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鬼使神差(1 / 2)

這個鎮子要比坡塢子曆史悠久,規模也大。

從前,也不過是個幾十戶人家的小莊兒。追溯由來已久的曆史,可到明朝末年。

相傳這裏的人祖籍雲南,後來幾經周轉,自山西東進,遷徙至黃河以北這冀魯邊鹽堿灘落腳。在這個鎮子裏,最大的姓氏就是李姓。其餘的,有姓張姓王姓姚姓牛姓馬等一些在此人口為數不多的雜名散姓。

在這個時候,鎮子已繁衍到總共八千多人口,一千三百餘戶人家。

卻在清末民初,這鎮出了個叫李德功的人,此人以文武雙全著稱。堪稱才智過人,德高望重,聲名遠播。

卻就在李德功的爺爺李古道謝世以後,便接替了類似鎮裏族長的角色,掌管著鎮上的大小事務。

在鎮人看來,這李德功有勇有謀,所向披靡,德高望重,頗具感召力。不管鎮中的哪種姓氏,均尊崇於李德功。鎮子上誰家有了大事小節,都要把李德功請去主張,當做坐上賓。

此時,實際上,這個鎮子裏的土地,差不多都是李德功掌管著,產下的糧食,自然也需經由李德功的差役分配。

李德功之所以受人尊崇,也不單單因他是權貴之人,重要的是,李德功非同有的富豪財主,隻知道一門心思壓榨窮人,卻對他人的死活不管不問。細究李德功的生存方式,也蘊涵著剝削,其也過著比鎮上大多數人優裕的生活,但李德功卻以獨到的操守品行,贏得了鎮人俯首帖耳、寧為其效犬馬之勞的良好口碑。

李德功的爺爺李古道那一輩,在這方當時還是個小莊子的地域就樹立了崇高的威望。

他爺爺那時侯充當著莊子裏的族長角色,在莊人麵前靠著以身作則,公道正派,以德養家,廣受尊崇。李古道在莊人麵前踐言踐行,說一不二。

李德功的爺爺活著的時候,望孫成龍,想日後培養孫子繼承爺業,因為李德功的爹李旺年好吃懶做,不成大器,成人後又是拈花惹草,吃喝嫖賭。後來還染指大煙癮,直抽得麵黃肌瘦,似人非鬼。一有那大煙癮上來,直急得撕頭挖腳,鼻液橫流,宛若抽癲癇風一般。諸種劣習把李旺年作騰得毛發幹黃,如同收割後曬得透幹的亂柴雜草。

這李旺年周身營養枯竭,沒有了半點的精氣活力,酷似那病入膏肓的皮包著骨頭的瘦狗一般。

李古道眼看著兒子形容枯槁不成體統,實在氣憤不過了,就一把揪住李旺年襖領道,不成器的東西!爹我本指望你來日子承父業,就給你取下這旺年的名字!爹是盼著咱李家門裏香火旺興,多出貴人!是那樣……你也能出息成個人五人六,在人臉前頭能挺直了腰杆!可是你……叫爹熱著的心全都涼了……

為挽救李旺年回心轉意,李古道軟硬兼施,道理聽不進去,就給李旺年動了硬的。

李古道抄起那杆平素轟騾馬車的鞭子,猛抽在李旺年骨瘦如柴的身上,直抽得李旺年在地上打起驢滾,嘴裏不住地央求道,爹,爹呀,別抽啦,我錯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