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出奇招,拚花樣——店主的促銷學(1 / 3)

出售好商品是件善事,為好商品作宣傳更是件善事。

嚴守不二價。減價反而會引起混亂和不愉快,有損信用。

——生意名言

小剛大學畢業後選擇自主創業,在家鄉城市開了一家粥店,在其斜對麵有一家宏記粥店,規模、設施、價格等都與小剛的粥店差不多,而且每日顧客數量也相當,都是川流不息,人進人出的,但小剛漸漸能感覺到宏記粥店每月的收入似乎要比自己的多不少,這樣差距也就慢慢拉開了,這是怎麼回事?小剛決定作一次暗訪。

小剛來到宏記粥店,服務小姐微笑迎上並招呼著小剛,其實這與小剛粥店的服務也沒多少區別,小剛在心裏這樣想著。小姐給小剛盛了一碗八寶粥,問道:“加一個雞蛋,還是加兩個雞蛋?”,“一個吧,謝了。”其實小剛不太想吃雞蛋的,所以就隻點了一個。

“加一個雞蛋,還是加兩個雞蛋?”服務員小姐這樣繼續招呼著其他客人。

“呃,一個就行了。”

“來兩個吧。”……

小剛忽然發現,大部分顧客都點了雞蛋,說不需要的顧客非常少。再想起自己的粥店,小剛頓時恍然大悟。

原來,在小剛粥店中,每當進來一位顧客,服務員小姐總是會問顧客,“要不要加個雞蛋?”“不用了,謝謝。”

“那就來一個吧。”……

這樣顯然賣出的雞蛋要比宏記粥店少了許多,大概平均每人每次消費要比對方少一個雞蛋。每個雞蛋按成本5毛,售價1元來算,假設兩家粥店平均每天的顧客數量為300人,那麼,宏記粥店每天的收入就要比小剛多300元,利潤多150元。當然,這隻是雞蛋銷售的多出,如果在其他像包子、餡餅之類的附加食品上,宏記粥店均采用這種銷售手段,那麼其多出的銷售收入和利潤就遠不止這些了。

顧客大都會有這樣的心理,當你給他/她留有選擇餘地的時候,他們很少會在這個選擇範圍之外去作出選擇。宏記就是這樣,給出一個對自己有利的選擇範圍讓顧客去選擇,從而牽引了顧客的消費。僅僅是可供顧客選擇數字的不同,銷售收入就產生了巨大的差距。

宏記粥店這次是著著實實給小剛上了一課。一般來說,消費者一般都具有許多潛在的消費行為,對於店鋪來說,這也就是潛在的利潤,如何將這些潛在的變為現實發生的,這就需要店鋪去了解顧客們的心理。像宏記粥店,讓顧客在一個或兩個雞蛋中選擇,就是典型的利用顧客心理巧發問。

顧客來到粥店喝粥,當他聽到服務員詢問加幾個雞蛋時,潛意識裏會認為,來這裏喝粥的人都會點雞蛋,或許這樣味道會更好,也或許這樣營養搭配會更合理等一係列理由。因此,即使原先沒有加雞蛋打算的人,也很可能會選擇加一個雞蛋。相比之下,小剛粥店隻給顧客加不加雞蛋的選擇,這樣顧客也會產生一種潛意識:雞蛋是附加的,可以不選擇。因此,許多原本就沒有加雞蛋打算的顧客,自然就放棄了加雞蛋的選擇。可見,很好地掌握顧客心理,然後運用一些對話技巧,給顧客設下“圈套”,這對產品促銷往往能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在商品銷售活動中,準確掌握消費者的購買心理,是營銷人員積極引導消費者實現購買行為的重要環節。不同的顧客會有不同的購買心理,對於不同購買心理的顧客要采取不同的服務措施和銷售技巧。但顧客消費心理總會存在許多共性,比如,求美心理,大多數人都希望能買到外觀和品質都完美的產品;求廉心理,物美價廉的產品總是會受到大眾顧客的歡迎;求便心理,顧客們都比較討厭很煩瑣的購買過程;沉錨心理,人們作出購買商品決策時,總容易受到獲得的關於該產品的第一信息的影響。此外,還有仿效心理、安全心理、自尊心理等。宏記粥店正是利用顧客沉錨心理,給顧客傳達喝粥加雞蛋的消費習慣信息,從而牽引了其消費選擇。

對於任何一個小店鋪來說,如何利用顧客心理來引導顧客消費,這是其進行促銷過程所必須麵對的關鍵問題。在與顧客交流過程中,有如下一些技巧需要掌握:

(1)態度一定要友好,回答顧客的問題一定要耐心,沒有哪位顧客喜好板著臉的服務員,這些細節如果做不好,是很難爭取到回頭客的。

(2)要誠實,切忌過分誇大商品優點和隱瞞其缺陷,當然向顧客講述商品缺點也是有講究的,因為顧客都有求美和安全心理。在客觀描述缺點的基礎上,務必要做到使顧客相信這些缺點不會對其消費造成影響,甚至可以給予一些折扣等作為補償,以讓顧客放心購買。

