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自然美與社會美 (1)
第一節 自然美
美,無所不在,而且就在我們的身邊。大自然賜給我們無數令人神醉、讚歎、向往的美。奇峰壁立、峰巒疊起的群山;煙波浩渺、水天一色的大海;清泉潺潺、鳥語花香的幽穀;千變萬化、撲朔迷離的雲煙,所有的一切,都是如此的動人心弦,以至於讓人如醉如癡,流連忘返,這就是自然之美。它們多姿多彩,各具神韻,美不勝收,使人心曠神怡,即使是一些常見的自然景象,也同樣具有使人陶醉的魅力,如朝暉晨曦、月朗星稀、池生春草、曲徑風荷……也都是那樣富有詩意,那樣易於引起人們的審美遐想。
但在遠古年代,由於人類的生產力水平低下,自然界在人類的眼中隻是一種威力無比、神秘莫測、不能製服的可怕力量。自然界對當時的人類來說是不美的,甚至是醜的。隨著人類的進步和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人與自然的關係發生了質的變化。人類從受自然的支配,仰仗自然的恩賜,逐步實現了對自然的支配和改造,於是客觀自然界變成“為我”的對象,自然打上了人的本質力量的烙印,自然物才成為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即審美對象,自然物才有了形象、色彩、聲音的美。因此,自然界雖早在人類出現以前就已存在,但自然美並不存在,而是隨著人們對自然本身的不斷認識和把握中逐漸產生的。
一、自然美的分類
自然美,是指客觀自然界的事物或現象的美,也是現實生活中自然物的美,即能夠引起審美主體愉悅的自然物的生動形象。根據人對自然物改造的程度,自然美可分為2種基本類型。
(一)未經人類生產實踐活動加工改造過的自然美
這類自然美是自然界天然的、原始形態的美,具有明顯的自在的特點,多以色彩、聲音、線條等外在形式和整齊一律、對稱均衡、和諧多樣、變化統一等組合規律取悅於人,缺少明顯的人工改造加工的痕跡,如浩瀚的宇宙、神秘的原始森林、廣漠的戈壁沙漠、秀麗的山水以及變幻莫測的旭日晚霞、雲霧星月等。
自然界的美——貴在自然。它的神秘莫測,它的瑰麗變幻,它的氣勢磅礴,它的嫵媚多姿,它的秀美安寧,它的一切都讓人驚歎,給人視覺衝擊,美得純粹、美得豐富而生動,這正是自然美的魅力所在,這也是未經人類加工改造過的自然美的最重要的特征。
我國風景區瀘溝湖有2/3在四川,1/3在雲南麗江,湖泊周圍山巒起伏,湖東有條山梁,蜿蜒而下直插湖心,似條蒼龍俯臥湖中汲飲甘泉,形成瀘沽湖上一個美麗的半島。湖中搖曳的是當地居民摩梭人用整棵樹木打造的豬槽船,一抬頭藍天白雲,一低頭微風拂麵,真是人間仙境。美麗的自然景觀,可以沉澱人的心智,洗滌人的心靈,讓人心曠神怡的同時,感歎自然界的偉大,人類的渺小,學會敬畏自然,愛護自然,人類和自然界和諧共處,才能使自然美永遠留存。
(二)經過人類生產實踐活動加工改造過的自然美
人類勞動實踐,給自然界留下了許多“人化”的痕跡,甚至完全將自然界變了個樣,即人類直接或間接地對自然界加以美化,並“納為己用”。這類自然美的突出特征就是和人類的生產實踐活動緊密相連,如農村的田野,灌溉的溝渠,城市裏的花園……
人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西湖在經過人們的不斷建造,已經形成了一座三麵環山的大園林。西湖還有蘇堤春曉、曲苑風荷、平湖秋月、斷橋殘雪、柳浪聞鶯、花港觀魚、雷峰夕照、雙峰插雲、南屏晚鍾和三潭印月,被譽為西湖10景。這些人造景物和自然景觀已經融為西湖景色的組成部分,與西湖之景構成和諧的整體,為西湖增添了無限的詩情畫意,也引來古今詩人不斷賦詩吟誦。其中,蘇軾的這首《飲湖上初晴後雨》,“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更是直接用美女西施和西湖相比,使西湖的景色更增添人文氣息,也使西湖美名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