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如何得到同事的喜愛(1 / 3)

試著成為受歡迎的人

被同事孤立的滋味不好受,被孤立的原因也是五花八門。但每個感到孤立的人都可以想一想,為什麼被孤立的是自己而不是別人呢?

上班之後,每天和我們相處時間最長的人是誰?不是愛人,不是父母,而是同事。早上一睜開眼,便急急忙忙趕去與他們見麵;直到夜幕低垂,才滿臉倦意地互道“再見”。出來做事的頭一天,父母都要千叮嚀萬囑咐:在外麵,講究的是一團和氣,和同事抬頭不見低頭見,千萬別生嫌隙。但人算不如天算,盡管你小心翼翼地維護著和同事的關係,但有一天卻仍可能驚奇地發現,自己怎麼被同事孤立起來了。

除了遇上一些天生善妒的小人外,大部分時候,自身的一些缺點是導致被孤立的主要因素。在單位裏,飛揚跋扈的人、搬弄是非的人、打小報告的人、愛出風頭的人,都是被孤立的對象。假如你被孤立了,趕快檢查一下,自己是不是這幾類人?下麵我們通過三個小例子歸納一下被同事孤立的原因及解決之道:

1.因為薪水過高

黃曉燕自從進了現在這家公司後,就一直被同部門的兩個女同事孤立。每天上下班,黃曉燕都會向她們微笑、打招呼,但她們總是麵無表情,裝作沒看見。每每這個時候,黃曉燕的微笑就一下子僵在臉上,別提多尷尬了。

平時,她們也不和黃曉燕講話,有時黃曉燕湊過去想和她們一起聊天,結果她們像商量好的一樣,馬上閉上嘴巴,各做各的事情去了,丟下黃曉燕訕訕地站在一邊。

在這種環境下工作,黃曉燕的鬱悶可想而知。後來,她才迂回曲折地從其他同事那裏聽到一點風聲:自己雖然初來公司,但工資卻比這兩個女同事高出一大截,於是引來了她們的忌恨。

黃曉燕對現在的工作非常滿意,不僅輕鬆,工資待遇也很稱心。她不想因為同事不和就犧牲了工作,可心頭的煩惱卻一天甚似一天。

解決之道:堡壘都是從內部攻破的,想不被人孤立,關鍵在於打破敵方的統一戰線。黃曉燕可以找機會多接近兩人中比較好說話的那個,經常讚美她的服飾、氣色,聊聊家常;另一個就隻打招呼少說話。時間長了,她們的陣營自然就被分化了。不過,使用這一計,必須有十足的耐心。

2.因為弄錯角色

趙蕾在一家國有企業從事財務工作,財務部隻有主任、出納和她三個人。主任不管業務,出納去年才憑關係進來,於是全部門所有的工作幾乎都壓在了趙蕾身上。出納隻做有關現金的活計,連最基本的報銷都不管,但主任從來不說半個“不”字,因為她有靠山。

在領導的縱容下,出納工作極其馬虎。相反,趙蕾做事努力盡心,可到最後總是吃力不討好。主任有時還會暗示趙蕾,她對工作太認真,把事情都默默地做完了,不等於把他架空了嗎。

趙蕾心底裏直呼冤枉。主任動不動就甩手把所有的工作都推到她一個人身上,把她累得幾乎趴下。到頭來,卻埋怨她太能幹。趙蕾感到自己簡直裏外不是人。

現在,主任和出納都明顯地表現出不喜歡趙蕾,平時兩人總是有說有笑、有商有量,單單把趙蕾排除在外。趙蕾為此鬱悶不已。

解決之道:被同事孤立時,我們也應從自身找找原因。如果一個人不喜歡你,可能是他不對;如果所有人都不喜歡你,也許問題就出在你身上。趙蕾對工作兢兢業業,為什麼不被主任肯定?很可能是她平時有些越級的舉動,令主任不滿。她很想把財務部工作搞好,可是三個人中就隻有她有這個意識。由此可以看出,她把自己的角色弄錯了。做好部門工作是主任的事情,作為下屬,應當配合上級完成這一目標,而不是幹脆代替上級去思考。她在言談中,對主任頗為鄙視,主任對此怎麼會沒有察覺呢?看來,趙蕾還是應該先擺正自己的位置。

