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如何得到同事的喜愛(2 / 3)

除了彼此都能虛心地,不存半點成見地在某一個問題上專誠討論之外,一切的爭辯都應該避免,即使這是一個學理的爭辯。雖然你可以為學術問題而爭辯,足以表示你治學的精神。譬如哲學,有些理論爭了兩千餘年,至今還沒有定論;心理學的爭辯也至少有幾百年,現在仍然不分高下;甚至自然科學,“生物發生說”的論爭,至今無人敢肯定地說哪一派才正確。你有什麼比這些更大的題目、更高深的學問根底,以及更長的時間作口頭上的爭辯呢?就算有,你可以選擇著書立說來發揮你的主張,而不必在談話中作沒有意義的爭辯。

是否你用議論壓倒了對方,就會給你帶來很大的利益呢?當然不會,首先在雙方都固守己見的時候,你未必能壓倒對方。其次,即使對方表麵屈服了,心裏也必悻悻然。你不僅一點好處都得不到,而且害處還很多。第一,使你損害了別人的自尊心,讓別人對你產生反感;第二,使你容易犯專去挑剔別人錯漏的惡習;第三,使你變得驕傲;第四,你將因此失掉一切朋友。

你可以實現你的主張,你可以左右別人的計劃,但不應用爭辯的方法來實現。如果你想借某一問題來增加你的學識,你就應該虛心求教,切不可借助“爭辯”來達到目的。如果你能常常尊重別人的意見,你的意見也必然被人尊重。這樣,你所主張的,就會得到別人的擁護,而不必把精力花在無益的爭辯上。

在當今社會,完成任何一個稍具規模的任務,都需要和眾多的人員、資源打交道。這時,秉性各異、資源不同的夥伴正好能夠優勢互補,帶領彼此走得更快、更遠。人的行為與心境是交互影響的:如果你腳步輕快,心情必然是輕鬆的;不管和什麼人交談,隻要你保持眼光跟對方平行,精神壓力就會減輕不少。這是與人打交道的一個秘訣。

對同事的態度恭敬些

古龍曾經說過:世界上最好的東西是一塊銀子。但對大部分現代人來說,世界上最好的東西是一個好同事,比一個好同事更好的東西是一群好同事。

年終歲末,某數碼產品公司市場部要在一次全國範圍的產品展銷會上組織一次大規模的產品促銷活動。由於人手不夠,市場部經理趙峰急需臨時招聘一些促銷小姐。於是他讓助手打了一份申請,報到人力資源部主管老陳那裏,並在電話裏跟老陳說:“很急!盡快安排。”本來老陳平時就看趙峰不順眼,這次又是這種態度,老陳心想:“你小子平時見了我連招呼都不打,現在又這副德性。你不是急嗎?好,我就來個急情緩辦,叫你啞巴吃黃連!”結果,老陳憋著一肚子氣,完全按照常規招聘流程走了一遍。填表、筆試、麵試、崗前培訓……等到這十位促銷小姐完全到位時,展銷會已經接近尾聲了。

故事裏的老陳壞是壞了點兒,但是他的要求其實並不高。如果趙峰的嘴巴甜一些,平常的態度恭敬一點,可能這個故事就會有另外一個結局。

按理說,老陳作為人力資源部主管,理所應當按照趙峰的要求為市場部招聘到促銷小姐。這是老陳的本職工作,做到了是他的職責,做不好是他的失職。正因為如此,老陳把人招到了,就算盡了本分了,沒人能挑出他的錯來。你趙峰急不急是你自己的事兒,我老陳為什麼一定就得按照你的吩咐辦呢?

其實說到底這都是“利”字在作怪。所謂“人在職場,‘利’字當先”。一般來講,在上下級的溝通中由於存在著權力、地位上的差距,所以往往比較容易解決問題。但平級部門之間,因為沒有了權力的挾製,再加上各部門之間的實力、立場、利益都不對等,所以很容易形成一些溝通壁壘。

因此,當部門主管在請人幫忙的時候,要用利益來吸引對方幫你做事。尤其要做到的是,在你的言行方麵要讓對方覺得,你是值得讓他出手相助的。這個事情說著複雜,但真正做起來其實也很簡單。隻要你能在部門間的溝通中做到平時多主動聯絡,關鍵時刻講技巧、有彈性,處理問題本著平等、互惠、顧大局的原則,相信在工作當中你一定會為自己贏得更多的幫手和同盟,而不是你一唱戲就有人拆台。

