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學士聽了,回 奏道:“臣的皮褂是隻有出風,沒有統子的。
”說著,便把那袍幅的裏子揭起來,大家時,果然是一片光皮板,隻有四周做著出風。道光帝看了,連說:“妙,又省錢,又好看。穿皮褂目的是取暖,做不做出風,是無關緊要的。”
從此以後,那班大臣穿的皮褂,卻把出風拉去。一時裏,官場裏都穿沒有出風的皮褂了。
穆相國外麵雖裝出許多寒酸樣,他家裏卻娶著三妻四妾,又養著一班女戲子,常常請著客,吃酒聽戲。走過他門外的,隻聽得裏麵一片笙歌。因此有許多清正的大臣都和他不對。隻因道光帝十分信任他,說他是先帝顧命之臣,凡事聽他主張。
那穆相國在皇帝麵前花言巧語,哄得皇帝十分信任,隻有曹學士不喜歡他。他倆人常常在皇帝麵前爭辯。皇帝常常替他們解和,那穆相一天驕傲似一天,無論京裏京外的官員,倘然未孝敬到他,他能叫你丟了功名。因此穆相國家裏常有京外官員私送銀錢珍寶來。那時有個福建進士林則徐,曾外放過一任杭嘉湖道,後來做江蘇按察使,升江西巡府;他為官清正,所到之處,百姓稱頌。皇帝也十分器重他。
這時,英國的商船常常把鴉片煙運到中國來,在廣東一帶上岸。中國人吃了煙,形銷骨立,個個好似病息一樣。林則徐上了—本奏折,說:“鴉片不禁,國日貧,民日弱;數十年後,不惟無可籌之餉,抑且無可用之兵。”道光帝看了這奏章,十分動容,便把他升任兩廣總督;進京陛見,又說了許多禁煙的話。道光帝給他佩帶欽差大臣關防,兼查辦廣東海口事務,節製廣東水師。林則徐忽然太紅了,早惱了一位奸臣穆彰阿。那林則徐進京來,又沒有好處送穆相國門下,那穆相國便忌恨在心。看看林則徐一到廣東便雷厲風行,逼著英國商船繳出二萬零三百八十箱鴉片煙來,放一把火燒了。那英國人大怒,帶了兵船,到福建、浙江沿海一帶地方騷擾。穆相國趁此機會,在皇帝跟前說了林則徐許多壞話,說他“剛愎自用,害國不淺。
”一麵派人暗暗地去和英國人打通,叫他們帶兵船去廣東;一麵又指使廣東的官吏到京來告密。有個滿禦使名叫琦善的,聽了穆相國的唆使,狠狠地參了林則徐一本。穆相國又在皇帝跟前打邊鼓,把皇帝也弄昏了。一道聖旨下去,把林則徐革了職,又派琦善做兩廣總督。琦善一到任,便和英國人講和,賠償七百萬兩銀子;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作外國的租界。英國人還不罷休,硬要拿林則徐問罪。穆彰阿出主意,代皇帝擬一道聖旨,把林則徐充軍到新疆去。這時惱了一個大學土,名叫王鼎的,他見林則徐是一個大忠臣,受了這不白之冤,便屢次在朝廷上找穆相國論說,那穆相國聽了王鼎的話,總是笑而不答。
有一天,穆彰阿和王鼎兩人同時在禦書房中召見,那王鼎一見穆相國,由不得又大怒起來,大聲喝問道:“林則徐是一個大忠臣,你為什麼一定要哄著皇上把他充軍到新疆去?像相國這樣一個大奸臣,為什麼還要在朝中做著大官?你真是宋朝的秦檜,明朝的嚴嵩,眼看天下蒼生都要被你誤盡了!”穆彰阿聽了,不覺變了臉色。道光帝看他兩人爭得下不了台,便喚太監把王鼎挾出宮去,說道:“王學士醉了!”那王鼎爬在地上連連叩頭,還要諫諍。道光帝把袖一拂,走進宮去了。王鼎回 到家裏,越想越氣,連夜寫起一道奏章來,說穆彰阿如何欺君,林則徐如何委屈;洋洋灑灑,足足寫了五萬多字。一麵把奏折拜發了,一麵悄悄回 房去自己吊死。第二天,王鼎的兒子發覺了,又是傷心,又是驚慌。照例,大臣自盡,要奏請皇上驗看以後收殮。那穆彰阿耳目甚長,得了這個消息,立刻派了一個門客,趕到王家去,要看王學士的遺折。那王公子是老實人,便拿出遺逝出來給那門客看。折子上都是參穆相國的話。
要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 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