3.因為太出風頭

許明明是個精明能幹的女子,年紀輕輕便受到老板的重用。每次開會,老板都會征求她的意見。她的風頭如此之足,公司裏資格比她老、職級比她高的員工多多少少都有些看不下去。

許明明觀念前衛,雖然結婚幾年了,但打定主意不要孩子。這本來隻是件私事,但卻有好事者到老板那裏吹風,說她官欲太強,為了往上爬,連孩子都不生了。這個說法一時間傳遍了整個公司,許明明在一夜之間變成了“當官狂”。

此後,許明明發覺,同事看她的眼神都怪怪的,和她說話也盡量“短平快”,一道無形的屏障隔在了她和同事之間。許明明很委屈,她並不是大家所想的那麼功利呀,為什麼大家看她都那麼不屑。

解決之道:在職場中鋒芒太露,又不注意平衡周圍人的心態,有這樣的結果並不奇怪。徐明明並非目中無人,隻是做人做事一味高調,不善於適時隱藏自己的鋒芒。隻要她能真誠地對待同事,日子久了,他們自然會明白,這就是她的真性情。

不做團隊裏的“異類”

團隊是一個大機器,員工就好比每個零件,隻有各個零件凝聚成一股力量,這台機器才可能正常啟動。這也是同事之間應該遵循的一種工作精神或職業操守。其實生活中不難發現,有的企業因為內部人事鬥爭,不僅企業本身“傷了元氣”,對整個社會輿論也會產生不良影響。

員工作為企業的一員,一方麵要有自己的個性,另一方麵也要很好地融入集體,而這種協調和統一很大程度上來源於人的協調和統一。所以,無論自己處於什麼職位,首先需要與同事多溝通,因為你個人的視野和經驗畢竟有限。況且,隨著社會分工的越來越細,這種溝通協調也是必須的。不要脫離團隊獨斷獨行,有問題應該開誠布公,拿出來大家一起討論,提倡各抒己見、百家爭鳴、群策群力、求同存異。

事實上,每個團隊的成員大都對自己的實力非常認可,所以時常會有某些人背離團隊的決策,甚至導致各種問題。

1998年,歐倍德德國總部宣布進軍中國建材零售市場時,與眾多的跨國零售巨頭一樣,最初也是以一家管理谘詢公司的名字進入的。歐倍德總部一直標榜團隊決策的“海狸鼠文化”。“當第一隻海狸鼠銜著樹枝放入巢穴後,第二隻也如法炮製,絕不會懷疑第一隻放的位置是否正確和穩定。它們之間的默契充分保證了工程的順利進行,而且它們也不必擔心別的海狸鼠偷懶睡覺,彼此非常信任,並且都按照既定目標準時完成工作。在歐倍德的團隊裏,員工們就是采用海狸鼠的方式來培養默契,建立相互間的信任,以準時達成目標的。”

經過兩年多的前期調研和籌備,2000年歐倍德中國的第一家店麵在無錫開業。但創業初期的歐倍德中國團隊,逐漸背離了歐倍德團體決策的總部文化,形成了事實上的“一隻可以發號施令的海狸鼠”。作為歐倍德中國的“開國元勳”,從歐倍德管理谘詢公司開始到2000年第一家無錫店正式開業,再到後來歐倍德提出的“十年百店計劃”中國市場發展戰略,與海爾成立歐海家具合資公司等,幾乎所有的重大戰略決策,歐倍德中國總裁李鳳江都起到了關鍵的作用。正因為如此,李鳳江進入歐倍德全球最高決策機構,成為七位執委會成員之一,並成為跨國公司中職位最高的中國本土經理人之一,一度風光無限。但是,由於他脫離歐倍德集體決策的總部文化,卻使得公司慢慢偏離了航道,直到李鳳江辭職,公司才慢慢“回歸”。決策者獨斷獨行的做法,給整個公司、整個團隊帶來了沉重的代價。

身為室內設計師的曉蔚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曉蔚是位室內設計師,在北京一家很有名的家居設計公司工作。由於她對家具擺設有獨到的眼光,運用空間有巧妙的構思,使得她的設計相當受客戶的歡迎。

但在這行做了三年多後,她漸漸發展出其他的興趣來,就是裝潢所用的織品——家具和壁毯所用的質料和織法,“隻要用對了,整個房間就會變得很有味道,也會很雅致”。她覺得這種興趣並不脫離本行,研究一下也無妨。

