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為何周四總是事故多發(1 / 1)

四,這個簡單的數字,為何中國人集體不喜歡?

一到星期四,就覺得八小時的工作時間怎麼那麼漫長?

周四交通事故總是比較多,交警連連發問:“這是怎麼了?”

何為不吉祥數字

四,應該是所有數字中最委屈的一個,因為它和“死”同音。而中國人最忌諱談“死”,這樣,四也就跟著下了“地獄”,並且被注上了特殊記號——不吉祥數字。然後,我們就會發現這樣的現象:樓房的四樓最難賣,電話號碼最後一位是四的怎麼也賣不出去,車牌號碼就更不用說了,周四恰恰也是人們最難度過的一天。於是,四樓被巧妙地改了名稱,帶四的電話號碼和車牌號總要送一大堆頗具誘惑力的大禮包。然而,隻有星期四最委屈,無法掩蓋自己的名稱。

其實數字隻是一個標示,隻是人們賦予了它太多的意義,然後內心又要陷入這數字之中,無法解惑。數字本無錯,錯就錯在人對事物的認識有偏見,而且這偏見已經在每個中國人的內心中根深蒂固。

不僅是中國人,外國人也會對數字存在偏見。他們不喜歡數字“13”,尤其怕星期五與“13號”趕在一起。不僅普通人,名人也是談此色變——每到13號,羅斯福拒絕出行、拿破侖絕不用兵、俾斯麥不簽署任何條約、歌德果斷放棄一切隻選擇睡覺……

這樣看來,所謂的不祥數字或吉祥數字隻是人們玩的文字遊戲而已。偏見與民族的曆史、文化有關,而數字本身卻是素來幹淨、一塵不染。

遙遠的周末

有數據統計表明,周四發生事故的概率要比平時高了將近36%。

人們常常說,周一是休假綜合征,周二、周三盡力拚搏,周五之後又是一個黃金小周末,隻有周四最“悲催”,正所謂“前不著村後不著店兒”。很多人工作到周四已經身心疲憊,明明還差一天就到周末,可內心卻感覺離放鬆的日子依舊那麼遙遠……

當然,這和星期四本身無關,重在人們的意識和內心,心理學對此定義為——杜利奧定律。它指的是一種當精神狀態不佳的時候,所有的一切都會隨著處於不佳狀態的定律,就像作家、哲學家杜利奧所說:“沒有什麼比失去熱忱更讓人覺得垂垂老矣。”

眾所周知,職場新人是最有激情和鬥誌的,渾身充滿了勇氣和力氣。但試用期一結束、當他成為一名正式的員工時,心態就會明顯不同,工作已不像剛來時那麼熱忱。而當他工作一年之後,每到“周四”的逆反期,他的心態就會發生更大的變化,如果老板不給予升職加薪,他這顆不安定的心就會產生逆反,一旦找到跳槽的機會,就算公司不給他安排工作,也會度日如年,甚至感覺心理壓力與生活壓力“雙管齊下”,這時其實就是杜利奧定律開始在他的心理“作威作福”了。

如果這時有良師益友的指點和鼓勵,讓他們鼓起勇氣,堅持奮鬥,那麼他們所期待的“黃金周末”就會來到眼前。

瓶頸與“周四”

工作尚且如此,學習也不例外。

曾經學習英語是無數人“淘金夢”的必經之路,但是成年人學習英語的困難堪比登頂“珠峰”。

一開始背誦單詞就像度過周一、周二一樣,周三也能勉強度過,但到了周四,單詞也背誦了很多,但某一天突然翻看書本,發現前麵背熟的單詞突然“消失”。口語在有同伴陪練的情況下,還可以說上幾句,待“擱淺”一段時間,又被打回原形,成為經典的“啞巴英語”。前麵的學習已經付出很多精力和物力,如今的效果“不鹹不淡”,以後要走的路有多長,無法估計,令人茫然與惆悵,“周四”這個奇怪的瓶頸就此出現了。

創業更是如此,它的身上也上演著“周四”現象。

林華做了八年的手機銷售經理,最後決定自己單幹——代理公司手機銷售,但終因積貨太多,導致公司倒閉。首次創業以失敗告終,林華從此一蹶不振,在“周四”這一天決然放棄一切。

馬雲曾經說:“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後天很美好,但大多數人死在明天晚上,看不見後天的太陽。”如果林華再堅持一下,或許有一天能追上馬雲的步伐。

怎樣才能不讓自己在美好的後天前驟然“隕落”呢?怎樣才能不被周四現象影響呢?怎樣突破瓶頸、擺脫杜利奧定律而走向成功呢?

答案隻有一個:擺正心態。

要認識到一切絕非偶然,在今天殘酷的旅程中,隻有你不懈怠,才能有機會和資格走向明天的新戰場,風雨之後才能享受美好的彩虹。

隻有擺正心態,才能意識到周四並非是不吉祥數字;隻有內心坦然並懷有勇氣,才能明了杜利奧定律真正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