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是人民創造的,但在舊戲舞台上(在一切離開人民的舊文學舊藝術上)人民卻成了渣滓,由老爺太太少爺小姐們統治著舞台,這種曆史的顛倒,現在由你們再顛倒過來,恢複了曆史的麵目,從此舊劇開了新生麵,所以值得慶賀。
《毛澤東書信選集》,人民出版社1984年1月第1版,第222頁。
在延安時,毛澤東還積極支持和鼓勵從《水滸傳》中汲取題材,創造出有現實意義的新的曆史劇目。
1943年11月,延安平劇院發動新劇本創作運動。在這個背景下,新編曆史平劇(即京劇)《逼上梁山》誕生了。
《逼上梁山》取材於古典名著《水滸傳》中林衝的故事,並參照有關宋代宣和年間的曆史資料,以及明傳奇《寶劍記》、《靈寶刀》和民國初年楊小樓的《英雄血淚圖》(亦名《野豬林》)等戲曲作品編寫而成。1943年作於延安,初稿作者楊紹萱,正式演出本又經延安中共中央黨校的劉芝明、齊燕銘等集體加工修改。
《逼上梁山》主要描寫林衝的故事,但並不單純表現林衝的個人遭遇,而是以林衝故事做線索,廣泛聯係北宋末年的社會鬥爭,突出表現了當時廣大勞苦群眾不堪封建統治者的壓迫,紛紛起來聚義造反的現實。它不但描寫了林衝由一個具有正義感的下層軍官走上反抗道路的曲折過程,成功地塑造了這個“官逼民反”的典型形象;而且著力塑造了李鐵、李小二、魯智深、曹正、王月華等反封建起義造反式的英雄形象,謳歌了人民大眾的造反精神及其在推動曆史前進方麵所起的作用。
這就使《逼上梁山》在思想上與同一題材的戲曲作品有根本不同。在現代中國戲曲發展史上,《逼上梁山》的出現具有重大意義。
1944年新春,這個根據曆史題材新編的戲曲節目閃亮登場。這是毛澤東特別喜愛的“水滸戲”。
元旦這天,中共中央黨校俱樂部“大眾藝術研究社”首次演出新編平劇《逼上梁山》。該劇隻演了不到10場。1月9日這天上午,他們接到通知,說毛澤東要看《逼上梁山》,並讓先把劇本送去。由於劇本還沒有成形,他們隻好臨時分頭抄寫送了去。這天晚上,毛澤東看完《逼上梁山》演出十分高興,當夜給楊紹萱、齊燕銘寫了封熱情洋溢的信:
看了你們的戲,你們做了很好的工作,我向你們致謝,並請代向演員同誌們致謝!曆史是人民創造的,但在舊戲舞台上(在一切離開人民的舊文學舊藝術上)人民卻成了渣滓,由老爺太太少爺小姐們統治著舞台,這種曆史的顛倒,現在由你們再顛倒過來,恢複了曆史的麵目,從此舊劇開了新生麵,所以值得慶賀。郭沫若在曆史話劇方麵做了很好的工作,你們則在舊劇方麵做了此種工作。你們這個開端將是舊劇革命的劃時期的開端,我想到這一點就十分高興,希望你們多編多演,蔚成風氣,推向全國去!(《毛澤東書信選集》,人民出版社1984年1月第1版,第22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