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水滸》三種都要出(1 / 1)

《水滸》百回本、百二十回本和七十一回本,三種都要出。把魯迅的那段評語印在前麵。

《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13冊,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年1月第1版,第457頁。

毛澤東讀《水滸傳》,也關注這本書的版本情況。在1975年8月14日那個關於《水滸傳》的著名談話中,毛澤東最後說:

“《水滸》百回本、百二十回本和七十一回本,三種都要出。把魯迅的那段評語印在前麵。”(《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13冊,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年1月第1版,第457頁)

這段談話,在當事人蘆荻那裏有更詳細的回憶。她回憶當時毛澤東的談話說:

“他盛讚魯迅在《流氓的變遷》一文中對《水滸》的評論,讚揚魯迅對金聖歎的批判,並對《水滸》研究中長期沒有貫徹魯迅的評論精神感到不滿,對金聖歎腰斬《水滸》和大量發行這一腰斬本也十分不滿。他說:應該出全本,即一百回本,叫出版部門印行。又說:印行百回本,可以讓讀者了解故事的始末,了解全貌,知道梁山好漢們怎樣興而又怎樣敗,還其本來麵目,讓讀者知道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

(孫琴安 李師貞:《毛澤東與名人》,江蘇人民出版社1993年2月第1版,第1208頁)

《水滸傳》的版本情況很複雜,從元末明初到現在600年的時間裏,《水滸傳》在其傳播的曆史中,出現了百回本,一百零四回本,一百一十五回本,一百二十回本,一百二十四回本,七十回本,七十一回本。

毛澤東所說三種版本的《水滸傳》,又分為兩類:一類是百回本、百二十回本,內容包括梁山泊聚義、受招安、征遼國、征田虎、征王慶、征方臘的全部;一類是七十回本,即明清之際著名文學批評家金聖歎批改本。

百回的《水滸傳》最有名的舊刻本,是明萬曆三十年前後杭州容與堂刻《李卓吾先生批評忠義水滸傳》。

百二十回的《水滸傳》最有名的舊刻本,是明萬曆四十二年袁無涯刻、楊定見序《李卓吾評忠義水滸傳》。

七十回的《水滸傳》最有名的舊刻本,是明崇禎十四年貫華堂刻《第五才子書施耐庵水滸傳》。

以上三種書,解放後都有影印本和校訂本。尤其是第三種,也就是金聖歎的批改本,1952年人民出版社校訂出版時,將本子中最後一回“驚噩夢”刪去,依照百二十回本,改本回為“排座次”,又把“楔子”略加剪裁,改成第一回,使全書成為七十一回。以後又整理重印,成為最流行的版本。

毛澤東說三種《水滸傳》都要出,重點是要出版百回和百二十回的全本。在那個年代裏,他的話就是最高指示。出版部門很快將這個指示落實了,全本《水滸傳》不久就在新華書店裏與讀者見麵了。

筆者當年收藏的《水滸傳》,就是人民文學出版社1975年出版的百回本。書名頁前有毛澤東關於《水滸傳》談話的語錄,目錄頁前有魯迅在《流氓的變遷》中評論《水滸傳》的話。“關於本書的校點說明”介紹:“一百回本《水滸傳》,包括了宋江受招安和投降以後打方臘的情節,是比較接近《水滸》原貌的一個本子。我們加以校點印行,為廣大讀者提供反麵教材。本書采用的底本,是北京圖書館藏明萬曆末年(公元1610年左右)杭州容與堂刻本。原書一百卷一百回,題為《李卓吾先生批評忠義水滸傳》,書前有四篇評論文字,正文有眉批、行間夾批和回末總評,還附有插圖。這個版本沒有署作者姓名。”這個版本的作者署名是施耐庵、羅貫中。

筆者收藏的還有一種《水滸後五十回》,是煤炭工業出版社、石油化學工業出版社1975年9月出版的。該書在“節印說明”中說:“自從反動文人金聖歎腰斬《水滸》以來,七十一回本成為流行最廣的版本。這個本子沒有講到宋江正式投降,大量的投降、反革命罪惡都在百二十回本的後五十回和百回本的後三十回。因此大多數讀者不知道宋江投降的詳細情況。”“為了使大家能較快看到《水滸》後五十回,認清宋江投降派的醜惡嘴臉,我們節印了《水滸傳》百二十回的後五十回,供學習理論,評論《水滸》時參閱。也可使存有七十一回本的人全書配套。”

毛澤東主張出版《水滸傳》全本,其主導思想十分明確,這就是讓讀者在全麵了解水滸故事的基礎上,不僅看清梁山好漢們是怎樣興起造反的,又看清他們是怎樣投降失敗的,這樣可以由此了解封建社會一次農民反抗鬥爭從興起到衰敗的全部經曆,全麵地正確地總結曆史經驗。毛澤東還試圖說明,革命的失敗往往不是外部敵人的進攻,而是革命隊伍內部意誌動搖者、思想蛻化者、目光短淺者所發揮的消極作用,所造成的悲慘後果。並以此來警醒和教育廣大讀者和革命群眾。毛澤東解讀《水滸傳》這方麵的體會,我們將在《隻反貪官 不反皇帝》一章中有更詳盡的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