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4章 隻反貪官 不反皇帝(1)(1 / 3)

《水滸》這部書,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麵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

《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13冊,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年1月第1版,第457頁。

說到毛澤東的解讀和運用《水滸傳》,有一件大事不能不提到,就是因他晚年與北京大學中文係教師蘆荻關於《水滸》評論的一番談話,客觀上引發了一場波及全國影響巨大的評論《水滸》運動,史稱“評《水滸》運動”。

1975年8月14日,毛澤東與蘆荻關於《水滸傳》評論的談話,曾作為中共中央辦公廳1975年第196號文件印發。《人民日報》9月4日發表的社論《開展對〈水滸〉的評論》中,引用了其中的第一、第二自然段的文字。中共中央1977年9月23日轉發的《王洪文、張春橋、江青、姚文元反黨集團罪證(材料之三)》中用黑體字引用了這篇談話全文。1998年1月,以《關於〈水滸〉的評論》為題,收入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13冊。全文如下:

《水滸》這部書,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麵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

《水滸》隻反貪官,不反皇帝。摒晁蓋於一百零八人之外。宋江投降,搞修正主義,把晁的聚義廳改為忠義堂,讓人招安了。宋江同高俅的鬥爭,是地主階級內部這一派反對那一派的鬥爭。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臘。

這支農民起義隊伍的領袖不好,投降。李逵、吳用、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是好的,不願意投降。

魯迅評《水滸》評得好,他說:“一部《水滸》,說得很分明:因為不反對天子,所以大軍一到,便受招安,替國家打別的強盜———不‘替天行道’的強盜去了。終於是奴才。”(《三閑集·流氓的變遷》)

金聖歎把《水滸》砍掉了二十多回。砍掉了,不真實。魯迅非常不滿意金聖歎,專寫了一篇評論金聖歎的文章《談金聖歎》(見《南腔北調集》)。

《水滸》百回本、百二十回本和七十一回本,三種都要出。把魯迅的那段評語印在前麵。

毛澤東晚年這次評論《水滸》,在他生前,已經由文藝評論活動,延展為一場政治運動;在他逝後,人們仍然對此眾說紛紜,莫衷一是。這種現象在《水滸》評論史、接受史、傳播史上,雖然不能說是空前絕後的,但也是絕無僅有的。毛澤東評論《水滸》到底是怎麼回事?怎樣看待其中的是是非非?從中能引出一些什麼樣的經驗教訓?曆史已經沉澱二十餘年,筆者曾經不遺餘力就此搜集文獻資料,反複思考其間諸多問題,想把事情說明白,把道理論清楚,貢獻意見於讀者。

毛澤東:《水滸》專門反對貪官

“風起於青蘋之末”,毛澤東1975年夏季對《水滸》的評論,並非空穴來風,它也淵源有自,有其時代背景和人文環境。筆者在《宋江招安不足為怪》一文的《重視宋江形象討論》一節,敘述過建國後到“文革”前毛澤東對《水滸》評論,尤其是對宋江評論的關注。雖然“文革”初期,中斷了對《水滸》的評論,可是到了1972年,由於有的高等學校又開始複課招生,當時的出版部門又重印了七十一回本《水滸》,於是在大學裏和社會上就又出現了評論《水滸傳》的文章和書籍。剛開始出現的論點,基本上沿用1963年和1964年出版的兩部《中國文學史》中的觀點,對《水滸傳》一書的總的評價則可以說是沿用1954年馮雪峰的權威性論點:認為《水滸傳》是描寫農民革命的“英雄史詩”,是封建時代農民革命的“教科書”。認為宋江是一個思想性格充滿矛盾的人物,具有兩重性。

1973年以後,各地陸續出版、發表了一些評論和討論《水滸傳》的著作和文章,數量不多。對小說中的宋江形象,多數文章給予否定;而對於整個《水滸傳》明確地持否定態度的,隻有個別文章。《水滸傳》是一部什麼樣的書?有人認為《水滸傳》隻反貪官,不反皇帝,醜化李逵,否定以李逵為代表的路線,全麵肯定宋江,宣揚招安投降的道路。因此,它不是一部好書,應當批判。也有人認為《水滸傳》是農民起義的教科書。因為它揭示了“官逼民反”,“亂自上作”;正麵描寫並歌頌了農民起義;使被壓迫人民的高大形象第一次大規模地在文藝領域得到表現;在明、清兩代農民起義軍中廣為流傳,起過積極作用。還有一種觀點認為,《水滸》歌頌了農民起義的反封建行動,卻又通過宋江形象宣揚了孔孟之道;即衝擊了封建意識形態,又以招安為目的,不能全麵肯定,也不能全麵否定。

對宋江形象的評論,觀點分歧很大。多數文章認為《水滸傳》中的宋江與曆史上的宋江不同,是儒家的信徒,農民起義的叛賣者,封建統治者的忠實走狗。宋江和大地主、大官僚之間雖有矛盾,但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從未超越統治階級內部鬥爭的範圍。他上梁山,為的是撈取向封建統治者討價還價的資本。上山後,篡奪了領導權,推行了一條投降主義路線。在思想上宣揚“天命”和“忠君”,在政治上改“聚義廳”為“忠義堂”,鼓吹“造反有罪”;在組織上重用地主階級上層人物,排斥革命農民。最後,在起義勝利的情況下主動投降,並鎮壓方臘起義軍,兩手沾滿人民的鮮血。當然也有人認為宋江是個正麵人物。主要理由是他上梁山後打擊了封建勢力,擴大了革命影響,促進了起義軍內部的團結,因有組織和軍事才能而受擁戴。雖然他有妥協動搖的一麵,把忠君招安思想帶進革命陣營,但仍不失為一個農民起義領袖的形象。還有的文章認為宋江的思想性格充滿了深刻的矛盾,既同情人民,憎恨貪官,又有濃厚的封建正統觀念和忠君思想;既是梁山農民起義事業發展興盛的一個重要因素,又是起義軍變質的一個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