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不是意氣用事的時候,牽一發而動全身,司馬高更希望以最小的代價平息此次戰事,即使是讓出懸壁城,用女人去安撫犬戎。
隨後,太極殿內除武官外,大部分文官低頭躬身、異口同聲道:“臣等附議”。
高坐在龍椅上的元狩帝停住輕敲扶手的食指,微屈手掌,眼含銳利地看向兵部主官吳起。
“回稟陛下,臣有不同的意見”,兵部主官吳起感受著頭頂的威壓,鎮定地說道。
“哦?吳愛卿有何不同的見解?”元狩帝收回目光,聲音裏沒什麼起伏。
“臣認為妥協隱忍不是解決之道,大夏乃是當今強國,非犬戎之類宵小可比,陛下長劍所指,即使是犬戎也應匍匐在地,以示臣服”,吳起自多年前便知道元狩帝的雄圖大略,他願意一心追隨元狩帝的步伐,去打造一個史無前例的大夏。
見兵部主官表態,本站著不動的武將們紛紛行禮喊道:“臣等附議,陛下長劍所指,臣等決不回頭”。
話音落,太極殿內又恢複了寂靜,殿中央兩方人馬涇渭分明,文官以民生社稷安寧為主旨,武官以保家衛國、開疆拓土為念。
元狩帝高坐於龍椅上,右手拇指輕輕地摩挲著食指,緩緩開口:“既已是我大夏疆土,便沒有歸還的道理”。
元狩帝聲音一頓,遂一錘定音:“朕不需要議和,也不會接受讓地。寇可為,我複亦為。自今日起,告知北部邊境大軍,犬戎既然敢占領我大夏疆土、傷我大夏子民,那便做好反攻犬戎準備,如有占領犬戎王庭、生擒義渠者,賞千金,封萬戶侯”。
話音落,太極殿內無論文官還是武官心神均為之一震,即使前路有著重重阻礙,但許多官員的腦海中不由自主地描繪出大夏可能會出現的巨大版圖。
幾息後,百官齊齊雙膝跪地,向元狩帝行跪拜大禮,異口同聲說道:“臣等領旨,吾皇聖明”,聲音響徹太極殿內。
“著兵部通知各州州府安排募兵事宜,以待後續。戶部協調調度軍械糧草,如有怠慢,戶部上下皆人頭落地。吳愛卿、張愛卿,你二人可聽清了?”元狩帝看向太極殿中央,聲音裏無絲毫商量的餘地。
“喏,臣等領命,必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戶部主官張立秀、兵部主官吳起高聲應道,倆人心知兵事既起,那便隻有一條路,即全力以赴。
“眾愛卿,可有願領兵前往渤州作戰者?”元狩帝看向武官一列,戰場瞬息萬變,兵貴神速。
“回稟陛下,臣願前往,定當不辱使命”,站於吳起身後的武將韋睿出列,聲如洪鍾。
看著這張熟悉的麵孔,元狩帝不得不想起當初雲滇的事情,繼而想到了褒可青,她現在在做什麼呢?應是在過自己的逍遙日子吧,她會有一絲想著朕麼?
未聽到龍座上帝王的聲音,禮部主官林萬成偷偷抬眸,隻見元狩帝神思竟有些恍惚,不禁疑惑。又看了看站在大殿中央的武將韋睿,轉眸回憶起多年前的雲滇之事。
那時的自己尚不是禮部主官,但也站在太極殿內聆聽聖訓,親眼看著那道道政令自太極殿發出,將雲滇的異族打入至塵埃內。
大夏頂級的權貴階層,沒有人會不知道夏宮女主人的來曆,帝王也從未想過對她的身份進行隱瞞,各部主官皆知,她便是那個在雲滇失蹤後導致元狩帝瘋狂的“太監”。
所以自從褒可青出現在夏宮,文武百官心知那是帝王心尖尖上的人,不敢多說一句指摘的話,除非是真嫌命太長。至於延綿皇嗣,一眾官員也看清了,在褒可青出現之前,元狩帝就沒給予後宮嬪妃生育皇嗣的機會。
林萬成不禁想起兵部主官吳起曾對自己說的話,心下暗歎:果真是一物強一物,即使是一言九鼎的帝王也有猶疑不安的時候。待此次戰役結束,本官定當再提立後之事。
“韋睿聽旨,著韋睿先攜十萬大軍前往渤州禦敵,即刻出發、不得有誤。屆時兵部作戰方案如與邊境實際情況有出入的,朕給予你便宜行事之權”,元狩帝回神,看向武將韋睿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