些尋找商機的投資者紛紛找他合作。達克就幹脆在1979年初,也就是他經營舊車出租業務不到兩年後,成立了“醜小鴨”汽車出租公司。由於業務擴大的需要,他就搞起了特許經營,加盟條件是:每個新的加盟公司要向母公司一次性預付3 500美元。一旦開張,這家加盟公司每月要將5%的利潤作為特許使用費上交給母公司。
“醜小鴨”汽車出租公司加盟的多數經營者本身就是汽車經銷商,這些汽車商把折價換來的舊車用來出租,當然在出租前都經過嚴格的檢修。後來鑒於為顧客提供質優價廉的服務,“醜小鴨”汽車出租公司與一家專門的汽車檢修中心簽訂合同,所有要用來出租的舊車都必須得到這家檢修中心的認可。
“醜小鴨”汽車出租公司的成功使達克老當益壯,雖然年紀已經不小,但是他還是希望在全美國把舊車出租的網點開到6 000家,從而在網點規模上超過美國最大的汽車出租公司——赫爾斯公司。
湯姆·達克本來是想給退休後的自己找點樂趣,根本沒想到辦大公司、賺大錢什麼的,然而,他這一“玩”,可謂“無意插柳柳成蔭”,一不小心還成了明星。七年後,他經營的醜小鴨汽車出租公司已擁有500個特許聯號,年交易額達5 000萬美元,且其發展速度依舊極為迅速。
“醜小鴨”汽車出租公司的成功說明市場處處有機會,隻要你用頭腦和眼睛去發現、去開發。湯姆·達克先生從最初的13輛車發展到在全美國“醜小鴨”汽車出租公司擁有500多個特許加盟商店,隻用了約十年的時間,在這十年中,達克先生在確定目標顧客的基礎上不斷發現新的市場機會,不斷根據新的市場機會調整自己的經營戰略,終於使“醜小鴨”汽車出租公司在市場的“空隙”裏開拓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
當一個市場領域已經擁有幾個很成熟的行業領導型公司時,你進入這個行業的風險和阻力就會很大,正如達克所做的一樣,你必須見縫插針,找一個他們沒有做的業務,全力避免和那些很有優勢的競爭對手進行正麵競爭,起初你可能不得不經營這些大公司不願意經營的業務,但先開辟一個市場,穩定根基是很重要的,然後才能慢慢發展壯大。
作為一個新手或者是市場份額不大的公司,你必須提供獨特的服務和產品獲取競爭優勢,從而得到一部分顧客的青睞,在狹窄的細分市場上獲取立足之地。其實市場處處存在商機,誰能發現它、利用它,誰就能取得進軍市場的機會;誰能駕馭它、掌握它,誰就能占領市場。占領市場首先要確定你打算服務的顧客,比如是商務人士還是普通消費者,是年輕女孩還是中年男人等;當明確了服務對象後,接下來就是為他們提供服務和產品的過程,然而在眾多可選擇的產品中,如何讓消費者選擇你的產品?如何在消費者心中樹立獨一無二的形象?這就要求企業必須通過市場了解消費者的需要、購買動機以及影響購買的各種因素,以便在市場定位中占領有利的競爭地位。
仔細觀察你的店鋪產品,你的員工積極性,你的工資支出,你的進貨質量,甚至你的家庭、朋友,你就會發現80/20法則無處不在……
周總是廣東省東莞市一家很小的MP3播放器代工生產作坊的老板,這家小公司在周總的精心經營下業績一直不錯,半年前他聯合公司的會計和人力資源進行了一項別有風格的公司產品和人員數據統計。
統計結果顯示,公司替大廠貼牌生產的MP3播放器的所有40項功能中,大部分顧客基本上常用9項,其他31項功能要麼隻在購買時設置一下,要麼就是從來不用,消費者常用的諸如循環播放等功能隻占據MP3播放器所有功能的約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