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書《非黑即白:3個月嬰兒的遊戲》那章我提到一個男孩不能忍受美女大便的事實而和女朋友分手的故事。這個故事中隱含著的道理是,美女的“美”和帥哥的“帥”是“好我”,他們之所以能被別人接納,是因為相貌上的“好我”,而一旦有“醜”的“壞我”出現,他們就得不到關係中的愛與認可了。所以,這個男孩轉身而去,看起來是不能接納美女也大便的事實,但其實是不能接納自己也有醜的時候。
怎麼在治療中讓來訪者放下對這個邏輯的執著呢?心理醫生可以戳穿來訪者這個邏輯背後的把戲,但隻這樣做的話,就太生硬了。
於是,西恩在不動聲色地戳穿威爾的把戲後,講了自己的一個故事。他說,他的太太放起屁來超厲害,一次,他被太太的屁驚醒了,接著,他家的狗叫了起來,最後,太太自己也被弄醒了,問他,是不是他在放屁,西恩說是。
西恩講這個故事時,忍不住狂笑起來,而威爾也忍不住大笑起來。故事講完後,西恩解釋說,真實就是美,“不完美才是好東西,它可以選擇誰進入我的世界……你的女生也不完美,關鍵是,你們是否合適”。
這次谘詢結束後,威爾立即去見他鍾愛的女孩—哈佛大學的史凱蘭去了。
愛到最深處,常意味著最大的危機
威爾和史凱蘭,是在哈佛大學的一個酒吧認識的。當時,威爾與他的三個死黨—他們都沒有機會讀大學—去這個酒吧,一方麵是為了“泡妞”,另一方麵是繼續威爾最擅長的遊戲—“3分鍾擺平一個笨蛋”,而且是全球最知名大學的“笨蛋”。
這兩方麵威爾都得逞了。威爾最鐵的哥們兒查克冒充曆史係學生和美女史凱蘭搭訕,但哈佛大學的學生克拉克看破了查克是冒牌貨,於是過來考查克曆史學知識,但卻被救駕的威爾給羞辱了。
威爾不僅羞辱了以哈佛大學生自傲的克拉克,也贏得了史凱蘭的好感,兩人第一次擦出了火花。
戀愛關係,是比治療關係更為深層的關係。既然威爾不敢與心理醫生建立關係,那麼他更沒有勇氣去和自己所愛的女孩建立真正的關係。或者說,這是更為艱難的挑戰。
在西恩的啟發下,威爾終於鼓足勇氣去見史凱蘭了,並且兩人的關係一直發展得好像很順利。
但是,危機一直存在。敏銳的觀眾會發現,威爾一直不相信史凱蘭愛自己。史凱蘭的很多話,他都解釋為,史凱蘭並不是真心愛他。
譬如,史凱蘭對他說:“有機化學對你這種人沒用。”威爾立即問,他“這種人”是什麼人。
再如,他幾次對史凱蘭暗示,他懷疑自己隻是史凱蘭的一個玩具,一個過渡性男朋友。他的天才、貧窮和傳奇會給史凱蘭的生命添加一些色彩,但史凱蘭作為一個富家女,早晚會拋棄他,而最終還是會嫁給一個成功人士。
最後,當他們的愛情抵達第一個最高潮時,也迅速跌落到了最低潮。
史凱蘭從哈佛大學畢業後,要去斯坦福大學醫學院繼續進修,所以希望威爾和她一起去加利福尼亞州。但威爾拒絕了,他認為,如果到時史凱蘭發現他的缺點怎麼辦?那時她就會受不了他而拋棄他。
這傷害了史凱蘭,她說:“如果你不愛我就該告訴我,你如果不愛我,我會消失,不會再出現在你的世界裏。”
聽了史凱蘭這番話,威爾立即說:“我不愛你。”
聽到這句話,13歲時失去雙親的史凱蘭再一次痛得彎下了腰,而威爾也走了。
每個人都在堅持自己的邏輯,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邏輯看對方。結果,越愛時就越孤獨,因為越愛時就越堅持自己的邏輯,而這時就看不到對方的存在了。
對史凱蘭而言,她是個“好女孩”,而“好女孩”的邏輯是不能給別人帶來麻煩,所以她說如果你不愛我就告訴我,我會主動消失。但對威爾而言,史凱蘭這句話會讓他進一步相信,她並不愛他,她好像在尋找一個讓自己主動離開的借口。
史凱蘭認為,希望威爾跟自己去加州,證明她愛他。但在威爾的世界裏,這種搬遷是最可怕的事情。他先是被父母拋棄,後來4次被送人寄養,其中3次被嚴重虐待,所以,他內心深處認為,換一個家是最可怕的事情。
於是,在第一次愛到最深處的時候,他們也遭遇了最嚴重的危機。這是他們各自堅守自己邏輯的結果,當然,主要是威爾堅守自己邏輯的結果。
不敢改變的直接心結是友誼
其實,這時不隻是愛情到了第一個高潮,他的治療也到了一個高潮,威爾和西恩已建立了很深的信任。同時,威爾的事業也貌似將進入一個高潮,藍勃教授正接二連三地給他介紹待遇優厚的工作……
但是,對威爾而言,這是一種顛覆,他會恐懼。
因為,他在惡劣的生存環境中長大,這讓他對自己的邏輯無比執著。這也是每個人的共同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