在上述例子中,如果趙峰說:“老陳,幫個忙,這事兒挺急,促銷小姐三天之內就得到位。錯過了時機,你我就都白忙活了。在這兒,我也征求一下你的意見,如果你同意,這個活動算咱們兩個部門一起合辦的。我有把握,這個活動做下來肯定會出成績。這樣一來,你的部門年終考核又可多一項業績了,你覺得這想法兒怎麼樣?”聽了這話,相信老陳是不會拒絕趙峰的要求的。

有功勞時應與大家分享

在任何時候,獨享榮耀都會很容易激起他人心中的不滿並使其心生恨意。

當大家都為一個目標在努力奮鬥時,不料讓你搶先得到了這個惹人眼紅的功勞,於是相比之下的其他人就明顯比你矮了很多,你的存在也不時地給他人造成了威脅,盡管你並未做任何傷害他人的事,但又有誰還願意跟一個讓自己沒有安全感的人在一起共事呢?自然而然地,獨自享有榮耀,還心安理得地把高帽子往自己頭上戴的人終究是會成為孤家寡人的,更何談與人合作?所以,當你和大家一起做出成就時,千萬別獨享榮耀,要懂得與別人分享。

有位編輯很有才氣,他編輯的雜誌很受歡迎。有一年他得到了大獎,一開始他還很快樂,但過了個把月,卻失去了笑容。他說,社裏的同事,包括他的上司,都在有意無意間和他作對。

這是為什麼呢?原因是他犯了“獨享榮耀”的錯誤。事情是這樣的:他得了大獎,老板還另外給了他一個紅包,並且當眾表揚了他的工作成績。但是他並沒有現場感謝上司和屬下們的協助,更沒有把獎金拿出一部分請客,所以大家雖然表麵上不便說什麼,但心裏卻感到不舒服,和他產生了隔閡,於是就和他作對了。

就事論事,這份雜誌之所以能得獎,這位編輯貢獻最大,但是當有“好處”時,別人並不會認為哪一個人才是唯一的功臣,總是認為自己“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所以他“獨享榮耀”,就會讓同事不舒服。而他的上司,更會因此產生不安全感,害怕失去權力,於是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領導自然不會給這位編輯好日子過了。由於受不了上司的白眼以及同事間關係的冷漠,兩個月後這位編輯就辭職了。

這位編輯造成最後這種局麵的根源就是在於他忽略了別人的感受,隻知道傻乎乎地獨自抱著榮耀不放,以致最終失去了人緣,不得不離開公司。

嶽飛是我國宋朝時著名的軍事家和謀略家,他是一個平時作風很低調和謙虛的人。

嶽飛治軍極嚴,平素注重操練和校閱,與士兵們同甘共苦。每次軍隊駐紮休整時,嶽飛都會訓練將士從斜坡上騎馬急馳而下跳躍壕溝,並且讓大家穿著厚重的鎧甲練習這一項目。一次,他的兒子嶽雲因練習從斜坡上騎馬急馳而下,一不留神,馬被絆倒,嶽飛就生氣地鞭打了他。打仗時,嶽飛都衝鋒在前,自己擔任“旗頭”,成千上萬兵將的動止進退,唯“旗頭”是瞻,每次都是勇往直前。當打了勝仗,朝廷封賞時,嶽飛總是說:“全軍將士出力,功勞是大家的,我沒有什麼功勞。”並將犒賞平均分給部下軍吏,個人不拿一絲一毫。

士兵夜間宿營,老百姓自願打開屋門讓他們進屋休息,但沒有一名士兵敢進民屋。嶽家軍號稱“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搶掠”。一次,一名士兵拿了百姓的一縷麻去捆喂牲口的草,嶽飛立即將他斬首以警告他人。士兵有病,嶽飛親自為他們調藥。將領們遠征,嶽飛的妻子詢問並慰勞將領們的家庭。將士戰死,嶽飛傷心地哭泣,並且養育他們的孤兒,或者讓兒子娶陣亡將士的女兒為妻。

正是嶽飛的這種賞罰分明、以誠待人的作風感動了部屬,所以嶽家軍的全體官兵,在平時都嚴守紀律,在戰時都樂於效命,具有極強的戰鬥力。金兵的鐵騎,多次以排山倒海的密集隊形,企圖衝垮嶽家軍的陣容,結果都沒有成功。他們連聲驚歎說:“撼山易,撼嶽家軍難!”

