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這段話,由批評經濟部門國家計委搞計劃的“拖拉”,聯係到江西蘇區時期軍事領導者頭腦中殘存的舊軍隊的東西,即流寇主義思想:司令部門惹不得,黨委不能管大事,或隻能管政治,不能管軍事,更有甚者是無建立根據地的思想,“打到一個地方,以雞吃盡為原則,吃光再走”。這後麵一點,已經是經濟政策問題了,所以毛澤東話一轉:“現在經濟部門既如此。蔣門神一派,不能收稅,我當武鬆。”
毛澤東這段話,雖然李銳的記錄簡略些,但思想主線明確。如果我們聯係1959年二三月間他講的另一段話,對上麵這段議論的思想就更好理解了。毛澤東在第二次鄭州會議(2月27日—3月5日)上說:
(紅軍時期)打土豪,後來者文明一點叫收稅。成吉思汗占了中國,不會收稅,叫“打草穀”。打土豪大概是從打草穀學來的。後來有人建議打草穀不如收稅,收稅才能發展生產,不知比打草穀強多少倍。現在公社黨委實際上是恢複蒙古打草穀的辦法,過去打土豪是正確的,現在對農民能這樣嗎?惟一的辦法隻能等價交換,三級之間要有買賣關係,勞動必須出工資,義務勞動切不可太多。(顧龍生:《毛澤東經濟年譜》,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3年3月第1版,第455頁)
紅軍打土豪是正確的,但辦法不如收稅;成吉思汗“打草穀”是迫不得已,但後來也改為收稅。收稅比打土豪、打草穀更為有利,因為“收稅才能發展生產”。人民公社“刮共產風”,搞“一平二調”,如同“打草穀”。施恩和蔣忠,都是開黑店不交稅。說現在經濟部門是“蔣門神一派,不能收稅”,這隻是一種比喻,一種誇張,一種極而言之,僅取其“不交稅”和“不能收稅”方麵的相似之處,實際指的是經濟工作中違背價值規律和等價交換原則。
“我當武鬆”!毛澤東的話斬釘截鐵,態度鮮明。武鬆醉打蔣門神,將其趕出快活林。毛澤東要表達的意思,是要決心糾正“共產風”,對農民群眾的勞動成果,不能“取之無礙”,而要等價交換。“廬山會議”期間批判彭德懷是錯誤的,但毛澤東把“共產風”要像蔣門神那樣的驅除掉,則是正確的。隻是因為會議使全黨的政治走向偏“左”,這個正確認識沒有得到繼續發展,沒有得到很好的貫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