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得到重用(1 / 3)

1992年的高考結束了,學校召開了行政會議,七中的規模不大,學校領導成員也不多,隻有嶽平、陳會真、謝正龍、楊成山和政教主任方為國五人。學校也沒有供領導開會的小會議室,會議就在校長辦公室進行,會議主要是研究下一屆高三的任課教師安排。

早在上個學期結束時,高二學生就進行了分科選擇,班主任進行了彙總,並把學生期末考試的成績也附在後麵,統一交到了教務處,作為學校編班時的參考。謝正龍按成績的好壞,平均分成了兩個理科班和兩個文科班。

嶽平說:“按以往的慣例,高三老師都有一套固定的班子,這樣做有一定的好處,能夠保證高三年級的穩定,防止大起大落。但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那就是缺乏內部的競爭機製,譬如說文一班考得比較好,文二班考得比較差,都是一套人馬教的,你能說他是教得好還是教得不好?所以我想改變一下,文理兩科都搞兩套人馬,原來的那套人馬不變,從年輕教師中組成一套人馬,兩套人馬開展對手賽;學生的基礎基本一樣,假如文一班學生的考試成績好於文二班,說明文二班的老師在教學上存在不足,反之,是文一班的老師在教學上還存在不足。有了這樣的對比,老師們就不敢掉以輕心了。”

嶽平突然要改變以前教師的安排,把年輕教師提上來,事先沒有經過溝通,讓其他四位領導都感到意外,陳會真首先表示了不讚同,他說:“嶽校長說的有一定的道理,我們學校的年輕教師也不少,都是科班出身,起碼也是專科畢業,把年輕教師提上來,開展教學競賽,激發我們學校的活力,是一個很不錯的設想。但是,畢竟沒有經過實踐的檢驗,能否形成內部的競爭機製,現在還真不好說。我總覺得現在的年輕人,嫌我們學校的條件差,不是積極努力來改變我們學校的麵貌,而是千方百計要離開我們學校,有門路的通過門路離開了,沒有門路的就關起門複習功課考研,考上研究生就可以離開七中了,心思就不在教學上,把他們放到高三,我看有點懸。”

謝正龍也說:“嶽校長的這個提議有一定的可取之取,形成內部的競爭機製,能夠有力地推動學校的教學工作。不過首先從高三開始改動,我看還需慎重,高三明年就要出成果,還是以穩定為主,不宜作大的變動。我看先從一二年級開始,任課教師都不教平行班,跨年級任課,同樣能形成內部的競爭機製,頂多一年就過渡到了高三。”

嶽平說:“你們兩位說的都不錯,但我們也要從另一個角度看問題,年輕教師不關心我們學校的發展,我們就不能關心一下他們的成長?為什麼年輕教師的工作態度和責任心要差一點,是我們沒有重用他們,我們都知道,現在的年輕人表現欲很強,你不重用他,他就沒有表現的機會,因此工作態度和責任心要差一些。如果把他們擺到了重要的位置上,他們會端正態度,加強責任心的。是人就有爭強好勝的心理,年輕人也不例外。”

方為國說:“我發覺現在的年輕人都比較自傲,有點自命不凡,他們缺乏工作經驗,又不願請教他人,即便他們端正了態度,加強了責任心,也是一意孤行,未必能收到好的效果。”

嶽平說:“自命不凡的確是年輕人的毛病,我們也年輕過,在工作中曆練曆練就會改正過來的。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年輕人的優點,他們思維敏捷,接受新事物快,這正好彌補了老教師的不足。我們搞兩套人馬,要把握好其中的關係,既要相互競爭,又要相互配合,取長補短,為一個共同的目標努力,這樣我們學校的這盤棋就下活了。”

嶽平主張把年輕教師提上來,是因為他答應過沈士亮,要兌現才行;見四位領導都有異議,不耐煩了,說:“我們要長遠的看問題,試想,我們不及時把年輕教師提上來,等我們的老教師都退休了,一下子把年輕教師提上來,連個過渡也沒有,豈不更加不穩妥?我們現在這麼做,就是一個穩妥的辦法。”

嶽平力排眾議堅持己見,其他四位領導也不好說什麼了,到底校長是當家人,由他說了算,此事也就定下來了。

下一個議題就是任課教師的安排,以往有一套固定的人馬,學校領導開會隻重申一下,頂多作個微調,現在是兩套人馬,另一套人馬怎麼確定,其他四位領導沒考慮過。嶽平說:“既然我們對高三的任課教師的配備作了改革,由一套人馬改為兩套人馬,不妨改革的步伐再大一點,我們領導放權,隻確定四個班主任,由班主任組閣選配任課教師,班主任願選誰就選誰。這樣班主任的權力就加大了,責任也加大了,任課教師是你選的,你就有責任管理好任課教師,帶領任課教師共同努力,提高所教班級的學習成績。我們領導隻把握好一個原則,平行班的任課教師不得重複,不然就沒有競爭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