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作戰方麵,巴頓堪稱現代史上最傑出的戰術家之一,其主要特點是具有強烈的進攻精神。巴頓特別強調裝甲部隊的大範圍機動性,盡一切努力使部隊推進、推進、再推進。巴頓在戰鬥中的一句口頭禪是:“要迅速地、無情地、勇猛地、無休止地進攻!”有時,他下令:“我們要進攻、進攻,直到精疲力竭,然後我們還要再進攻。”有時,他對部下說:“一直打到坦克開不動,然後再爬出來步行……”正是這種一往無前的進攻精神,使得巴頓部隊在戰場上所向無敵,無往不勝。巴頓的勇猛果斷,使他贏得了“血膽將軍”的稱號,並因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取得了赫赫戰功而被授予四星上將。

人生中有不少潛藏的恐懼,有的是因自己的怯懦而產生的,有些是外力在我們成長過程中所施加的陰影,但如果我們不正眼看它,正麵迎它,而想處處躲它,那樣的話,陰影會跟著你,並變成一種逃也逃不了的遺憾。就像北美印第安人的一句諺語:“不正麵麵對恐懼,就得一生一世躲著它。”

據說海灣戰爭期間,伊拉克對以色列發動了一連串的導彈襲擊。這些襲擊導致許多以色列平民死亡。不過其中大多數人並不是死於導彈對身體的直接傷害,而是死於與轟炸有關的恐懼和緊張情緒所引發的心理疾病。

不要讓恐懼壓倒你,不要讓風險困擾你,勇敢前進就能達到成功的目的地。勇敢地行動吧,行動是減少恐懼和建立自信的最好方式。萬事開頭難,開頭之後,逐漸就會輕車熟路。到那時,想讓你恐懼都難。

別給自己留後路。麵對恐懼,不要給自己留有餘地。一旦留了退路,就會產生退縮的心理。這樣,永遠不會闖過“恐懼”的難關。古希臘的軍隊出海打仗時,登陸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燒掉自己的渡船,除非勝利,否則就別想回家,這樣一來士氣就會大增。當我們給自己留了選擇的餘地,就會缺乏麵對困難的勇氣,成功也便成了奢望。

內心的恐懼其害無窮,如果你將其作為心中的信仰,它就會像惡魔一樣,無形中吞噬著你的意誌力和戰鬥力,夢想將永遠成為夢想。與其恐懼度日,與其讓恐懼吞噬你的意誌力和戰鬥力,還不如勇敢地向恐懼挑戰,一搏輸贏!

成功的人,他們都是大膽的,勇敢的。在他們的字典上,是沒有“懼怕”兩個字的。他們自信他們的能力是能夠幹一切事業的,他們自認他們是很有價值的人。恐懼是人類最原始的認識之一,它是人類生存的本能反應。恐懼會讓你停滯不前、囿於現狀,無法實現自己的遠大目標。“不要讓恐懼左右自己”,勇敢地麵對人生,無論遭遇到什麼,依然保持生活的勇氣,保持不屈的奮鬥精神,做一個真正的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