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直與弗羅多生死與共的山姆出現。看到山姆那一刻,弗羅多仿佛忘記了一切,隻是專注地看著山姆。山姆也看著他。他們沒有說話、沒有行動,但彼此卻從眼睛到心,看見了彼此的一切。
從《一代宗師》談到“魔戒”,像是一種無厘頭。不過,王家衛的電影,若不是沉到感覺裏,也像是無厘頭。
他的電影,玩的是味兒、是感覺,畫麵的邏輯,不在頭腦的邏輯中,而是在感覺中。
我想我也一樣。弗羅多與山姆對望的那一幕,與葉問和宮二最後對望的那一幕,形成了對比。我被王家衛拉到一種寂滅中,但心中跳出這個畫麵對我說,這世間還有另外一種味兒。那種味兒,清新、簡潔、有力且光明。
最近做的幾個夢讓我明白,對感情的信心,就是對整個世界的信心。“魔戒”三部曲,講的是如何不被魔眼統治世界,講的是一個又一個人的英雄之旅。我們看他們拯救世界,其實也是在拯救自己對情感的信心。
為何,我們的電影中沒有“魔戒”的那種味兒?這也是電影《勇敢的心》中的那種味兒。
美國神話學家坎貝爾認為,歐洲最偉大的傳統不是基督教,也不是古希臘文化,而是從12世紀開始的對愛情的傳唱。或許,“魔戒”的味道至少也是從那時開始,西方的電影,在拯救世界的同時,從不忘對愛情進行歌頌。
可我們的張藝謀,卻在《英雄》中安排了這樣一出:讓神仙俠侶主動求死,隻是為了維護能帶來統一的帝王的麵子上的秩序。
愛情與拯救世界成為敵人,最終就是,愛情永遠向各種各樣看似正確的事物讓步。所以,我們的愛情故事,都是淺嚐輒止,隻在不斷重複的品味中留下一條細線,而這已經夠驚天動地了。
《一代宗師》中,葉問和宮二對打,兩人鼻尖在一線間擦過。那一瞬間,世界安靜下來,兩人產生了感情。
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
隻是,在我們的文學作品中,以此種方式久別重逢,像是一種模式。金庸的《倚天屠龍記》中,美貌的紫衫龍王愛上銀葉先生,也是因兩人在冰水中打鬥時,有了肌膚之親。
關鍵不光是有肌膚之親,還有打鬥。為何武俠愛情片、動作愛情片如此受歡迎?打鬥加肌膚之親,很重要。
隻是,我們的肌膚之親,總是輕輕一下,不像西方電影中,香豔而直接。
輕輕一下、輕輕掠過的肌膚之親,我們稱為含蓄,含蓄是東方之美的精髓。
但看完《一代宗師》,一遍遍地回味王家衛所有電影中的那種味兒,我突然明白,所謂含蓄,就是對感情寂滅的美感表達吧。但再怎麼表達,骨子裏還是無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