不過,由於太過沉迷於織品設計,她反而忽略了室內設計的工作。盡管曉蔚在大公司工作,團隊裏的其他設計師都提醒她要注意自己的本職,然而她自己卻認為這件事隻是她工作範圍的延伸罷了。為了要深入了解這些織品的製造,她還自費到織品的生產廠家考察。

然而,織品的學問卻大得很,了解一些不同的織品質料結構,隻是入門而已,還有更多的東西要學習、要了解。曉蔚發現自己所畫的和所想象的,與實際的織品並不相同,但她很有毅力,投入了很多精力。雖然她仍在從事原來的室內設計工作,但她所投入的心思已經遠不如前。公司的同事甚至上司多次提醒她,公司的主要方向是進行室內設計和裝潢,並不準備涉足裝潢用品設計。然而,她卻堅持獨斷獨行,甚至私下找工廠生產她設計的織品,認為這樣可以給自己、給公司帶來新的天地。

不過,事與願違,織品設計並不像她所想的那麼簡單,她還得知道流行的趨向,大眾的口味,市場所需要的質和量,以及合理的價格等等。雖然技工能製造出完全符合她設計的成品,但她設計的產品卻無法獲得消費者的喜愛。銷售經理反複地告訴她:“沒有人能把這種垃圾賣出去!”

雖然織品生產的耗費由她自己承擔,公司沒有損失,但她室內設計的工作也出了問題,幾個客戶需要她的時候卻找不到她。她對這份工作的漠不關心,使得客戶們異常氣憤,以致她的口碑越來越糟,人人都知道她不可靠,沒有人願意再請她設計。這甚至影響到了整個公司的信譽,害得公司客戶量下滑,從而引起了領導的不滿。最後,雖然她在室內設計上有不可多得的才華,老板也必須把她這種不考慮團隊目標,固執己見,獨斷獨行的人請出公司。

在一個團隊中,個人沒有做到與團隊一致,就會影響到整個集體。而個人的決策又常常會因為考慮不周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所以,不論你是決策製定者之一,還是僅僅是團隊中的一分子,跟隨團隊的步伐,才能保證最大的團隊效益,與隊友建立良好的關係。

不做沒有意義的爭論

一個人擁有才智固然可敬,但才智絕不是用來“爭強好勝”的。一個修養高深的人,是不會與人計較一事之短長的。

羅斯福總統對於他的反對者總是會和顏悅色地說:“親愛的朋友,妙哉妙哉,你到這裏來和我爭執這個問題,真是一個妙人!但在這一點上,我們兩個的見解自然不同,讓我們來講些別的話題吧!”然後他會施出一種誘惑的手段來,使對方放棄自己的意見,而去接受他的觀點。

這的確是一個好方法,無論那些成功的人采用什麼方式去駕馭別人,我們可以注意到的是,他們的第一步是“避免爭論”,他們的策略是以“迎合別人的意誌”及“避免反對意見”來感動人的。

當你碰到了任何一種反對意見,你應當先自己打算:“關於這一點,我能不能在無關大局的範圍中讓步呢?”為了使人家順從你的意見,可盡量表示“小的讓步”,有時為了避免這種反對,你甚至還可以將自己的主見暫時收回一下。如果你碰到了特別反對你的主要意見的人,那麼最聰明的方法還是把這問題延緩下去,不必立求解決。這一方麵使對方得到重新考慮的機會,一方麵也使你自己有重新決策的機會。

在會議室裏,你可以因為不滿意一個方案而反複與人爭辯,甚至爭得麵紅耳赤、拍桌頓足,因為你把你的意見陳述了以後,還有別的同事可以考慮你的意見。這是關係大眾的權益,值得你用全部精力去爭取。可是在私人談話中,你就千萬不可如此了。譬如你昨天和一個朋友爭辯了一個下午,你說寫一首現代詩應該要押韻,讀出來才有音樂的節奏;而你的朋友則反對這個理論,他說和諧的節拍就是詩中的韻律,刻板地押韻,則會損害詩的本質。你們爭辯了半天,除了彼此的悶悶不樂,還有什麼更好的結果呢?爭辯是浪費時間。你們各自去寫自己喜歡寫的詩好了,詩並無一定的形式,各人可以有各人的見解。

許多事情沒有幾件是值得我們拿友誼的代價去爭辯取勝的。如果你偏偏這樣做,等於你的精力和時間都不值一錢,更不要說感情損害的方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