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自然美與社會美 (1)(2 / 3)

通過對上述2類自然美的闡述說明,前者更顯現它的自然屬性,而後者更顯現它的實用價值。

無論哪種類型的自然美,其本質上都是自然的人化,人的本質力量的顯現,隻有自然物真正被賦予一定的社會內容,隻有在人類生產實踐活動的作用下,人和自然之間出現了審美關係,才會產生自然美。

二、自然美的特征

在五彩斑斕、絢麗多姿的世界裏,美的事物層出不窮、千姿百態,構成了大自然特有的審美現象。其特征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麵。

(一)自然美首先是自然性

自然美的自然性是指具有美的屬性的自然事物、自然現象本身所固有的,發生、發展和運動的規律,它是不依賴人和人類社會而存在的自在之物。如日出日落、月缺月圓、花開花落、雲起雲飛;春之桃李、夏之荷、秋之菊、冬之梅……這些現象都是由自然界本身的規律所決定的。

我們要清楚,自然物自身的特征是自然美形成的必要條件,如形狀、線條、色彩、時間、位置等,都是構成自然美的物質基礎。因此,自然美在任何時候都不能離開一定的自然物質屬性。

如果自然物不具備美的自然屬性,自然美將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自然物也就難以成為人的審美對象,人的美感也就無從產生。

(二)自然美側重於形式美

一切美的事物都是體現在內容與形式的統一之中。但這種統一的程度,在不同形態的美的事物中,卻是不完全相同的,自然美側重於形式。如蝴蝶和蟾蜍,就其內容來講,大家都知道蝴蝶的幼蟲是害蟲而蟾蜍是對人有益的,我國中醫更是認為蟾蜍全身都是寶;但就其形式來講,前者為美後者不美。人們顯然更喜歡能翩翩起舞,有著五彩斑斕的翅翼的蝴蝶,並且還作為美的象征入詩入畫,梁山伯與祝英台死後雙雙化作蝴蝶的美麗傳說就是一個典型的事例。而外形醜陋、體態臃腫笨拙、令人生厭的蟾蜍,哪怕全身是寶,卻被冠以“癩蛤蟆”之稱,被當作醜的典型,俗語也有了“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的極盡貶低之意的說法了,這些都生動地說明了形式在自然美當中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

(三)自然美的多麵性

自然界與人的關係廣泛而複雜,自然界本身的屬性和特征是多方麵的,因而呈現在人們麵前的美也是多方麵的。

同一自然物會因時間、環境的變化而表現出不同的美的形態和色彩。如我們在欣賞山水時,平靜的水麵、綠樹環繞的山林,往往讓人感到山清水秀;而咆哮奔騰的水流、險峻的山石,又讓人感到氣勢磅礴。自然界和人關係的廣泛和複雜使得自然美在一定條件下會有不同側麵的顯示,有時甚至是對立。如我們欣賞老虎時,常常感歎它的雄健、威武,把它稱為森林之王,也用“虎踞龍盤”“虎背熊腰”“虎嘯生風”等來形容對它的讚美;但對它的凶猛、殘暴會吃人的一麵,又讓人“談虎色變”。這樣的自然物兼具美醜兩麵,而這種現象的產生,是因為同一自然物的同一屬性與人的生活有著多種不同的聯係,在深山中突然碰到老虎,誰會對它產生美感呢?但當老虎被關進動物園裏,你可細細地觀察它時,才會讚賞到美,這是由其自然屬性特征與人的關係決定的。

(四)自然美的全人類性

自然美不同於社會美和藝術美。與其他的美相比較,我們在欣賞自然美時,更注重它的形態、色彩、聲音等自然屬性,它沒有階級性、民族性和時代性,也不涉及民族和階級的利益關係,是最容易引起全人類的審美通感的。人們遵循著古老的傳說尋訪自然美,緊跟前人的腳步到各國去尋訪自然美,發掘人類目前還未發現的自然美,絢爛多姿的自然美成了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