由此可見,把功勞和榮耀送給別人是一個聰明的做法,獨自貪功則是自私和愚蠢的,它會給你帶來人際關係上的危機。

當你得到榮耀時,你需要做好這樣幾件事:

(1)感謝。感謝同事的鼓勵、幫助和協作。不要認為這都是自己的功勞,尤其要感謝上司,感謝他的提拔、指導、授權。如果實際情況果真是如此,那麼你的感謝就是應該的;如果同事的協助有限,上司也不值得恭維,你也有必要感謝他們,這樣做雖然勉強一些,卻可以避免使你成為靶子。

(2)分享。口頭上的感謝事實上也是一種分享,這種分享可以無窮地擴大範圍。另外一種是實質的分享,別人倒也不是要分你一杯羹,但是你主動地分享卻讓旁人有受尊重的感覺。如果你的榮耀事實上是眾人鼎力協助完成的,那麼你更不應該忘記這一點。實質的分享有很多種方式,小的榮耀請吃糖,大的榮耀請吃飯。分享了你的榮耀,就不會有人和你作對了。

(3)謙卑。人往往會一有了榮耀就“忘了我是誰”地自我膨脹,這種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旁人就遭殃了,他們要忍受你的囂張氣焰,卻又不敢出聲,因為你風頭正勁。可是慢慢的,他們會在工作上有意無意地抵製你,不與你合作,讓你碰釘子。因此,有了榮耀,卻要更謙卑。別人看到你的謙卑,會說:“他還蠻客氣的嘛!”當然就不會找你麻煩和你作對了。

謙卑的要領很多,但做到兩點就差不多可以了:第一,榮耀越高,頭要越低;第二,別再提你的榮耀,再提就變成吹噓了。

相信把握住這兩點,當你下次再獲得榮耀後,就不會再平白遭受委屈和擠兌了。

取長補短,優勢互補

想想俄羅斯方塊的遊戲規則吧:取長補短,查漏補缺。遊戲如此,同事之間相處又何嚐不是如此呢?

《呂氏春秋》中記載了一種前腿如鼠,後腿如兔的奇怪動物——蟄蹶,長短不一的腳使它舉步維艱。但它卻經常利用自己的利齒采噬植草給一種叫蛩蛩距虛的動物,這種動物雖然沒有利齒,卻有強壯的四肢。於是山火來時,蛩蛩距虛便把蟄蹶負於背上共同逃難。

大自然中的小動物往往給我們許多智慧啟示,取長補短是生存的法則,也是我們獲取成功的不二法門。

心理學家羅傑斯認為,每一個人都生活在一個以自我為中心而又不時變動的經驗世界裏。一個人隻有保持對自己的經驗開放,不斷跟其他人進行碰撞,他的自我才會變得無限豐富。

歌德與席勒就是這樣的,年長成熟的歌德給了席勒安定的嗬護,而年輕激越的席勒給了歌德新的創作熱情,於是《浮士德》躍出水麵,它的光焰穿過曆史的黑暗點亮了今天的天空。倘若沒有魏瑪城中的相遇、相知、相輔相成,歌德也許仍限於瑣雜的政務中,而席勒也許已在困窘的生活麵前湮沒無聞。無法想象,沒有他們,19世紀的文化星空將會黯淡到何種地步。

微軟公司的兩位創始人——比爾·蓋茨和保羅·艾倫,兩個人的興趣、個性迥異。與善於捕捉市場、為人高調的蓋茨不同,艾倫更熱衷於技術,且十分低調。就這樣一個“攻城略地”,一個“保障有力”,兩個人珠聯璧合,共同鑄就了微軟帝國的輝煌。

在當今社會,完成任何一個稍具規模的任務,都需要和眾多的人員、資源打交道。這時,秉性各異、資源不同的夥伴正好能夠形成優勢互補,帶領彼此走得更快、更遠。

大家一起往前走的時候,就像玩俄羅斯方塊一樣,相互間難免遇到擠壓、碰撞,但我們隻要找到長短相補的地方,就一定能築起共同的新高度。

多同流,少合汙

小孫進市場部不久,就發現在這個十來個人的部門裏,有一個三四個人的小圈子。這幾個人相互之間特別默契,但對這個圈子外的人則多少有點不配合,有時甚至暗中使絆。部門經理有時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而那個圈子的核心人物的無形影響似乎比經理還大。這些天,那個圈子裏的馬大姐中午有事沒事就跟小孫套近乎,昨天問他父母是做什麼的,今天問他有沒有女朋友。當她知道小孫現在還沒有女朋友時,馬上表示願意為他當“紅娘”。小孫知道馬大姐是想拉自己“下水”,成為他們那個圈子裏的人。他有些猶豫:如果自己不進他們那個小圈子,今後自己在工作中也難免不會遭到刁難;但如果進入他們那個小圈子,自己又從心裏厭惡這種拉幫結夥的行為,搞得他現在有點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