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三打祝家莊》很有教育意義(2 / 3)

1945年初,排練已接近尾聲。這年的2月22日,延安平劇院公演《三打祝家莊》。對此,毛澤東十分高興,寫信祝賀說:

我看了你們的戲,覺得很好,很有教育意義。繼《逼上梁山》之後,此劇創造成功,鞏固了平劇改革的道路。(陳晉主編:《毛澤東讀書筆記解析》,廣東人民出版社1996年7月第1版,第1369頁;白金華:《毛澤東談作家作品》,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26頁)

毛澤東的這個評價是很高的,“很有教育意義”是指這個劇的教育作用和思想意義,“鞏固了平劇改革的道路”是指新編平劇《三打祝家莊》在平劇改革事業上的曆史地位。這個評論對廣大文藝工作者是很大的鼓舞,是對他們進行戲劇改革成果最好的褒揚。

從思想意義和功利目的上看,如果說《逼上梁山》揭示了農民革命鬥爭的必然性,那麼《三打祝家莊》則表現了革命鬥爭的方法、政策問題。二者在內容上的連續性,看起來偶然,但它們同被視為改造舊題材舊戲劇的試驗,一個是“開端”,一個是“鞏固”,卻有一定必然性。這兩個劇都是舊形式新內容,舊材料新主題,共同實現了為現實的革命鬥爭服務的目的。所謂“新”,包括改編者本身具有新的創作指導思想,即給劇本提供新的主題思想,觀眾能夠根據現實的需要從中引申出新的教益。這樣的戲,有特殊的“服務”價值。

幾個月以後,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延安召開。5月31日,毛澤東在代表大會的結論中提出“要多想問題”。他說:

一個問題來了,一個人分析不了,就大家來交換意見,要造成交換意見的空氣和作風。我這個人凡事沒有辦法的時候,就去問同誌們,問老百姓。打仗也是這樣。我們要善於跟同誌們交談。比如,《逼上梁山》就是一個集體創作,《三打祝家莊》也是一個集體創作,《白毛女》也是一個集體創作,讓自己的功勞同大家共有,這有什麼不好呢?《共產黨宣言》就是馬克思、恩格斯兩個人合作寫的。我們搞了一個《關於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又搞了一個政治報告,如果不是大家都來,一個人怎麼能夠搞得完全呢?首先要承認這一點,就是一個人搞不完全,要依靠大家來搞,這就是我們黨的領導方法。要用這樣的方法來啟發同誌的思想,去掉盲目性。(《毛澤東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8月第1版,第398頁)

在這裏,毛澤東總結了《三打祝家莊》等平劇創作的經驗,那就是依靠集體的力量,依靠大家的力量。《三打祝家莊》就是由延安平劇研究院的魏晨旭、李綸、任桂林等集體創作,劉寧一、齊燕銘、郭化若、劉慎之參加研究的。沒有集體創造,沒有大家的智慧,《三打祝家莊》不會改得這樣好,不會有這樣高的思想性和藝術性。由此,毛澤東發揮說,像寫作《關於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和七大“政治報告”這樣的重要文件,一個人搞是不行的,要集中大家的智慧、群眾的智慧,這種領導方法也就是群眾路線的領導方法。這種領導方法可以使我們去掉盲目性,增強自覺性,把文件寫得更好,把工作幹得更好,把事情做得更好。這也是一種民主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