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要研究故事裏的辯證法(2)(2 / 3)

毛澤東談了在宜川一舉殲敵3萬多人的西北大捷的例子。在西北戰場上,這是第一個大勝仗。當毛澤東談到戰士明白了為什麼打仗,怎麼打法,個個摩拳擦掌,士氣很高,一出馬就打了勝仗的時候,他揮動右手,向前作了一個強有力的手勢,顯示著:蔣家王朝覆滅的時刻就要到來了。

毛澤東對報社人員請示的關於貫徹黨的群眾路線的問題,作了特別詳細的闡述。毛澤東說:“要解決這個問題,根本上當然要從思想上進行群眾路線的教育,同時也要教給同誌們許多具體辦法。辦法之一,就是要充分地利用報紙。”

毛澤東喜歡用曆史上和現實生活中的事例,以鮮明生動的形象,簡明通俗的語言,十分扼要地闡述深邃博大的思想。毛澤東在屋子裏踱了幾步,轉過身,立定了,停了停,笑著問大家:

“你們看過《三打祝家莊》的戲吧?頭兩次打敗了。後來研究了為什麼失敗,大家心一齊,采用裏應外合的方法,結果第三次打勝了。”(中共呂梁地委黨史研究室:《毛澤東在呂梁》,中共黨史出版社1993年11月第1版,第266頁)

毛澤東講話,語調緩慢,聲音洪亮。他以智慧吸引著大家,不斷將人們從一個思想境界帶入另一個更高的思想境界,使人充滿信心和力量。

毛澤東無論與報社人員漫談引入話題,還是正式發表講話闡述思想,核心的問題都是在宣傳解釋黨的群眾路線,是在談充分地利用報紙宣傳群眾,組織群眾,從思想上武裝群眾。因為群眾路線問題是“大問題”,是關係到解放戰爭能否取得徹底勝利的關鍵所在。

從這個視角進入,再次引用三打祝家莊這個水滸故事時,他強調的側重點則是“大家齊心,裏應外合”。這時,梁山義軍這個“大家”主要有三股力量:一股是宋江從梁山帶來的人馬,二股是孫立等潛入祝家莊的內應隊伍,三股是從三莊聯盟分化出來的扈家莊的莊兵。三股勁擰成一股繩,三方力量團結起來,就攻必克戰必勝了。

如果說以往毛澤東運用三打祝家莊的故事說明的是辯證法原理的話,那麼這次引用則是生動形象地解釋了曆史唯物論的原則。毛澤東舉重若輕,言簡意賅,幾句話勾勒了三打祝家莊故事的梗概,把深邃的道理通俗地解釋出來,令人易懂且信服。

主觀主義就不行

揭示三打祝家莊等水滸故事的哲學內涵,以端正人們的思想方法,是毛澤東的經常話題。

據李越然回憶:1957年毛澤東率領代表團訪問蘇聯時,有一次,毛澤東和郭沫若等人在一起縱談三國。郭老是大曆史學家了,因此他們談得非常熱烈。談著談著,毛澤東突然問李越然:

“給你提個問題,你說諸葛亮和曹操這兩人,誰厲害?”

當時李越然很尷尬,不知如何是好,他隻好說:“主席,我對《三國》隻有一些非常淺薄的知識性的了解。”毛澤東說:

“那不行,對《三國》要多看,起碼看三遍。”又說:“《水滸》也要起碼看三遍。《三國》裏有許多戰例,蘊含著很深的戰略戰術;《水滸》裏有許多辯證法,祝家莊怎麼打進去的,主觀主義就不行。”(張素華邊彥軍吳曉梅:《說不盡的毛澤東》,遼寧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版,第430頁)關於這段話,還有另一種版本:

“《三國》、《水滸》這些好書,至少要讀它三遍。”毛澤東說,“不要去注意那些演義式的描寫,而要研究故事裏的辯證法。”接著,毛澤東又由《三國演義》、《水滸傳》等書,講述了一番唯物辯證法。(李越然:《外交舞台上的新中國領袖》,解放軍出版社1989年版,第158頁)

主觀主義打不下祝家莊。我們知道,祝家莊的“客觀存在”是:強大的兵力,堅固的城防,複雜的道路;它還和鄰莊結盟,因而能夠得到外部的支援。而宋江的“主觀認識”卻是:第一次打祝家莊,事先沒有做調查研究,不了解盤陀路的情況就盲目進兵。一聽說人家“捉住了一個奸細”,就認定是他派去偵察的兩個人都被捉去了,於是不想再搞敵情偵察,決定馬上打進莊去救弟兄。主觀主義的錯誤造成了一打的失敗。接著的第二次進攻,忽視了祝家莊和扈家莊的親密關係,孤立地估量祝家莊的力量,主觀認識和客觀存在仍然不一致,所以一開始就被扈三娘打了個措手不及,陷於被動地位,敗得更慘。經過兩次失敗,宋江才基本上摸清了祝家莊的實際情況,製定了一個裏應外合的第三次打祝家莊的作戰計劃。由於這個計劃(主觀認識)比較符合實際情況(客觀存在),因而使得第三次攻打祝家莊終於取得了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