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用那麼多的時間同史沫特萊交談,則絕不是要顯現他個人的魅力和才華。雖然他曾向她談論了文學和詩歌,向她詢問了“成堆”的關於外部世界的問題,但毛澤東的主要目的是要通過史沫特萊向外介紹中國共產黨對於時局的看法,介紹紅軍和蘇區的情況。
史沫特萊發現了毛澤東講課、演說、談話中一個區別於人的顯著特征,那就是“以中國的現實生活和以往曆史為根據”,對學生、聽眾和交談者“談論自己的國家和人民,本國的曆史和文學”。毛澤東的理論“植根於中國的曆史與戰爭經驗”。為此,他在談話中經常“引述《紅樓夢》和《水滸》這一類的小說典故”。作為新聞記者的史沫特萊,目光是敏銳的,她透露出來的信息告訴人們:毛澤東此時已在嫻熟運用《水滸》典故闡述自己的見解和理論,並借此形成了有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的表達風格。
“中國人”與“中國知識”
毛澤東閱讀和運用《水滸傳》既久,便在認識上產生一個質的飛躍。他認為《水滸傳》等古典小說名作,具有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經典的意義,是中國文學、中國文化的代表作。讀這些名著經典,是做中國人的起碼條件。
1938年10月,中國共產黨六屆六中全會在延安召開。會議休息時,徐海東見毛澤東和賀龍談笑風生地在天主教堂院內散步,就想趁這機會提出上前線的事,未等開口,毛澤東對賀龍說:
“中國三部小說,《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誰不看完這三部小說,誰就不算中國人!”(陳晉:《毛澤東與文藝傳統》,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年3月第1版,第107—108頁;《毛澤東提倡讀三部中國小說》,《山西日報》1984年1月9日)
賀龍嚷著:“沒看過,沒看過,不過我不是外國人!”毛澤東瞅了瞅徐海東問道:“海東,你看過這三部小說沒有?”
徐海東雖然從小隻讀過三年半書,但有一個好學的精神,當窯工那些年頭,讀了不少書。他回答說:“《三國》看過,《水滸》也看過,這《紅樓夢》嘛,不知是什麼意思,沒看過。”
毛澤東笑著說:“那,你算半個中國人!”說得身旁的人都大笑起來。
統帥與將領笑談著著名小說,毛澤東將讀不讀《水滸傳》等名著,看成算不算中國人的標誌。這固然是一種玩笑話,但從中也可以看出,毛澤東是把文學修養的高低,看作了是否有作為的中國人的前提條件了。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水滸傳》的地位,推動了對它的流傳和閱讀。
毛澤東的話倒是激勵文化水平不高的徐海東和妻子周東屏開始啃大部頭的古典名著。那時徐海東在延安馬列主義學院學習,周六回家與妻子團聚時常議論讀過的小說。有一次,徐海東問周東屏:“看懂了《三國》嗎?”
周東屏實話實說:“很吃力,好多字不認識,還得查字典。相比之下,我更喜歡《水滸》,那裏頭一個個農民好漢,愛憎鮮明,令人佩服。我好像還從中看到了你的言談舉止呢!”
徐海東哈哈大笑:“我像誰?魯智深還是李逵?”
周東屏搖搖頭:“都不是。李逵勇敢,可不講政策,亂殺人。魯智深愛喝酒,喝醉了還誤事。你呀!”她指著徐海東:“要我說,挺像武鬆的,有一股子天不怕地不怕的勁頭,還蠻有智慧。”
徐海東拍拍周東屏:“你很會恭維人啊!”他又笑起來:“別忘了,我是一頭猛虎喲!”
周東屏也忍俊不禁:“你可別當了被人打的猛虎才好!”
———看得出來,徐海東和周東屏雖然文化水平不高,但他們聯係親身經曆讀《水滸傳》,對梁山英雄人物的分析是準確的,閱讀收獲是豐碩的。在毛澤東“看完這三部小說”要求的激勵下,他們確實在向完全的中國人奮進。
毛澤東還把《水滸傳》等名著作為“中國知識”的基本內容,要求子女掌握。1946年2月,毛澤東的長子毛岸英從蘇聯回到延安。一天下午,他去王家坪向毛澤東彙報在國外的學習情況。
毛澤東問他:“你在蘇聯經常讀中國書嗎?”
毛岸英回答說:“經常讀。讀過《紅樓夢》、《水滸傳》,還有魯迅先生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