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結識副縣長(2 / 3)

沈父沒有搭腔,隻用右手的大姆指和食指搓動了幾下,沈士亮知道是父親要他出份子錢,反正生活費還沒給家裏,便把錢拿出來,問:“要多少錢?”

沈父說:“一人一百,我們家三個人,要三百。”

沈士亮說:“要這麼多,又不是在城裏辦酒,在農村辦酒,去60元就夠了。”

沈父說:“現在什麼都漲價,份子錢也跟著漲。”

沈母很通情達理,說:“去三百不好,要是個雙數,我就不去了,你們父子二人去,兩百正好。”

沈父還告訴沈士亮,鎮政府和鎮稅務所也要來人,沈長明家前的地坪擺不下這麼多桌,壽宴就放到了村小學,學校放了假有地方。

第二天,吃過早飯,父子倆就一前一後出門赴宴。沈士亮到達村小學門口,他小學就是在這裏度過的;還是那圈土胚圍牆,校門口放著幾張小學生坐的課座,坐著幾個負責收禮金的人。沈士亮看到父親把裝有禮金的紅包遞了上去,也看到收紅包的人在登記本上寫下了他們父子的名字和金額,這才走進校門。

進了校門是一塊不大的操場,操場上參差不齊地擺放了幾十張方桌和板凳,已經有不少的村民在坐了。操場邊上用石頭壘起了幾口大鍋,熊熊的火焰舔著鍋底,掌勺的大師傅正用大鍋鏟,用力翻動著鍋內的菜肴;鍋灶邊架起了幾塊案板,幾個婦女在案板上洗菜切菜,加上挑水的、搬運的,好一派忙碌的景象。

沈父很快就跟先到的村民坐在一起談天說地,沈士亮不願村民坐在一起,他穿過飯桌,來到教學樓前。沈士亮讀小學時,這裏還是一棟兩層的木板房,陳舊殘破了,現在變成了三層的磚瓦樓房,有18個教室。這是由縣政府和鎮政府撥款,再加上村民的集資,修建起來的一座希望小學,方圓幾個村的小學生,都集中在這裏上學。

突然,他聽到有人叫他:“沈老師,來幫個忙。”他尋聲望去,是村支書在向他招手。

沈士亮走過去,村支書說:“幫忙把橫幅掛一下。”

沈士亮看到兩根磚柱下擺放了兩張課桌,課桌上還架了一個小板凳,課桌邊站著一男一女,他們手裏拽著一根長長的麻繩,麻繩上是用紅紙寫好的橫幅:“熱烈慶祝沈長明主任60壽辰”。他明白了,橫幅要拴到磚柱上去,可那女的不敢站上去,村支書要沈士亮代替那女人,把橫幅掛上。

沈士亮再看那女的,脫口叫了出來:“朱桂芬,是你!”

朱桂芬也認出了沈士亮,倆人在班車上相遇,一年半後在石橋小學相逢。原來朱桂芬當年就被分配到了石橋小學,石橋小學雖歸鎮教育辦管轄,但很多瑣事也得靠村委會幫助解決,因此跟村委會的關係也十分融洽。這次村主任的60大壽,學校雖然放了假,但老師們大部分留了下來,幫助籌劃這次慶典。

想不到在這裏碰上了他想見到的人,沈士亮認為這就是緣分,因為要做事,倆人來不及細談,沈士亮接過朱桂芬手中的繩頭,抬腿上了課桌,站在板凳上,朱桂芬在下麵扶著凳子,那一頭的男老師也站上去了,倆人合力把橫幅拴在了柱上。

沈士亮下來,村支書又叫住他:“沈老師,還交給你一個任務,替我安席。”所謂安席,就是引導安排賓客入席就坐,類似迎賓。村支書指著操場上的桌子說,“橫七桌豎四桌,四七二十八桌,前排中間的圓桌是壽星老一家的,安不下的就放到第二排的中間去,壽星老左邊三桌是鎮政府和我們村幹部的,壽星老右邊三桌是稅務所和學校老師的,其餘的就隨便安,隻要坐滿八個人就行了。我還得去夥房裏看看,準備得怎麼樣了。”

村支書是這場慶典的總管,事無巨細都得操心,忙不過來就臨時抓差。沈士亮很樂意接受這個光榮的任務,這活不累,又能在慶典上露臉,這是接觸丁縣長的好機會。他先為自己選定了個座位,挨著壽星老右邊的一桌,離壽星老近,有機會接近丁縣長。

沈士亮回過頭來,朱桂芬不見了,柱子下麵的課桌也搬走了,他想去找找看,校門口響起了鞭炮聲,知道是壽星老來了,連忙跑過去迎接,沈長明在家人的簇擁下進入了操場。沈士亮引導入座,上首是沈長明夫婦,左邊是沈芳和丁書懷,左邊和下首剛好是沈芳的兄弟和他們的媳婦。

席安完了,沈士亮發現,沈長明抱著一個小男孩坐在大腿上,小男孩大約四五歲的樣子,一身都市小男孩的裝扮,就知道是沈芳的兒子,丁縣長的公子,特別的受到寵愛。他覺得自己的工作有了失誤,沒給這位小公子安排個座位,讓壽星老這麼抱著也不是個辦法。他趕緊跑到教學樓,在一間教室裏找到一把老師辦公坐的椅子,放到沈長明夫婦中間,說:“小帥哥,跟爺爺奶奶排排坐。”他倒很像一位男幼師。

前來參加慶典的人差不多都到齊了,隻有鎮政府和稅務所的幹部沒來,村支書走到沈芳跟前說,要不要打個電話催一催。沈芳對丁書懷說,把你的手機給我。丁書懷從提包裏拿出手機——一個麥克風大小的家夥,交給沈芳,沈芳接了手機,拉出天線朝校門口走去。

沈芳的座位空了,沈士亮趕坐了過去,對丁書懷說:“丁縣長,我叫沈士亮,是七中的老師。我聽過你作的報告,有理有椐,深出淺入,具體生動,我聽過很多領尋作過報告,覺得隻有你的報告作得最好。”

沈士亮根本就沒有聽過丁書懷作過報告,但他肯定丁書懷作過報告,稱讚丁縣長的報告作得好,當然是討好丁縣長,也有自我標榜之意,我不是一般的老師,是經常參加會議的。

丁書懷不認識沈士亮,也不知道他是否聽過自己的報告,但是個老師,或許有可能。丁書懷也聽出來了,沈士亮的話有獻媚之意,但是順耳,很和藹的說:“過獎了;你們七中的情況怎樣?”

沈士亮沒想到丁書懷會問這樣一個問題,雖然在七中工作了一年半,但對七中是不甚滿意,他略為的思考了一下說:“七中是個很不錯的學校,隻是學校的硬件還差一些,我們學校的教學樓,還沒有這棟教學樓好。”他指了指石橋小學的教學樓。

七中的教學樓還是70年代中期修建的,文革時期修建的教學樓,無論是在質量上還是規格上,都不如90年代初修建的教學樓,沈士亮是說了一句大實話。

丁書懷說:“我們縣的學校都麵臨校舍老舊的問題,一下子很難改造到位,我們隻能統籌規劃,分期分批進行改造,得一步一步的來。”

沈士亮見丁書懷很好說話,膽子也放開了一點,說:“我們學校在管理上也有不到位的地方,有個別老師不安心本職工作,一門心思報考研究生,離開七中,這不利於學校的發展;而學校領導對這個問題並沒有引起重視。”他這麼說是在標榜自己,是一個認真負責的好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