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回 花明柳暗頤和園 彈雨硝煙高麗宮(3 / 3)

當時造這座花園,原打算待皇太後萬壽請太後遊玩著歡喜歡喜的,所以在光緒十九年上便造成。第二年正是慈禧太後六十歲萬壽,便由榮祿、奕訢領頭兒預先入奏,籌備慶賀的大典。

誰知到了光緒甲午年六月裏的時候,便和日本開戰了。

講到中國和日本開戰的大原因,還是因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後鬧意見鬧成功的。隻因中國的屬國朝鮮,自從國王李熙入承大統以後,那王父李罡應還常常要幹預朝政;父子之間便起了齟齠。李熙便把父皇封為大院君,原要叫他不問國事的意思;誰知那大院君越發驕橫起來了,因此滿朝文武也分做兩黨,互相傾軋。朝鮮王沒奈何,便上表到中國來告急。慈禧太後見了朝鮮國的表文,立刻派提督吳兆漼,率同同知袁世凱,帶兵直入朝鮮宮廷,代平內亂。又派吳大澄、慶裕、續昌辦理善後事宜。一麵下諭李鴻章調動兵輪,隨同水師提督丁汝昌到朝鮮去保護。中國兵隊捉住了大院君,解回 北京來,皇太後命把他幽居在保定地方。但朝鮮國王不免有父子之情,一再上表求釋放他父親。誰知這大院君釋放回 國去,卻暗暗地私通了日本;日本便派了大臣伊藤博文到天津來和李鴻章商量朝鮮事體,說吳兆漼、袁世凱這班人袒護朝鮮、拒絕日本,要求中國把這兩人調回 懲辦。後來究竟依了日本的主意,訂定兩國派兵保護朝鮮的條約,因此兩國在朝鮮的兵隊時時要起衝突。這時已伏下了中日開戰的禍根了。後來慈禧太後在宮中處處和皇帝作對。

最初光緒皇帝大婚的時候,在皇帝的意思,頗注意江西巡撫德馨的兩個女兒;慈禧太後卻定要選她兄弟桂祥的女兒做皇後,在暗地裏指使皇帝把如意遞給那桂祥的女兒。光緒皇帝心中不願意,便故意失手,把如意打得粉碎。但桂祥的女兒究竟做了皇後,隻把侍郎長敘的兩個女兒分封做瑾貴妃、珍貴妃,但光緒皇帝獨愛珍貴妃。皇後和皇太後是打通在一起的,所以皇帝便不愛她,因此皇太後和皇後也把這珍妃恨入骨髓。但是光緒皇帝年紀已長成了,皇太後不得不歸還政權給皇帝。無奈光緒皇帝的時運真不濟,自從皇帝親政以後,國事日非,外交日緊,滿朝大臣都和李蓮英打通一氣;隻有那師傅翁同和是忠心於皇帝的。

這時,日本在朝鮮地方著著進逼。那朝鮮國中的臣子原分做獨立、事大兩黨,後來又添出東學黨,那黨的勢力很大,從全羅、忠清兩道直打到漢城。左議政樸詠孝原是獨立黨的首領,仗著日本庇護他,他蓄意要脫離中國,隻因礙著中國通商委員袁世凱在左右監視著,一時不敢動手。後來聽得東學黨起事,樸詠孝便殺入王宮,燒死閔妃。這閔妃是世界上第一個美人,活活地燒死,天下人知道了,都十分痛惜。閔妃的哥哥閔詠俊便趕到袁世凱衙門裏去哭訴,求中國發兵替他報仇。袁世凱打了一個電報給李鴻章,一麵照會日本,一麵立刻調動海軍向朝鮮仁川進發;又派陸軍到朝鮮牙山駐紮,仗著水陸軍的威力,把朝鮮的內亂平定。日將大鳥圭介想趁此向中國尋事,便將清軍先到緣由報告日本政府,日政府誌問朝鮮國王,是否獨立國?朝鮮國王害怕日本國的威力,便不敢不認。大鳥圭介便照會中國,請中國撤兵。袁世凱如何肯依,又電告李鴻章。李鴻章根據天津的條約,要求兩國同時撤兵;誰知日本不答應,李鴻章便陸續增加軍隊到朝鮮去防備著。又因日本人厭惡袁世凱,便把袁世凱調回 奉天,調衛汝貴一支兵馬把守平壤,馬玉昆一支人馬把守義州。牙山守將葉誌超首當其衝;日本並不宣戰,便直攻牙山。誌超一無防備,兵馬一齊潰散,水軍也在半島地方打了敗仗。這消息傳到宮裏,光緒皇帝第一個沒了主意,便去見皇太後。近來,皇太後因皇帝寵愛瑾妃珍妃,皇後常常到太後跟前去哭訴,太後心中越發不樂意。見皇帝來說牙山的軍情,便冷笑一聲說道:“咱也管不了這些事。皇帝放著親信的人不去和他商量,卻來問咱們懂得什麼呀?”光緒皇帝碰了一鼻子灰,退出宮來,便在禦書房裏召見師傅翁同和,把太後嘲笑的話和目前軍情緊急的話一一說了,翁師傅一聽,便有了主意。要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 分解。