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我以為自己今天要交代在那的時候,一個身影如同鬼魅般出現在我麵前,手中握著一柄暗紅長劍,那劍光一閃,寒氣逼人,嚇得那些兵痞子連連後退。”
漢子說到這裏,眼中似乎還殘留著幾分敬畏。
曹憶織坐在人群的一角,麵容沉靜,目光在每個人臉上掠過,心中暗自思量。
“那後來呢?”有人急切地問。
“後來?那俠士三兩下就把那幫兵痞子打得落花流水,一哄而散。我趁機跑了,邊跑邊回頭,隻見那人站在那裏,背對著夕陽,劍尖滴血未沾,仿佛從地獄中走出的戰神一般。”
漢子的話音落下,周圍響起一片唏噓聲。
“啊!這位俠士可真厲害啊!”
“盧龍軍也有今天,太解氣了!”
“是啊,可這位俠士雖然勇猛,救下了不少人,但他畢竟勢單力薄,又能顧得了多少?”
一個青年男子眉頭緊鎖,語氣中滿是無奈,“聽說那些盧龍軍的人,正四處搜尋他的下落,打算新仇舊恨一並算了。”
曹憶織再也按捺不住,他站起身,幾步跨到漢子麵前,聲音略帶顫抖地問道:“敢問這位兄台,你可記得那俠士的姓名?”
漢子愣了愣,隨即一拍腦門,笑道:“瞧我這記性,那俠士臨走前,我曾問過他的名字,他說自己叫黃巢,至於是不是真名,我就不知道了。”
曹憶織的心猛地一跳,仿佛有股暖流瞬間湧遍全身,他強忍住激動,又問:“諸位,我此行正是為了尋找我兄長黃巢,希望能盡一份綿薄之力。不知那日他往哪個方向去了?可是往長安方向?”
漢子搖了搖頭,答道:“非也,我聽他說起,似乎是要去太原辦些事情。”
曹憶織聞言,心中萬緒千端,既有找到線索的喜悅,也有對黃巢選擇去向的疑惑。
他向漢子深施一禮,感激地說:“多謝兄台相告。”
一個瘦高的旅人起身道,“往太原而去那邊山路崎嶇,又常有山賊出沒,你可得小心。”
“多謝提醒。”曹憶織微微點頭,心中卻已是一片波瀾。他深知此行凶險,但他不得不踏上這條不歸路。
“這位郎君,你此行定要小心。”一位中年婦女關切地說,“盧龍軍的人心狠手辣,你孤身一人,萬一……”她沒有說下去,但那份擔憂已溢於言表。
曹憶織微微一笑,那笑容中帶著幾分苦澀:“多謝大娘關心,我自有分寸。隻是,這世間若連敢於站出來的人都沒有,那才是真正的絕望。”
他站起身,目光堅定而深邃,仿佛能穿透這無盡的黑暗,看到希望的曙光。
他輕輕拍了拍身上的塵土,準備離開。
“郎君,等等!”一個年輕的女子突然叫住了他,從懷裏掏出一塊幹糧,遞給他,“路上帶著,路上總有用得著的時候。”
曹憶織愣了一下,隨即感激地接過幹糧,輕聲道:“多謝小娘子,這份恩情,在下銘記於心。”
又問明了當日黃巢所在的位置,推算下來,離此似乎也不甚遠。
於是他轉身離開客棧,步伐比來時更加急促,心中暗自盤算著前往太原的路途。
夕陽已經完全沉入地平線,夜色悄然降臨,為這趟未知的旅程增添了幾分神秘與不安。
走在空曠的街道上,曹憶織的思緒如同紛飛的落葉,難以平息。
他想道:“黃兄為何會選擇去太原?那裏與他科舉之路相去甚遠,難道他有了新的打算?還是……有什麼我不知道的事情在發生?”
暗忖間,他已經走到了鎮口,回望這座即將被夜色吞噬的市鎮,心中湧起一股莫名的孤獨感。
但她知道,自己不能停下腳步,黃巢的蹤跡就是他前行的方向,無論前路多麼艱難,他都必須找到他。
——————————————————————————
本章標題選自盛唐 · 王維《雜曲歌辭 其二 少年行四首》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
出身仕漢羽林郎,
初隨驃騎戰漁陽。
孰知不向邊庭苦,
縱死猶聞俠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