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星的解決方案明顯是站在農民的立場說話,石星毫不隱瞞這一觀點,他說:“我是琪橋縣的副縣長,當然要為琪橋縣的農民說話。”不過他說的有道理,施工方也隻好接受這一方案,經過一個星期的努力,這一矛盾終於得到圓滿的解決,根本就沒有驚動書記縣長,正如潘書記所說的,書記縣長的壓力不大,他的壓力卻不小。
潘書記說:“普陽縣縣委書記一職已經空缺好久了,政府機構雖然還是正常運轉,但一些重大事情還得要一個主事的人,市委早就在研究普陽縣委書記的人選,覺得還是你最合適,事先沒有跟你商量,也是事出有因,這個也不說了。昨天,陳部長從省委組織部了解到,你的任命已獲批準,所以,今天正式通知你,希望你盡快打好工作移交,到普陽縣上任,調令隨後就到。”
石星知道調動已成定局,說什麼也沒用,就點了點頭。潘書記說:“把你調到普陽去,讓你們夫妻分居,我心裏也老大不忍。我有一個想法,如果你愛人同意,也一起調到普陽去。”
石星說:“謝謝領導的關心,我看這就不必了,我剛才跟陳部長也說過,我們的老家在琪橋,雙方都有老人需要照顧,留一個人在琪橋,照顧老人方便些,孩子在琪橋讀書,換一個環境,怕她不適應。再說,這不比在琪橋,我和我愛人都是琪橋人,夫妻都在琪橋工作也是很正常的事,我是個副職,有人監督著,工作不會受到家庭的影響。到普陽就不同了,我是一把手,把愛人也調到普陽工作,工作就有了顧慮,怕別人說是開夫妻店,我就當回裸官吧。”話多必失言,在上級麵前玩幽默,有失分寸了。
潘書記笑了,說:“那好,我代表市委感謝石星同誌舍小家為大家的精神,如果生活上有什麼困難,可直接向市委提出來,我們一定為你解決。”
石星說:“沒有什麼困難,關於我到普陽縣去工作,潘書記有什麼指示?”
潘書記說:“談不上什麼指示,反正大計方針你都知道,憑你的工作能力,是能夠把工作幹好的。隻是有兩件事,你一定要抓好。”
潘書記說的第一件事是,普陽縣北門棚戶區的改造工程,北門棚戶區的改造是普陽縣舊城改造的最後一項工程,將一個破舊的北門社區,改造成為集商貿文化休閑的現代化社區,改善人民群眾的居住環境,提高普陽縣的城市形象,徹底根治普陽縣城的髒亂差,推動文明城市的建設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潘書記說:“石星同誌,現在我們是關起門來說話,我不否認,我們現在一時還擺脫不了對土地財政和房產經濟的依賴,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否則你連工資也發不出來。擺脫對土地財政和房產經濟的依賴,一靠發展地方經濟,二靠國家的稅收調整,這是一個長期的工作。北門棚戶區改造工程,本來已經啟動了,但由於某種原因,沒動工就停擺了,停擺的原因是當時的縣委書記伍寶山,在處理與拆遷戶的矛盾中,方法不當,留下了一堆問題,你要把這些問題處理好,完成棚戶區的改造工程,讓普陽縣的經濟上一個新的台階。”
潘書記說的第二件事是,在普陽縣建立一座中成藥製藥廠。早些年,由省發改委牽頭,各市派人參加,組織了一個工作團,到沿海開放地區招商引資,南平市也談成了幾個項目。其中就有建立製藥廠的項目,老板是個港商,由他投資建廠,負責技術和產品銷售,主要銷往東南亞各國,那裏的華人多,很喜歡中成藥。我們提供廠址、原料和勞動力。市委研究決定把這個項目放到普陽,普陽是山區地帶,出產金銀花、杜仲、茯苓等幾十種藥材,原料供應不成問題;以前是農民生產經營分散,銷售渠道不暢,藥材生產不成規模,現在隻要把製藥廠建設起來,這個問題就解決了。把製藥廠放到普陽,是因為普陽沒有一個有規模的工廠,現在農民種田不要交農業稅,還要給他們種糧補貼,財政收入主要靠工商稅,把製藥廠放到普陽,能為農民創收,加快致富步伐,也提供了部分的就業機會,縣財政也能增收。
潘書記說:“這個項目確定後港商也到普陽來考察了,前前後後達三個月之久,與縣政府也達成了合作意向書,足見港商是有意在普陽投資建廠的。但從去年起,港商好像有了推托之意,所以建廠一事還沒有落實,石星書記到任以後,要把這件事抓起來,與港商簽訂正式的合作協議,讓合作意向變為真實現實。”石星點了點頭,表示記下了這兩項工作。
潘書記又說,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建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這是不容分辯的事實。目前我國正處在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也是社會矛盾的高發期,出現了一些社會問題,像一些幹部中的脫離群眾,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貪汙腐敗等問題,社會上的醫鬧、房鬧、群訪等問題,激化了社會矛盾,所以,必須改進工作作風,聯係群眾,懲治腐敗,盡量緩和化解這些矛盾,穩定安定團結的社會秩序。
潘書記最後說:“石星同誌還有什麼問題嗎?”
石星說沒有了。在潘書記說話時,石星發現茶幾上有幾張晚報大小的地圖,有一張就是《普陽縣行政圖》,他說:“這張地圖我可以拿走嗎?”
潘書記說:“你拿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