(3)適當給顧客製造一些“陷阱”,給其一些購買建議,來購買更多的商品。當然,在這之前一定要取得對方的信任,而且生意不是一次性的,培養回頭客是小店長遠發展的根本,所以,在促進顧客消費的前提下,給出的建議一定要適合他們,千萬不要讓其有吃虧的感覺。

史先生大學畢業三年多了,在C城找了份普通工作,和妻子過著稍顯拮據的生活。由於母親身體不好,史先生決定周末帶著妻子回趟老家A城,看望很久沒見的年邁母親。從C城到A城,兩個人的來回機票在沒有折扣的情況下至少需要600美元,對於這對夫妻來說,已是筆不小的數目了,所以史先生非常希望航空公司能有一些優惠活動,來減輕自己的經濟壓力。

史先生來到西部航空公司的售票廳,對售票小姐說:“我要兩張去A城的機票。”

“你是印第安人嗎?”售票小姐禮貌地問道。

“不是的。”史先生對這問題有些疑惑。

“那太遺憾了,先生,因為如果您是印第安人並在清晨4點啟程,又在次日清晨返回的話,我們可以給您30%的減價優待,但現在隻剩下8%了。”

“請問你們還有其他優惠條件嗎?”史先生很期待優惠條件能降臨到自己身上。

“您太太肯定還不到60歲吧?如果還不到60歲,且你們又不趕在周末旅行,那麼可以享受20%的優惠價。”

“這樣啊……可我們非得在周末才有空呀!”史先生開始有些沮喪了。

“嗯,別灰心,請問您和您夫人中有當學生的嗎?如果你們有在上大學的,且又在星期五(星期五在美國雖屬周末,卻又因耶穌在星期五遇難而視為不祥日子)乘飛機,我們給您45%減價優惠。”

“我的天,差不多便宜一半啊!可惜我早兩年念完大學了。看來沒有適合我這種情況的優惠活動了,不過還是謝謝你的耐心介紹。”史先生露出了失望而又無奈的眼神。

“哦,如果你不介意的話,給我說說你的情況。”

史先生把他的情況向售票小姐敘述了一遍。

“好的,你稍等下,我打個電話。”售票小姐撥通了上級部門的電話,向那邊反映了史先生的情況。

“先生,您真幸運,我們公司最近成立了一支尊愛老人慈善基金,上級決定給你40%的折扣,並從該基金中為你墊付。”

“天啊,太感謝了!我真的不知道該用什麼來表達我的謝意與敬意。以後我買機票就別無選擇了,隻會來你們這裏買。”如獲救命稻草,史先生欣喜萬分,並在後來成了西部航空公司的會員之一。

給顧客各種優惠,滿足其“占到便宜”的心理,不斷讓其嚐到甜頭,這樣才能培養出顧客的忠誠度。西部航空公司的購票優惠方式可謂是層出不窮,即使像史先生這樣不滿足那些優惠條件,但公司還是能想方設法為其爭取優惠,這無疑會使史先生對其充滿好感與信任,一番感恩戴德之後,自然而然地也就成為了其忠實的顧客。當你給出的購物優惠條件越多時,能夠覆蓋到的消費群體也會更廣泛,所起到的促銷作用也會更大。一家受顧客擁戴的公司,應該就是像西部航空公司一樣,能夠給顧客一種安全感與信任感,因為它能設身處地為顧客利益著想,把顧客放在第一位,即使是在優惠政策上,也極力為顧客爭取。對於史先生來說,西部航空公司就像一位在其最困難的時候伸出了援助之手的好朋友。

顧客與店家打交道的過程,也可以說是一個博弈的過程。顧客當然知道店主不可能會做虧本的生意,所以他們砍價的目的也是期望盡量不要被店主賺到太多的利潤,從而提高自己所購商品的性價比;作為商人的店主,當然是希望銷售利潤越多越好,但他/她也深知過度賺取顧客利潤會容易失去客源。除了考慮到其他商家的競爭之外,店主還會努力給顧客留下“薄利甩賣”的慷慨形象,從而就會考慮采用一些優惠政策,希望能與顧客建立長久的關係。

哪種商品更劃算,往往也就越可能受到顧客的追捧。而那些優惠策略,恰好能直觀地留給顧客“劃算”的印象,從而激發出他們的購買欲望。但並不是每種優惠形式都能奏效,在選擇給予顧客優惠的方式上,有些細節尤其要引起店主的注意。

1. 不要以次充好來忽悠顧客

誇大某商品的價格,再給予一些購買優惠,看起來似乎是個很完美的策略,然而一旦被顧客識破,免不了會被打上“奸商”的標簽,何況顧客購買之前都會對該同類商品進行比較了解。

2. 適當采取差別優惠策略會比一般優惠更有效

比如,消費滿100元減20元,滿200元減50元等。通過這種差別優惠策略,利用顧客愛“占便宜”的心理,鼓勵其多多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